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接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的新生儿实施常规复苏治疗,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对照组新生儿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Apgar评分和患者出现惊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7%)高于对照组患者(72.73%),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惊厥、HI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纳洛酮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纳洛酮;重度窒息新生儿;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林.纳洛酮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154+158.
0引言
重度窒息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抢救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以及改善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措施[1]。其主要原因是重度新生儿窒息,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症状,极大的提高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文主要研究纳洛酮在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中的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接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孕周36-40周,平均(37.57±0.26)周;自然分娩8例,剖宫分娩14例;宫内窒息7例,产程延长9例,脐带绕颈5例,原因不明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9例;孕周35-41周,平均
(37.07±0.68)周;自然分娩6例,剖宫分娩16例;宫内窒息4例,产程延长8例,脐带绕颈8例,原因不明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新生儿实施常规复苏治疗: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气囊加压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纠酸扩容等[2]。待新生儿病情稳定之后,继续相同的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维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在正常的范围中,防止患者出现惊厥和颅内压过高。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对照组新生儿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新生儿出生后2 min内进行静脉注射纳洛酮0.2 mg,随后将0.1 mg/kg加入到5%的葡萄糖20 mL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治疗3-5天。
1.3判定标准。分别于5 min和10 min进行Apgar评分,本次研究规定总分为10分。观察惊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情况。新生儿经过抢救治疗,用药24 h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明显好转,呼吸均匀,心率平稳>100次/min,抽搐症状消失,前囟张力正常且出现原始反射现象则判定为显效;新生儿用药24-72 h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有效;新生儿用药72 h后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无任何变化且病情加重则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数据。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统计学数据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观察组患者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1。
2.2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47%)高于对照组患者(72.73%),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对比两组新生儿惊厥和HIE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惊厥、HIE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P<0.05),如表3。
3讨论
经过临床研究证明,出现新生儿窒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各内脏器官的血管发生收缩后,血流阻力会显著增大,尤其是肺部的血流阻力,这种现象很容易出现血管扩张从而导致内皮组织受到严重损害,内脏器官最后出现充血和出血的现象,继而引发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脑室周围缺血性梗塞和颅内出血等病症,最终造成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等[3]。所以想要降低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就必须在早期就开始实施有效的复苏抢救措施。经过近年医学研究学者的不断努力发现,新生儿发生窒息时,患者体内血浆中的β-内啡肽数值会出现增高的现象,加上它与阿片受体结合,会抑制脑神经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甚至会使心血管交感神经的张力状况下降,患儿就会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心脏对血液的输出量减少和心率减缓。据相关报道表明,血浆中以及脑脊液中的β-内啡肽一旦增高,说明患儿出现窒息症状,而且数值越高,窒息程度越严重。
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的一种拮抗剂,由于它的脂溶性含量高的优势,在治疗患儿重症窒息时,可迅速的突破血脑的屏障直达病处,可在静脉滴注1-3 min后快速起效,对β-内啡肽引发的抑制呼吸与抑制心血管交感功能现象进行有效治疗,并且会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有效缓解脑水肿、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和出血脑复苏的功效。以往使用纳洛酮在治疗重度新生儿窒息病症中,一般都是在患儿发病几天后才开始使用的,但是疗效并不高,主要是因为错过了最佳用药时间,不过经过研究,目前已经开始在发病的最佳时期和最早时期就开始只用纳洛酮治疗重度窒息病症。本文主要研究纳洛酮在治疗重度新生儿窒息病症中的临床疗效和早期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不仅患儿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比对照组患儿低,具有差异显著性,而且新生儿抢救5 min和10 min的Apgar评分也比对照组高,并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更是优于对照组患者,具备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当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于纳洛酮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还能有效降低患儿出现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还会对Apgar评分造成一定的影响。具备有效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饶晓林,黄超,李青,等.纳洛酮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功能和大脑血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16-18.
[2]祝冰洋,陈兰萍.纳洛酮不同剂量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468-3469.
[3]雷芳,黄明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34):132-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