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5.00%)(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农芳娜.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37+339.
0引言
脑出血是临床高发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多采用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纠正电解质紊乱、手术等方式治疗患者,但患者容易出现感染、应激性溃疡等不良事件,影响预后效果。为了研究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就不同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了下述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脑出血复发;②精神病;③帕金森;④合并器质性功能障碍;⑤精神病;⑥入院前感染。采用双色球法将随其分成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0-75(68.58±2.32)岁。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1-75(68.18±2.51)岁。患者或其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遵医嘱用药、配合医师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①入院后:将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由专职人员负责开展护理工作,维持病房空气流通,调节室内温湿度,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常规设备的使用方法,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②手术前1 d,行药敏测试,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③手术当天,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程序、注意事项,做好答疑解惑工作;术前采用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情况。④术后1-3 d做好皮肤、口腔清洁,保持皮肤干燥整洁;加强管路护理,防止出现管路扭曲、脱落情况;开展健康宣教。⑤术后3-7 d针对肺部、口腔、泌尿系统、皮肤展开护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满足患者需求。⑥术后7 d出院,待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指导患者展开早期康复锻炼,包括肢体训练、认知训练、语言训练,由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锻炼,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告知患者及家属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指导、坚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遵医用药和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①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肺部感染。②根据脑卒中量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制定)[1]评价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最佳注视、最佳视野、构音障碍等内容,总分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2]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内容包括洗澡、进食、修饰、上下楼梯等10项内容,采用4级评分法评价,满分100分,评分越高独立性越好。
1.4统计学分析。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s),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代表有差异。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护理前后NIHSS和BI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的BI、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模式可有效防控应激性溃疡、感染等并发症事件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独立性。初步分析,观察组采用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够结合患者实际病况,针对脑出血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类型,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全面覆盖患者入院至出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明确护理工作内容,从而收获预期护理目标。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鄢敏等[3]对60例脑出血患者研究后发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远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的26.67%,证实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脑出血患者展开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增强患者生活独立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
[2]胡万保,罗祖明,商慧芳.脑卒中4种评定量表的效度、信度及可操作性检验[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2,6(19):2846-2847.
[3]鄢敏,金朱,李文琳,等.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49-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