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对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导致出血的原因和各种关联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发生人数为72人,占比55.4%。在各种关联危险因素中,年龄大于等于35岁产妇产后出血人数高于其他产妇。孕次大于2次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其他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自然分娩产妇。新生儿体重大于等于4 kg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其他产妇。以上各组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医护人员来说,由于产后出血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且多种关联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而在治疗和护理中应该对具备危险因素的产妇予以特殊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关联因素;宫缩乏力
本文引用格式:曾冬桂.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60-61.
0引言
产后出血是一种发生于产妇分娩之后的,比较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具体来说,就是指产妇分娩之后的24小时之内发生的大量出血现象。具体标准为:顺产产妇出血量大于等于500 mL,剖宫产产妇出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产后出血的发生,不仅会损害产妇的健康,增加产妇本人及家属的心理压力,而且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危及产妇的生命,造成家庭悲剧。因而在妇产科的护理各种中,就需要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各种关联因素进行研究,以便于护理人员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和及时的处置,保障产妇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以及产妇的年龄、孕次等关联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30名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产妇年龄20-39岁,平均(28.7±8.2)岁,由于未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故不对产妇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法。具体来说,就是对130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其出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各种关联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关联危险因素对产后出血产生影响的规律,并探究产后出血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从而为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依据。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出血原因统计。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宫缩乏力、胎盘或胎膜异常、软产道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占总人数的55.4%,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详细数据见表1。
2.2产后出血关联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对各种关联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年龄大于等于35岁产妇产后出血人数高于其他产妇。孕次大于2次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其他产妇。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自然分娩产妇。新生儿体重大于等于4 kg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其他产妇。以上各组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3.1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所谓的产后出血,指的是产妇在分娩24小时之内发生的一种常见严重的产后并发症。对于产妇来说,这种疾病会严重损害其健康。而在抢救不及时或产妇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等极端情况下,还会危及产妇的生命[1-2]。在古代,产后出血也是育龄妇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产后出血的处置和抢救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的问题仍然无法100%避免。在现阶段,这一疾病仍然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探究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置,保障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3-4]。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130名产妇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现,宫缩乏力是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致病原理为:在胎儿分娩出来之后,子宫内的血窦是处于开放状态的。而随着分娩的结束,子宫纤维逐渐收紧挤压血管,关闭血窦并抑制出血。而在宫缩乏力的情况下,产妇的血窦无法充分闭合,就容易出现产后出血。因此,在临床上,产妇分娩完毕之后,医护人员就应该重点关注其是否产生宫缩乏力现象。一旦出现这一现象,就应该及时采取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并在产妇确实出现产后出血现象时予以及时的处置,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2产妇的年龄、孕次等指标都是影响产后出血的关联危险因素。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130名产后出血产妇的年龄、孕次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具体来说,第一,在研究中发现,年龄大于等于35岁产妇产后出血人数高于年龄小于35岁的产妇。也就是说,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出现产后出血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第二,孕次大于2次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人数多于孕次小于等于2次的产妇。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孕次大于2次的孕妇应该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第三,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自然分娩产妇。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给予剖宫产产妇更多的关注。第四,新生儿体重大于等于4 kg的产妇产后出血人数多于新生儿体重小于4 kg的产妇。因此,对于这一类产妇也应该给予特别关注。总而言之,根据各种关联因素对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对产后出血的高发人群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保障产妇的健康与生命安全[5]。
4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进行重点关注,并及时采取预防和救治措施。此外,通过针对各种关联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高龄产妇等特殊的产妇人群也是产后出现的高发人群。因此,对这些特殊产妇,也应给予重点的关注和及时有效的救治与护理。
参考文献
[1]马炜锋,郑银壁,林少香.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回顾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5):29-32.
[2]刘利花.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方法比较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75.
[3]赵姝.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27-28.
[4]曹敏.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3):44.
[5]李丹.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66-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