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恩替卡韦联合中医辩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9 10:51: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对中医辨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单用西药恩替卡韦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60例,实施中医辨证论治。120例全部需要经过42天的治疗并且对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医症候疗效、凝血功能、肝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凝、肝功能及HBV血清标志物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恩替卡韦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肝型肝炎;恩替卡韦;辨证论治

本文引用格式:秦耀辉.恩替卡韦联合中医辩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18-219.

0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一种传染病,具有进展性特点。我国是乙肝高发区,其根源为共价闭合环状DNA,重要诱因有不规范抗病毒治疗、饮酒、过渡劳累等[1]。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护肝和抗病毒治疗,但因为存在病毒变异、药物不良反应、价格昂贵、医从性差等缺陷,所以其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中医辨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式,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平均(40.20±11.15)岁,其中男45例,女15例;观察组60例,平均(42.10±11.72)岁,其中男45例,女15例。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恩替卡韦进行慢乙型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

(1)肝胆湿热证方选茵陈蒿汤加减;(2)肝郁脾虚证方选逍遥散加减;(3)肝肾阴虚证方选一贯煎加减;(4)瘀血阻络证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以上4个证型可同时加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4片tid。

上述方剂水煎服,取汁300mL,日一剂,早晚分服,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

1.3观察指标[2]

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主要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SB)、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为代表。HBV学清学标志物以HBV-DBA、乙肝五项为主。

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中,主要分为无效、显效、有效三个等级。

①无效: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体征、症状未出现好转。②显效:证候积分减少在≥70%,体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有效:证候积分减少≥50%,体征、症状好转。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s)表示计量资料,用数(n)与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凝血功能与肝功能


两组治疗后的血凝、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HBV血清标志物比较

两组治疗后HBV血清标志物优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
\

 

2.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00%,(P<0.05,2=4.905),详见表4。


\

3讨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恩替卡韦方式使用10多年,具有安全性高、耐药发生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抑制HBV-DNA复制能力,稳定肝硬化能力,可以改善临床病症。但临床研究表明,单用恩替卡韦时,也出现了治疗终点不确定、价格昂贵、有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将恩替卡韦治疗方法与中医辩证论治结合起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调节脏腑气血、使脏腑阴阳平衡,促使药力达到最大化,减轻西药毒副反应,充分发挥了中西医联合的相辅相成的作用。治疗后的观察组HBsAg浓度为37.4±68.4低于对照组HBsAg浓度为478±77.1,凝血功能与肝功能也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2天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可见,中医辨证治疗法与恩替卡韦联合,可以有效抑制病毒,促使肝功能恢复,进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3-4]。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效性,抑制肝病毒复制,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洪晟镇,许洁.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差异——一项韩国回顾性研究引发的思考[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4):734-736.
[2]田苗.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2):202-203.
[3]董博,胡海石,王德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HBV-LP水平与HBV-DNA及HBe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04):490-492.
[4]严石春.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09):36-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