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护理风险评估。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 40 例, 对患者术后护理及风险评估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 6~12 个月随访,无死亡。术后并发高血压 5 例,下肢静脉血栓 1 例,肺部感染 1 例,尿路感染 1 例,心律失常 6 例,均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风险高,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差,医护人员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评估
本文引用格式:冯秀英 .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护理风险的评估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3):337-338.
0引言
髋部是老年人骨折最常见的部位。老年人常因跌倒或小撞击导致髋部骨折,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并不只是单纯的骨折问题,髋部骨折经常导致老年人死亡。老年人髋部骨折后,造成臀部疼痛而无法移动身体,以致长期卧床,因此容易产生压疮、肺炎、尿道炎、静脉炎、营养不良、沮丧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1]。髋部手术风险大,对患者围手术期做好临床护理和护理评估,使患者平安度过。现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风险评估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0~80岁,平均(70.5±2.5)岁;受伤原因:滑倒或绊倒27例,床上或椅上跌下致伤4例,上下楼跌伤4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侧26例,右侧14例。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10 d,平均(5.3±2.2)d。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置换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例,空心螺钉加压内固定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固定14例,经皮动力髁螺钉(DCS)固定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4例。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6~12个月随访,无死亡。术后并发高血压5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心律失常6例,均对症治疗痊愈。
3护理风险与评估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高龄老人反应能力下降,会对治疗和护理缺乏理解,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护士应细心照顾病人,并加强护患沟通,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耐心解释,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增强治疗的信心[2]。特别是老年创伤性精神失常者,护士更应该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评估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指导家属参与护理,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使其情绪稳定。
3.1.2适应训练指导
高龄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及通气量减少,术前合并呼吸道疾病或长期吸烟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术后发生低氧血症。因此,对于有吸烟者,应严格戒烟,指导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扩胸运动,预防肺不张。指导病人进行床上排便练习,使其习惯这种排便方式,预防术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评估
评估手术情况:对麻醉和手术方式;人工髋关节的类型(骨水泥型髋关节或非骨水泥型髋关节);术中补液、输血的情况;引流的量及性状。评估身体状况:动态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引流液的性状、量,伤口情况、患肢摆放的体位,是否能按计划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有无并发症发生的现象。关节局部情况: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3]。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和运动评分:组织平衡情况、假体位置、关节对合情况、关节的稳定性等。评估心理和认知状况:病人及家属对术后康复治疗的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对康复锻炼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
3.2.2病情观察
病人术毕返回病房,告知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护,重点观察病人意识、输液管、术后镇痛泵、留置尿管的固定及通畅情况。为防止脑供血不足,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护士需严密观察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剂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如病人自感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2.3体位与活动指导
告知术后应取平卧位,将患肢小腿抬高10°~20°,外展15°~30°,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患足着防旋鞋2~3周,两腿间放置T形枕或软枕。24 h后可取半坐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30°,以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尽量避免膝下垫枕或过度屈髋影响静脉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侧卧时需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垫一软枕,防止患肢内收、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卧床期间至少每2 h翻身1次。术后2周内,禁止向患侧侧卧,以利于切口愈合。
3.2.4饮食护理指标
全麻术后6 h可进流质饮食。高龄老年人常因牙齿松动咀嚼困难,加之胃肠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富含胶原且易消化饮食,如瘦肉、猪皮、猪肝、蛋黄、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制作时注意细、碎、软、烂,以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促进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肠道敏感者应进温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或普食。避免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2.5功能锻炼
告知病人麻醉清醒后即可行患肢的肌肉舒缩锻炼及踝部运动,并协助按摩下肢肌肉,观察小腿、足部的感觉和血运,当有麻木、麻刺感或疼痛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手术后第3天即可使用CPM机及压力治疗仪,在较松弛的状态下进行髋、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并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卧床2~4周后可下地进行行走训练,教会使用助行器,保持健肢处于承重体位,指导家属陪伴病人,并协助训练。若有切口愈合不良、有合并症或出现创伤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应遵医嘱指导病人采用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3.3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3.1肺栓塞
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术后3个月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占THR术后死亡的50%,主要发生在术后,发生突然,轻者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严重发绀、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突然死亡。对确诊发生肺栓者,应立即采取气管切开插管等措施,辅助通气,并行大剂量抗凝、溶栓等治疗,肺栓塞常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术后适时应用抗凝药,早期开展肢功能锻炼,是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措施[5]。
3.3.2感染
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感染一般发生于骨水泥:金属与骨组织的界面处,大多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手术前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最好术前1 d或前30 min使用,以保证足够的抗生素渗入手术区域软组织,术中要求手术室保持无菌状态,术后彻底止血、引流通畅,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7~10 d。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应立即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处理,如早期切开、清创引流、静脉滴注抗生素等。
3.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全髋关节置换术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来自术中和术后长时间卧床,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多数为老年患者,而高龄本身有血黏稠度增高和血管功能异常,同时,手术的刺激及术中止血带的应用和术后的卧床,均会导致血流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而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形成肺栓塞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小腿疼痛、血栓所在部位有压痛、浅静脉曲张、压力升高、Homans征阳性(即将患足急剧背伸引起腓肠肌紧张时,可激发疼痛),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栓塞的可靠方法,超声检查可观察到静脉腔和血流图像,有助于DVT的诊断。
4讨论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疾病多,危害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以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高龄老年人因机体组织器官退化,合并症多,抵抗力低下,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兵,俞光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风险评估[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7):687-689.
[2]黄琼.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91.
[3]张凤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7):831-832.
[4]吉秀玲.51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体会[J].医学信息,2013,27(21):340.
[5]凌华英.老年髋部骨折的手术护理风险评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2):1695-16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