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9 15:22: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针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来我院就医的 86 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n =43 例)和研究组(n =43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分、SAS 评分和 SDS 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研究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没有较大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社会效能和自我效能,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心血管疾病

本文引用格式:刘雨青.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1):308-309.

0引言

我国已经一跃成为人口大国,老龄化程度严重,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冠心病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具有难根除和易反复的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由于冠心病的部分患者需要长期保持较为严格的生活和用药习惯,很难做到长期坚持,这会导致患者用药不规律,增加疾病的复发率。由于该病死亡率一直处于较高程度,大多患者在患病后需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的治愈均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次研究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对比,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按照入院的时间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3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7-74岁,平均(65.98±3.24)岁;病程1-9年,平均(6.8±1.1)年;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研究组(n=43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5-76岁,平均(66.52±3.19)岁;病程1-9年,平均(6.7±1.3)年;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一般资料显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对比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我院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后观察患者病情,指导用药和饮食习惯,讲解疾病治疗的方式和控制措施等,同时由护理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如下:①全面了解和检查。患者入院后除常规指导和病情观察外,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情况和病情发展情况,开展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无其他隐性并发症。②心理治疗干预护理。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加之日常生活中受疾病影响,容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释放出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③健康知识指导教育。首先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制定和指导患者开展适量的运动,其次对患者开展冠心病相关病理知识和预防治疗手段,确保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加强对患者饮食和生活作息方面的指导,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④饮食护理。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群体为主,长期的不良饮食和作息习惯均会导致发病,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日常作息和饮食习惯,及时对患者进行指导和交流,帮助患者制定出科学的饮食、作息习惯,尽快适应新的环境。⑤运动护理。患者住院期间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身体素质大大降低,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病情有所缓解后指导其开展适量的运动,如外出散步、肌肉按摩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1.3观察指标。①使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表,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具体观察指标为生活能力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心理功能评分。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情况,使用专门的心理状况评分表,在护理前和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相关测试,护理后的评分越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本次进行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数据具有对比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相比,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躯体功能等评分情况没有较大差异,数据没有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能力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良好,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没有较大差异,数据没有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对比意义,P<0.05,详见表2。

\
 
\



3讨论

在我国,临床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多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发病率,且该病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除的特点,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有效进行角色转变,改变患者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而在心理上,通过改善患者因患病所导致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提升患者治疗积极性,同时普及冠心病的日常预防和控制知识,最大限度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

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研究组患者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没有较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常规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疾病本身,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护理干预,能够在针对患者本身疾病治愈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医疗和病理方面的护理,与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转变患者角色,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规律用药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方面恢复效果显著,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提升了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促使患者了解冠心病病理知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心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勤,徐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3):331-333.
[2]郑斌.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7,12(05):109-111.
[3]刘晓芳.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相关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9):2389-23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