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研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其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8 13:58: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予以综合护理进行观察,研究其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常规组对产妇予以一般护理,实验组对产妇予以综合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产后出血量、出血率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研究组而言,常规组产妇出血量偏多且出血率更高,护理效果亦较研究组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予以综合护理,作用明显,可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并降低产妇的出血率。

关键词: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综合护理;预防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卫色卓玛.研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其护理.研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其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07.

0引言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胎儿娩出后两小内出血量大于500mL、剖宫产失血量大于1000 mL,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产后出血在妇产科并发症中较为常见,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产后出血,会导致孕妇休克,威胁母子的生命安全。因而,及时防控并排除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孕产妇的影响至关重要,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探讨。下面,就综合护理对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作用进行研究,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其中,常规组产妇年龄24~39岁,平均(31.45±2.32)岁,孕龄为37~42周,平均孕龄(39.16±2.14)周;其中,研究组产妇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为(31.52±2.34)岁,孕龄为38~41周,平均孕龄(39.45±2.18)周。以上产妇均符合本次研究,且在患者及家人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研究同意书。对比以上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方法

常规组对产妇予以一般护理,包括:医护人员对产妇予以常规检查,并对产妇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适时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掌握产妇的当前状态及情况,以便及时应对产后出血的症状,遵照医嘱指导产妇合理用药,指导产妇营养膳食。实验组对产妇予以综合护理,包括:(1)对产妇进行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将分娩流程及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产妇,并告诉产妇在术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及危险性,以便预防及应对。医护人员指导并训练产妇呼吸及放松方式、营养膳食,以能量较高、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将产后护理及康复知识介绍给产妇及家人,告知母乳喂养的优势,对于多胎、多产且患有糖尿病的产妇,不单要将相关知识传教给产妇及家属,还要指导产中产后的禁忌,同时介绍胎儿成长的相关知识[2]。(2)对产妇进行心理指导:分娩前,医护人员要用最饱满的服务态度及温柔的语言表达与产妇交流,掌握患者的家庭资料、病史、偏好等,聊一些针对性的话题,拉近护患关系,进行良好高效的沟通,进而使产妇积极接受检查;沟通后,使产妇初步了解到分娩过程中的利弊,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不良症状,给患者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解决产妇疑虑,并对其心理辅导及鼓励,消减负性心理,保证产妇顺利分娩。(3)产程中对产妇护理干预:①医护人员观察产妇的饮食及休息规律,适时监测胎心、宫缩、宫口扩张情况,产程较慢者可施以缩宫素,做好术前及出血前的准备[3]。②按时监察产妇会阴部,确定有无会阴切开手术的必要,进产房后,首先进行静脉通路的准备,便于急救和输血;产妇若出现宫缩乏力,要在胎儿娩出前,施以20U缩宫素进行肌肉注射[4]。③观察产妇的出血量以及宫缩情况,按摩产妇子宫部位,并排出其内部积血,同时施以20U的缩宫素进行肌肉注射,保证分娩顺利。胎儿娩出后,观察软产道有无损伤以及胎盘是否完整。(4)对产妇进行产后干预:密切关注产妇情况,监护产妇生命指标、阴道出血及宫缩情况,指导产妇定时以母乳哺育婴儿,进而加强宫缩,减少产后出血。医护人员还要告知产妇保暖、合理饮食、注意休息以及禁忌等。

1.3判定指标

以《妇产科急症学》为基础,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是指通过护理后产妇子宫收缩性很强,出血量很少;有效是指通过护理后产妇子宫收缩性变强,出血量减少;显效是指通过护理后产妇子宫收缩性无变化,出血量并未减少。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研究组的出血量为(186.4±19.3)mL优于常规组的(252.9±27.1)mL,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研究组中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产妇有7例,发生率为17.50%(7/40);研究组中出现产后出血情况的产妇有16例,发生率为40.00%(16/40);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

 

3讨论

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多发于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在胎盘娩出前后兼有发生,严重时危害到产妇及胎儿的生命[5]。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为常见的病因,造成出血的因素有自身体质及心理较差、子宫渗血、子宫损伤、麻醉剂和镇定剂的药物使用等。为此,术中,因产妇分娩时易产生紧张、害怕等心理波动,因而术中、术前要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可缓解其心理压力,避免引发产后失血及休克等症状。同时,指导产妇掌握分娩知识及呼吸方法,加强心理干预,从而消除产妇疑虑及压力,使其积极、乐观直面分娩,进而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分娩。术后仔细监测产妇情况,避免发生产后出血。

以上研究显示,研究组的产妇的术后出血量、出血率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予以综合护理,作用显著,减少了产妇的出血量,降低了出血率,明显改善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晓燕.产妇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护理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56-57.
[2]陈丽君.多胎妊娠产后母乳喂养指导及应对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5):58-60.
[3]程利南.产房里连续胎心宫缩监护与间歇性胎心听诊对胎儿状态的判断:一项更新的系统综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2):165-166.
[4]郭仁妃,张宏玉,吴燕,等.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809-2812.
[5]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直接原因及影响因素[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10):35-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