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7 16:03: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包括入院时体征与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63例患者入院后体征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脑脊液改变,具体以脑脊液压力、蛋白升高等有关;影像学检查显示50例患者影像表现异常,以低密度病灶、脑梗死、脑积水为主;实施抗结核治疗后,63例患者治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诊断后早期予以患者抗结核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冯军.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与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57+61.

0引言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因结合分枝杆菌所致脑膜及脊髓膜非化脓性炎症,此类病患常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行病原学检查难度常比较大,多数患者在病早期无法有效确诊,常在病情发生恶化时才确诊,而此时患者已经失去彻底治愈的机会,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1]。基于此,本研究中,就对本院接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疾病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旨在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防治提供重要帮助,降低疾病死亡率及残疾率,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编制的《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学分册》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6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40例,女23例;患者中年龄15-62岁,平均(43.2±2.5)岁。

1.2方法

1.2.1临床特点观察: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1.2.2治疗方法:本研究的63例患者均采用2HREZ/4HR的抗结核治疗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强化期。使用0.6-0.8 g/d异烟肼(H)+0.45 g/d利福平(R)+0.75g/d乙胺丁醇(E)+1.5 g/d吡嗪酰胺(Z),应用这种四联用药方法为患者持续治疗2个月。②巩固期。使用0.6-0.8 g/d异烟肼(H)+0.6-0.8 g/d利福平(R),联用药物治疗4个月。本次患者抗结核治疗疗程大多在7个月至1年。此外在抗结核治疗的时候,还可为患者静脉滴住10-20 mg/d的地塞米松,结合患者病情增减药量。

1.3疗效评价。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疗效的评估。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指标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且随访3个月无复发。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脑脊液检查各项指标也基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无效:症状及体征未改善,脑脊液检查结果无变化甚至恶化。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临床表现与体征。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入院后均出现阳性体征,部分患者仅出现1种症状,部分患者出现2种或2种以上的症状与体征。其中临床症状最多的为发热症状,发生53例,占比84.13%,其次为头痛,发生46例,占比73.02%,详细数据间表1。


\

2.2实验室检查。对63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其中行脑脊液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48例(76.19%)患脑脊液压力在220 mmH2O以上;56例(88.89%)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行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仅有5例(7.94%)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12例(19.05%)患者抗酸染色涂片结果为阳性。

2.3影像学检查。对63例患者行颅脑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50例(79.37%)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异常,异常的影像中,34例发现低密度病灶,14例确诊为脑梗死,2例为脑积水。

2.4治疗及转归情况。对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结果显示63例患者中,痊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随访3个月,痊愈与好转患者无复发病例,3例无效的患者经后续治疗后1例好转。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常见的颅脑炎性疾病,然而该病常因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而容易的出现误诊、漏诊情况,这样耽误患者的治疗[3]。近年来,随着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增加及疾病所致死亡、残疾率的上升,临床中对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4]。

在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上,本研究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发现采取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由一定的效果。首先在临床体征上,本研究对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较多的是发热、头痛及恶心呕吐等,这些临床症状与一般的感冒发热的表现类似,临床表现不明显,所以单一分析临床症状难以确诊疾病。其次实验室检查中,对63例患者实施了脑脊液常规与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在常规检查中,多数患者表现为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增加,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类似[5]。但常规脑脊液检查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发病初期指标改变不明显。为此还开展病原学检查,检查结果表明部分患者结核杆菌培养呈阳性,部分患者抗酸染色涂片阳性,这提示患者脑脊液发生一些病理性的变化[6]。结合脑脊液常规及病理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疾病。最后在影像学检查上,主要借助颅脑CT检查,CT影像显示多数患者存在异常影像,且典型影像学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脑梗死与脑积水等,这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综合上述的临床资料及诊断分析,提示联合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上,本研究采取了抗结核治疗的方式,治疗的关键是在强化期及巩固期分别予以不同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结果显示本组仅3例无效,提示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结核性脑膜炎属于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对此,临床中在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上,可以采取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脑脊液检查及头颅影像检查等方式联合的方式,尽早检出疾病,对检出患病者可予以抗结核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袁国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7(4):25-27.
[2]更藏尖措,汪祖兰.注射用利福平粉针治疗63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15(01):31-33.
[3]张春艳,张秀敏,张新,等.136例成年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3(6):87-89.
[4]孙绍武.结核性脑膜炎规范治疗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7,27(04):66-67.
[5]苏东栋,李媛媛,哈米提·努力克.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2017,19(8):225.
[6]Heemskerk AD,Nguyen MTH,Dang HTM,etal.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reated With an Intensified Antituberculosis Regimen[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7,4(32):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2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