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对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从 2017 年 8 月到 2018 年 8 月之间收治的 80 例 ASA Ⅰ - Ⅱ级急诊或者择期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 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以及在0.5 小时之内的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 0.5 小时之内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 小于 0.05。实验组在平均操作的时间以及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等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都比对照组更短,而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则更长,P 小于 0.05。两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比较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 大于0.05。结论 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 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而且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更高。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欣, 刘晓江, 于竹青. 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2):151-152.
0引言
在上肢手术的麻醉中,臂丛神经阻滞是应用已久的一种麻醉方法。在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一般是在体表定位后,用神经刺激器来诱发肌肉颤搐或者通过盲探寻找异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受到肥胖、解剖结构的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而且组织的成功率低,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1]。但是在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操作者能够经过超声的图像,对神经及其周围的组织能够清晰的分辨结构,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阻滞的成功率[2]。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进行了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80例ASAⅠ-Ⅱ级急诊或者择期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对他们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上述患者中,男性有38例,女性有42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0.0岁。随机将他们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以及在0.5小时之内的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这两组患者在一般的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较大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不进行用药,在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持续进行面罩吸氧,并进行常规的体征监测。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手术的对侧,患肢向外展开,与躯干成90度,肘关节弯曲90度,手背贴于手术台,在腋动脉搏动最高点旁边3毫米处进针和进行超声扫描。
对照组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用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用5-10MHz的探头扫描腋路臂丛神经和周围的组织。探头的长轴和神经长轴垂直,动脉和神经的横断面出现蜂窝状低回声目标神经后,在探头的外侧进行穿刺,在超声的引导下调整竞争的方向以及深度。在接近目标神经之后,确认回吸无血,依次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处注射5毫升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5%)[3]。
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方案。首先用超声进行实时的监控,调整神经刺激器的频率为2赫兹,采取0.4-0.6毫安的刺激电流,通过观察神经刺激器在刺激神经后相关支配肌肉运动的情况来寻找目标神经,找到目标神经后进行神经阻滞,后续操作和对照组相同。要注意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操作,都要由麻醉科同一高年资的医师来完成。
1.3阻滞成功评价的标准
用臂丛神经阻滞评级的标准来判断麻醉阻滞是否成功[4]。标准共有四级:一级为患者表现安静、无痛,臂丛神经的阻滞范围完善;二级为患者出现了疼痛,而且臂丛神经阻滞有所欠缺;三级为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并且呼喊出声,在手术前需要辅助用药才可以进行手术;四级为麻醉失败,要改用其他的方式再次麻醉。一级和二级均为阻滞成功。
1.4评价指标
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相关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以及在0.5小时之内的阻滞成功率、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差异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的软件进行分析,计数的资料用卡方检验,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0.5小时之内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比较明显,P小于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则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小于0.05。两组患者在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比较上没有明显差异,P大于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
在实验组患者中,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都比对照组更持久,而且差异比较显著,P小于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率比对照组更低,其中,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3(6.7%),而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10例(26.7%),差异比较明显,P小于0.05。
3讨论
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超声可以清晰地展示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在超声的引导下,可以让穿刺针很容易的到达目标神经,避免神经损伤,并且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的扩散[5]。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另外还具有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前臂部手术的常见臂丛阻滞入路[6-7]。
在上肢手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超声引导,因为二者合用能够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也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对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有延长作用。总之,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鑫.超声引导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断指再植手术效果观察[D].青岛大学,2016.
[2]葛蕤,张欣.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9,51(03):176-180.
[3]王从辉,吴毅,吴世民,等.神经刺激器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0):104-106+110.
[4]王亦,孙魏巍.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18,32(05):508-510.
[5]徐凯,郑笛,黄云萍,等.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1):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