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33例,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和治疗组(33例,使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临床再通率、出血率和死亡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再通率、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更好,该治疗方式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左旋精氨酸;急性心梗;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薛文成.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51-152.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医院心血管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并且在近些年,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该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其常见的发病因素可归结为:劳动过度、情绪强烈变化、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及饮酒等[1]。由于该疾病的发病具有突然性,因此需要患者尽早进行治疗。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为相关医学工作者的临床治疗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其具体情况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3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可分为对照组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1~66岁,平均(47.15±6.74)岁;治疗组3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33~67岁,平均(48.61±6.0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对这些患者进行资料整理后可发现,其中12例患者有心脏病史,14例患者有糖尿病史,17例患者有高血脂史。对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后,可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而本院伦理委员会也对本研究进行了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时间,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降脂和止痛等相关护理。
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首先使用100 mL的生理盐水与150万U的尿激酶溶栓进行融合调制,然后进行静脉滴注处理,滴注时间为60 min左右,需连续治疗5 d,之后即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用药的剂量[2-3]。
治疗组:使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当患者尿激酶溶栓的治疗完成后再进行使用,其治疗方式为静脉滴注,并且剂量为200 mg/kg,治疗时间为1次/d[4-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评价标准参考以下指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后显示患者血清酶水平恢复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经检查后显示患者血清酶水平趋于正常,心电图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经检查后显示患者血清酶水平、心电图均无变化或者有加重的情况出现。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出血率和死亡率进行数据的统计,并加以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 15.0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卡方和(%)来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通过t和(±s)来检验及表示计量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治疗组的临床再通率、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机制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和持续性地缺血缺氧的情况,进而引发的心肌坏死[6]。该疾病临床上可伴随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增强和进行性心电图出现变化,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情况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很大。其治疗原则通常为:拯救濒死心肌,使梗死面积缩小,确保心脏功能的正常运作,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7]。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而尿激酶溶栓则是其临床治疗上的常见药物。
尿激酶来源于健康人类尿液提取或者人类肾组织培养,获得的一种无抗原性的酶蛋白。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使得裂解纤溶酶原催化,形成纤溶酶,能够完全发挥出溶栓的作用[8]。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时,容易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并且其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
左旋精氨酸具有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可以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膜,并使其血管得以扩张,从而改善患者的冠脉血流情况,最终形成抗心肌损伤的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急性心梗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时,选择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的治疗方式的治疗总效率更高,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情况和死亡情况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临床再通率,其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更好,该治疗方式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燕清,陈瑜,刘志隆,等.波立维联合尿激酶溶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3):505-506.
[2]刘娜.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161-162.
[3]李渊秀.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0):15749.
[4]Separham A,Sohrabi B,Pourafkari L,et al.Vitamin D is a predictor of ST segment resolution and infarct size following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Turk Kardiyol Dern Ars,2017,45(4):324-332.
[5]张志良.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0):124-125.
[6]刘焯华.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5):160-162.
[7]Martins E,Magne J,Pradelle V,et al.256-Analysis of mortality rate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SCALIM registry[J].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pplements,2017,9(1):12.
[8]侯方平.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系统医学,2017,2(20):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