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9 10:03: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共计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胃镜检查下溃疡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100%,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溃疡炎症改善效果也达到100%,比对照组60%更高,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胡将军.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02-203.

0引言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诱因较多,如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胆汁反流、胃酸分泌过多等等,需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对策[1]。为了探讨针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有效药物,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比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时段内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出20例纳入本研究,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烧心、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等等,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胃穿孔、多发性溃疡疾病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例。观察组中,男6例,女4例,患者年龄在25岁~59岁之间,平均(42.1±4.7)岁,病程在1年~7年之间,平均病程(3.5±0.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5例,女5例,患者年龄在23岁~60岁之间,平均为(42.0±5.0)岁,病程范围为1年~7年,平均为(3.6±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我院提供给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要求患者早晚口服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31020363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次,每次1g,配合甲硝唑(国药准字H42020404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每天两次,每次0.4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20mg泮托拉唑(国药准字H20010032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早晚服用一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月,治疗期间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提供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2]:(1)显效:患者治疗1周后上腹疼痛、烧心、嗳气等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3)无效: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一疗程后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对比溃疡愈合情况[3]:(1)显效:治疗后患者溃疡愈合,炎症消失;(2)有效:患者治疗后溃疡基本愈合,周围黏膜有少许炎症,缩小面积超过50%;(3)无效:患者治疗后溃疡与炎症面积缩小不超过5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单位采用2进行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100%,高于对照组的70%,P<0.05。

2.2溃疡炎症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溃疡炎症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

\

 
3讨论

治疗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至今主要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包括药物影响、遗传因素和胆汁反流等均为该疾病重要的诱发因素。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为5~10%范围,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以及梗阻的情况,不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有学者在其研究中谈到[4],消化性溃疡主要的诱发因素是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于是破坏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导致溃疡的出现,所以临床提倡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的预防与治疗处理中要以抗pH和抑制胃酸分泌为目标。

长期以来,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较多,其中泮托拉唑在长期应用中得到诸多医疗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泮托拉唑属于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作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疾病和消化道溃疡疾病,通过抑制胃黏膜上质子泵活性,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还有学者在实验中发现,泮托拉唑有抑制94%H+-K+-ATP酶活性的良好功效,一般治疗方法与药物,如法莫替丁、甲硝唑等药物无法抑制胃酸分泌,长期用药下还会导致H2受体抗药,出现如嗜睡、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影响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治疗加以泮托拉唑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而对溃疡改善和炎症改善的效率也高达100%,明显比单纯应用常规阿莫西林与甲硝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P<0.05。该结论与曾豪杰[5]在其论著《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对比》研究中的结果相似,再一次证实将泮托拉唑应用在消化性溃疡患者身上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消化性溃疡患者,本研究提倡积极为患者提供泮托拉唑加以基础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最大程度消除溃疡和炎症反应,安全性更高[6-9]。

参考文献

[1]龚雪萍.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5(2):120-121.
[2]李兴丰,陈亚萍.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7,11(9):32-33.
[3]李明.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6,22(1):77-79.
[4]杨兆宇,李仕同.潘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2(19):4263-4264.
[5]曾豪杰.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对比[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11):80-81.
[6]曹明贤.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12):1282-1283.
[7]余翔.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05-206.
[8]董学涛,刘艳迪.埃索美拉唑联合泮托拉唑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胃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3):109-111.
[9]佚名.替普瑞酮及麦滋林-S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S2期获得率和血清因子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6):607-6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