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3:32: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为低位肛瘘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手术治疗的低位肛瘘患者,总计80例。结合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0例低位肛瘘患者接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Wexner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肛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Wexner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低位肛瘘患者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治疗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有推行价值。

关键词: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低位肛瘘;术后恢复;Wexner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高妮娜,张宇,杨奎龙,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51+53.

0引言

肛肠科疾病中肛瘘情况较为常见,集中多发于年龄20-40阶段人群,优选手术治疗方法。既往治疗中,针对肛瘘以肛瘘挂线术等方式为主,但是手术对肛门括约肌有影响,从而导致术后明显并发症情况,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是新型手术模式之一,凭借肛门括约肌完全保留、手术创伤小等优势开始广泛用于肛瘘治疗中,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用时少。为了更好的了解LIFT治疗预后效果,本文就我院8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比常规治疗、LIFT治疗整体预后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总计80例。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的低位肛瘘患者;②患者签署手术方案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肛门形态以及结构等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结核性感染患者;②妊娠、哺乳阶段患者;③试验手术禁忌患者;④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男性、女性占比为30:10例;患者年龄区间22-65岁,平均(40.03±2.30)岁。观察组:男性、女性占比为31:9例;患者年龄区间23-63岁,平均(40.06±2.15)岁。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手术治疗的低位肛瘘患者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接受LIFT术治疗。低位肛瘘患者术前1d剃除肛周局部毛发,术日灌肠清洁,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体位,于患者瘘管上方肛门内外括约肌间沟处作弧形切口(约2 cm),分离括约肌间瘘管后以直角钳勾住瘘管,以可吸收线(3-0)结扎近内括约肌瘘管,并分离外括约肌处瘘管约2 cm,在此基础上以相同可吸收线结扎靠外括约肌瘘管,切断结扎点间瘘管,隧道式挖除外口相关瘘管、炎性组织,并以甲硝唑反复冲洗切口、残余瘘管,括约肌间创面采取间断缝合处理方法,并进行开放引流。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创面消毒后以凡士林纱条敷于患处、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定期换药。

1.2.2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方法同观察组一致。切开低位肛瘘患者内、外口表面皮肤、外括约肌皮下组织,橡皮筋自瘘管外口置入至内口穿出,结合低位肛瘘患者瘘管、括约肌组织厚度等情况合理调整患者橡皮筋收紧程度,在此基础上切剩余肛门外括约肌组织,后续操作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记录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手术治疗效果、12 h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肛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

1.4指标评分标准。疼痛评分标准:参考NRS数字评定量表,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低位肛瘘治疗患者疼痛主诉越强烈。肛门功能评分标准:参考Wexner肛门失禁评分表,0分表示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正常,分数越高说明低位肛瘘治疗患者肛门功能越差[1]。

1.5效果评价标准。显效:低位肛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良好。有效:低位肛瘘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切口愈合尚可。无效:低位肛瘘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且切口愈合明显延迟[2]。

1.6统计学分析。80例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数据结果经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算。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手术总有效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Wexner以及NRS评分均值以(±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情况,表示低位肛瘘治疗患者观察指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效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80例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术后效果见表1。治疗效果经统计学计算,χ2=6.4865,P=0.0108。

\

 

2.2Wexner评分变化比较。观察组、对照组80例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术后Wexner评分变化情况见表2。术后2周、术
后3个月、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05。


\
 

2.3相关计量指标结果比较。观察组、对照组80例低位肛瘘治疗患者术后12 h疼痛评分、切口愈合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见表3,指标结果经计算,P<0.05。


\

 

3讨论

肛瘘发病率、复发率高,优选手术治疗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LIFT术式符合手术微创理念,术式重点在于封闭内口、祛除括约肌间感染组织,术中不会损伤括约肌且有效分离括约肌间瘘管,以隧道式挖除括约肌间、残余瘘管壁感染组织,在保证治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括约肌功能,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患者恢复快,肛门功能恢复佳[3]。郭文涛,高秋霞,郭航勇等人研究指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4]。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5%,且其他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卢勇,俞立民,徐跃军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78.9%,P<0.05[5]。

综上所述,LIFT治疗低位肛瘘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肛门功能方面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刚,乔运余,张勇,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低位肛瘘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628-630.
[2]陈哲,郑毅,王振军,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7):512-515.
[3]曹传敏,苏松盛,何进达,等.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60-362.
[4]郭文涛,高秋霞,郭航勇,等.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治疗低位肛瘘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32-34.
[5]卢勇,俞立民,徐跃军,等.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279-12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