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9 13:50: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就目前临床常用的以针刺翼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及诊疗方法、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提出及临床应用研究,旨在明确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及不足,发现此法对治疗变应性鼻炎越来越突出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针刺;翼腭神经节

本文引用格式:徐芳,陈燕,宋红梅.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51-52.

0引言

随着变应性鼻炎越来越成为全球性疾病,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治疗手段的不足,探索治疗的新方法成为必然之势,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一经提出,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变应性鼻炎的概念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该病不能完全等同于过敏性鼻炎,是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发作性鼻塞、流涕、打喷嚏和/或鼻痒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空气、饮食、遗传及生活方式等。

1.2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

随着全球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得出的数据发现目前全世界约有6亿例变应性鼻炎患者[2]。而据我国抽样调查发现经性别校正后患病率在8.5%~21.3%之间,经年龄校正后为8.7%~24.1%[3]。调查发现较过去几十年相比本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1.3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方法

因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接触相关变应原有关,因此对本病的治疗首先应避免接触变应原,如粉尘、螨虫、花粉、动物皮毛及食物等。其次,通过药物治疗,根据2015美国变应性鼻炎临床指南[4]推荐,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最后还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途径有皮下、舌下、口服、鼻用、吸入等,而目前常用途径为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5]。但是调查也发现,这些方法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副作用较多,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而引起药物性鼻炎。

2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学的鼻鼽范畴,而鼻鼽一词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在《内经》亦称鼽、鼽嚏、鼽衄。后世医家根据《内经》论述,主要按“鼻流清涕”进行归类处方。

2.1鼻鼽的病因病机

通过历代医家对鼻鼽的认识,可以将鼻鼽的病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内经》“鼻流清涕”说法认为寒邪是导致鼻鼽的主要病因的寒气致病学说;二是认为五运六气异常致病的运气学说;三是外寒内热学说,如李时珍:“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在内”;四是火热致病学说,认为火热影响肺通调水道功能进而致病;五是正气虚衰学说,从本病发病来看,主要脏腑为肺脾肾,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脾气虚弱运化升清失调,肾阳衰微命门火衰,都可致鼻窍失于温养而喷嚏频频,清涕如水。至今大多鼻鼽发病都与此学说息息相关。

2.2鼻鼽的中医辩证分型

根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6]将鼻鼽辨证为四个证型,包括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型,用温肺止流丹加减;脾气虚弱,清阳不升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型,用真武汤加减;肺经伏热,上犯鼻窍型,主要用辛夷清肺饮加减。

2.3鼻鼽的中医外治法

鼻鼽的中医外治法主要有按摩导引[7]、针灸[8]、中药塞鼻、吹鼻、滴鼻、熏鼻、小针刀[9]等。在众多的中医治法中,虽然能有效改善鼻鼽发作时相关症状,但维持时间较短,治疗时间长,操作麻烦。因此,在不断地探索中,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应运而生。

3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

3.1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提出


应用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首先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新吾教授,通过大量临床手术中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李新吾教授将针刺进针点命名为“治鼻3”,同时也称为“新吾穴”。一经发现后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炎和鼻窦炎,其总有效率可达94%,治愈率为70.6%[10]。

\

 
3.2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多数研究提出刺激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1]:①翼腭神经节中含有血管活性肠多肽(VIP),刺激翼腭神经节后会减少其释放,进一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敏反应;②翼腭神经节中分布大量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而一氧化氮(NO)为翼腭神经节节后神经末梢的基本神经递质之一,通过神经调节机制参与AR的致病过程;③脑啡肽广泛分布在翼腭神经节中,可能参与头面部内脏运动调节;④降低血清P物质(SP)的释放,缓解AR症状。可以发现翼腭神经节是位于头部的副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主要分布于泪腺、鼻黏膜和脑血管等处,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h)、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NO)等来支配节后纤维分布区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和血管的舒缩。而针刺翼腭神经节,可能通过影响副交感神经节释放Ach、VIP及NO,从而使血管收缩,腺体分泌降低,临床症状改善。

3.3针刺翼腭神经节进针要点

临床上多采用坐位,医生位于患者稍后方,因“新吾针”[12]硬度合适,对多数患者而言长度也合适,故常采用,进针时寻找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突后缘交界的骨间隙,首先应找到颧颞结节这个最明显的标志[13],通常用“押手”触摸颧弓下缘,下颌骨冠突的后缘,有些人咬肌丰厚,不易触到冠突,可让患者做张口闭口动作,能感到骨面移动,此骨面即为冠突,在此后缘定点即可,勿偏后或偏上,偏后不易探到神经节,偏上易刺中颧弓,针刺时针尖朝内上方,稍偏前,目标对侧太阳,刺中则患者会感觉鼻部、上唇部、鼻唇沟区域放电感,鼻腔喷水样感觉,鼻腔通气感。

3.4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从“治鼻3”提出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炎和鼻窦炎后,陆续有各地医师应用此法治疗各种鼻炎患者,并将其多样化。

冯鑫鑫,陈雷[14]等人采用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总共观察36例,总有效率为91.7%,显效1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

刘凤强[15]通过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分析后发现经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后,其中治愈患者36例,占60%,有效患者23例,占38.33%,而无效患者仅1例,占1.67,得出治疗总有效率98.33%,随访观察发现其中2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为3.33%。

胡向林[16]在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共105例,通过针刺双侧及单侧比较,1月后观察双侧组、单侧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63%,72.73%,明显发现双侧组和单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双侧组与单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李石良[17]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中30例,通过对治疗前、后及2年后随访时各记录1次,结束后发现治疗后及2年后随访时患者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后患者RQL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2年后随访时,除非鼻眼症状项外,患者RQL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陈婷婷[18]通过对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治疗4星期后,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E水平和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发现治疗组治疗后IgE水平及RQL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有效率为96.7%。

许智先[19]在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中观察80例,发现毫针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对于改善生活质量起效速度快于传统针刺,能够更快达到疗效峰值。

3.5针刺翼腭神经节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研究中,很多医师在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基础上,除单纯针刺一侧翼腭神经节外,又做了许多探索研究。如刘莉莉[20]通过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26例,4周后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2%,对照组为54.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文小江[21]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发现,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发现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张利[22]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加微波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观察随访治疗后3周患者症状体征消失,痊愈33例占55%,显效20例占33.3%,有效7例占11.7%,无效0例。随访5周后发现痊愈者均未复发,显效者2例复发,复发患者为双中下鼻黏膜无肥厚者,再次给予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7例有效者再次行蝶腭神经节针刺后4例达到显效标准。

屈尧尧[23]利用针刺蝶腭神经结配合督灸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观察发现经过1月治疗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除此之外,还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封闭[24]、穴位注射[25]、电针[26]、电灼[27]等特色疗法,都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语

研究发现通过针刺翼腭神经节来治疗变应性鼻炎,与传统针刺腧穴疗法相比,此法耗材少,取穴少,绿色安全,耗时少等优点突出,尤其是长期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通过调查也发现,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也存在多方面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定位问题,对经验不足的医师来说,取穴的精准度把握不足,不能准确定位;二是疗效问题,虽然研究发现此法相比现代医学及中医传统疗法相比长期疗效突出,但仍有一定的期限;三是机制问题,虽然很多医家把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归纳为以上几种,但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四是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到目前为止仍无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缺乏循证医学依据。虽然存在很多不足,但变应性鼻炎的多发性且无针对特效治疗方式的特点,针刺翼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通过各自的理论及实践在不断地完善,虽然现在各自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本病发病率的提高及对本病的重视和研究的增加,相信在未来通过针刺翼腭神经节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能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
[2]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 A,et al.Allergic rhinitis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2008 update(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A2LEN and Allergen)[J].Allergy,2008,63(Suppl 86):8-160.
[3]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384.
[4]Seidman M D,Gurgel R K,Lin S Y,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allergicrhi nitisexecutivesummary[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5,152:197-206.
[5]吴峰坤.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7):1029-1031.
[6]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4.
[7]周晓松,史军.穴位按摩在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2):266-267.
[8]靳丹丹,周建伟.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9,37(02):210-214.
[9]谢艳,张勤修,蒋路云,等.变应性鼻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5,33(3):183-186.
[10]李新吾,田平忠.治疗鼻炎新法“针刺蝶腭神经节”的初步总结[J].北京中医1990;9(4):36-38.
[11]陈陆泉,杨宇洋,杨威.通过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31(08):631-633.
[12]周蓝飞,邓琤琤,丁亚南.针刺新吾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02):118-121.
[13]李新吾.针刺蝶腭神经节——“治鼻3”穴位治疗鼻部疾病的机制分析及有关针刺方法的介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3(25):5.
[14]冯鑫鑫,陈雷,张奕,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09):679.
[15]刘凤强.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分析[A].山东针灸学会.山东针灸学会第四届全员代表大会暨山东针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山东针灸学会:山东针灸学会,2018:2.
[16]胡向林,郭文歆,郭小玲,等.针刺双侧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05):35-38.
[17]李石良,刘乃刚,金银花.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8):971-973.
[18]陈婷婷,刘芳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7):850-852.
[19]许智先,张路,陈立和,等.针刺蝶腭神经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06):565-570.
[20]刘莉莉,马惠芳,卢婧.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7,42(03):259-262.
[21]文小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8,34(01):40.
[22]张利.针刺蝶腭神经节加微波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报告[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04):500-501.
[23]屈尧尧,王卫强.督灸配合针刺蝶腭神经结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02):176-177.
[24]张龙山.曲安奈德封闭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16):759.
[25]李彦华.人参注射液蝶腭神经节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100例初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2.
[26]李月梅,赖新生,庄礼兴,等.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03):51-52+8.
[27]范尚志,李国伟.电灼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J].云南医药,1996(04):298.
[28]陈陆泉.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和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29]田理,张燕平.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M].2012.7.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4.
[30]张文光,王志福,吴炳煌,等.针刺蝶腭神经节三穴位的解剖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06):39-41.
[31]林佩君.“亳针针刺蝶腭神经节技术”与传统针刺对比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优势的初步探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