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接收的80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研究组,选择同期接收的80例单纯青光眼患者作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58例(72.50%),对照组为66例(82.5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0例(50.00%)显著高于参照组40例(5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与单纯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
本文引用格式:阿拉坦花.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108-109.
0引言
青光眼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情绪波动或者睡眠不足等原因所致,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眼压升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类型。青光眼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流眼泪、畏光、剧烈眼障、头痛以及视力减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于青光眼患者通常采取抗青光眼手术进行治疗。传统研究认为,抗青光眼手术的应用,仅仅是针对眼压<21 mmHg的普通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1]。对于眼压>40 mmHg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而言,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极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和批准,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接收的80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研究组,选择同期接收的80例单纯青光眼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研究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5-84岁,平均(51.12±4.12)岁;病程在2-11 d,平均(11.5±1.3)d;参照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在15-88岁,平均(51.75±4.56)岁;病程在2-15 d,平均(12.6±1.7)d。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青光眼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排除存在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②排除资料不全的患者;③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资料经过比较后,P>0.05,表示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使用降眼压药物进行治疗,进而促进患者眼压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等到眼压降低后,确保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眼压分别保持在38.0到75.0以及13.0到37.8 mmHg之间,平均眼压分别为(46.8±1.1)mmHg以及(28.4±0.7)mmHg。手术操作方法如下:术前行适当的麻醉处理,麻醉见效后,利用显微镜开展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额丝裂霉素,术后为了减轻患者的眼内的炎性反应,则需要使用5 mg的地塞米松,给予静滴治疗。同时,给予短效的扩瞳处理。根据患者术后的眼压水平以及稳定程度,适当调节缝合线的松紧程度。术后两周拆线。
1.3临床观察指标。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进行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指标的对比。治疗效果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眼压水平恢复正常,患者已经无需使用降压药物;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术后并未使用降压药物,眼压水平不足20 mmHg;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术后并未使用降压药物,眼压水平超过20 mmHg。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研究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青光眼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P<0.05即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十分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58例(72.50%),对照组为66例(82.50%),卡方值=2.294,P=0.13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比对。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0例(50.00%)显著高于参照组40例(5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加之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人们每天面对电脑、手机等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总的来说,与单纯青光眼患者相比,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无差异,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子设备的时间逐渐延长,将会导致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眼睛劳损的状态,久而久之将会增加眼部疾病的发生。青光眼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眼压调节中枢功能失调的情况,进而出现眼压升高的症状。大部分学者认为,需要首先降低患者的眼压水平,才能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3]。但是大部分患者即便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然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若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将会降低患者的视力水平。因此,对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而言,则需要尽早开展手术治疗,也是恢复患者视力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4]。经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0例(50.00%)显著高于参照组40例(5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表示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单纯青光眼患者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总的来说,与单纯青光眼患者相比,对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无差异,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韩冬,卢文胜,王晓冰,等.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2):127-129.
[2]瞿明超.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04-105.
[3]董宝莹,李志辉,汤学付,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8-90.
[4]魏雅慧,李雪迎,才瑜.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与抗青光眼药物治疗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11):1019.
[5]秦燕.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4):140-141.
[6]李海燕.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2):201-202.
[7]刘娴.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27):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