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产后乳房胀痛是妇产科常见护理问题,据龚义侠[1]等报道,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后乳房胀痛发生率分别为10.9%和35.3%。产妇产后发生乳房胀痛如早期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干预或治疗,会大大增加产妇在哺乳期患急性乳腺炎的几率,严重者将导致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甚至败血症,影响产妇身心健康,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医适宜技术护士可操作性强,理论依据扎实,操作简单、方便且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本文将收集的现有利用中医护理技术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相关护理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医护理;产后乳房胀痛;研究现状
本文引用格式:胥媛媛.中医护理技术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研究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82-83.
0引言
产后乳房胀痛是指产后乳房过度充盈,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积聚及乳腺管阻塞形成的胀痛及沉重感,一般在产后2-3d出现[2],产妇自觉一侧或双侧乳房饱满胀痛,局部有硬结,挤压乳房可伴有疼痛感,乳汁排除不畅。
1产后乳房胀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产后乳房胀痛多由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引起,各种病因多不孤立存在,常常是相互作用,其中乳汁淤积是导致乳房胀痛的最常见原因。产妇产后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肝郁气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易使乳汁停留、淤积成块导致乳房胀痛。产后乳房胀痛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乳汁淤积,属中医“乳痈”早期范畴。《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中指出:“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炙焯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壅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宋代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产后乳方论第十四》曰:“儿未能饮,及乳不泄,或乳胀,捏其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结。”《妇人良方大全·产后乳汁或行或不行方论第十一》曰:“盖妇人之乳,资于冲脉,与胃经通故也。”意即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多为产妇情志不畅,肝气不疏,乳汁即不能正常疏泄;哺乳方式不正确,新生儿未得到有效吮吸或含乳头入睡,哺乳完未及时排空乳汁,食用肥甘厚味而致经络阻塞,乳络不畅,乳汁排泄不利,最终导致乳汁蓄积。在临床上,又有因产妇乳头条件不理想,平坦或凹陷致产妇哺乳时疼痛,新生儿含接困难,乳汁多而少饮,影响充分哺乳,最终导致乳络不通乳汁淤积。
2中医护理缓解产后乳房胀痛
中医理论指出乳汁淤积,乳络闭阻,治疗贵在于“通”,“以通为用”,从“通”论治,治以和解散结,通乳消肿为主。现有较多的临床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来观察其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具有简、便、验、廉、效的特点,护士可操作性强,便于在临床开展推广,相较于西医疗法疼痛小、副作用少,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接受度高。目前临床采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2.1药物内服法
临床主要采用中药方剂口服以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如通乳方、鹿青饮加减、银翘瓜蒌牛蒡汤加减、复元通气汤等,经一系列临床试验证明其效果显著。例如,姜翠玲[3]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通乳散剂在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只要进行有效地吮吸和排乳,乳房胀痛的症状将会得到较好地改善。官品芬[4]采用常规护理家中药汤剂口服的方法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明细高于对照组。
目前单纯采用中药内服护理产后乳房胀痛的相关文献较少,主要由于部分患者不相信中医疗法而拒绝治疗,或者口服中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反应,又或是因为产后疲劳等原因导致患者依从性降低。就现有的文献来看,在产妇口服中药耐受的情况下,产后早期中药内服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整体疗效较好。
2.2外治法
外治法主要包括药物的湿、热敷、耳穴压豆、乳房按摩、医学仪器治疗等,其中又以两种或三种方法联合治疗较为多见,联合治疗可使各治疗方法之间形成互补或共同增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1药物外敷
2.2.1.1芒硝外敷
芒硝性味苦咸,大寒,具有清热、消肿之功效。可应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痛肿疮疡,外用可有回乳之功效。戴芙蓉等[5]通过芒硝外敷的方法缓解乳房胀痛,发现试验组乳房柔软度、胀痛程度、是否排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芒硝外敷一旦乳汁通畅即可停止使用,不会给产妇带来毒副作用。
2.2.1.2蒲公英外敷
蒲公英捣烂外敷可有效疏通乳腺管,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疗效显著。文晓剑[6]采用蒲公英捣烂外敷乳房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肿胀消退时间提前,乳汁排出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2.2.1.3仙人掌外敷
仙人掌具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乳痛、腮腺炎、疖肿及其他肿痛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丽雯[7]指出取适量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烂,焙热(以不烫为宜)后环形覆盖乳房上,厚约2mm,乳晕部分不遮盖,外敷10-15min,然后出去仙人掌,用热毛巾清洁乳房,再按摩乳房挤奶,每日4次,此法可显著改善患者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
2.2.1.4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
新癀片为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新癀片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红霉素软膏每支含红霉素0.1g,起到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其辅料为液状石蜡和白凡士林,对皮肤起滋润作用,增加皮肤吸收功能。龚春红[8]使用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局部治疗并配合人工手法挤奶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结果显示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局部治疗并配合人工手法挤奶提高了疾病治愈率,缩短了硬肿消失时间,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
2.2.1.5扶桑叶(吊钟花、朱槿花叶)外敷
扶桑叶为朱槿花之叶,性味甘,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罗春苗等[9]选取治疗组采用扶桑叶洗净后捣烂外敷配合正确的挤奶姿势排乳的方法,临床效果显著。
2.2.1.6酒饼热敷
酒饼俗称酒药、米酒曲、甜酒曲,在特定温度下,有糖化发酵特性,发酵过程中产生热量,用其外敷肿胀乳房,能扩张血管、乳腺管,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利于淤积乳汁排出,减轻乳房疼痛,消散结块。陈业芳[10]通过酒饼热敷的方法,结果显示产妇乳房肿痛消退时间提前,48h内乳腺管通畅情况明显好转。
2.2.1.7橙皮水外敷
橙皮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破气散结的功效,利用橙皮水湿热敷胀痛乳房可使乳腺扩张促进乳汁排出,缓解乳汁淤积的状况。且橙皮水制法简单,方便经济,作用可靠,无皮肤过敏、刺激的现象,患者接受度较高。陈燕华[11]使用橙皮水湿热敷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结果显示产后第四天患者乳房硬度和胀痛程度均有明显缓解。
2.2.2乳房按摩
临床护理多采用手法按摩或穴位按摩来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其目的都是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排出积乳。目前临床采用的乳房按摩手法不一,尚无统一规范的操作方案。如,①抓抖法[12],操作者一手五指自然屈曲分开呈弓形,指端抓住乳房根部肌肤做上下左右抖动3-5min;然后行挤奶法,即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开,握住乳房,一手食指与拇指相对分开放在距乳头根部外侧2-3cm处,向胸壁向心处轻轻下压,前挤,放松,压力作用于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按各乳腺管分布方向依次挤压,手法力度均以产妇不出现痛苦表情为宜,每日两次,每次在哺乳之前进行。经过抓抖法反复抖动刺激乳腺管,既可使垂体产生催乳素,使乳汁分泌增加,又能使乳汁不易淤积于乳腺管中,能较好地预防乳汁淤积成块。②乳房穴位按摩:田娟[13]采用穴位按摩乳房护理减少产后乳房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中医穴位按摩乳房以乳根穴和膻中穴、天池穴、膺窗穴、神封穴为基准,通过穴位刺激,改善产妇血液循环,以起到乳房变软和乳汁分泌的目的,进而降低产妇罹患乳腺炎等其它并发症的发病率。
2.2.3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
此法利用耳穴埋豆的持续性刺激,促进乳腺细胞收缩,再联合间歇性的乳房按摩进行护理干预,二者相协作,共达催乳、排空乳汁之效,减轻产妇乳房胀痛。陆贵[14]指出用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进行产后干预,疗效显著。
2.2.4刮痧疗法
医护理技术的疗效,期望中医护理技术相关研究在未来能更加深入、严谨、科学,形成规范、完善、得到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操作方案。
刮痧疗法具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疏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液回流加快,循环增强;淋巴液的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据研究证明,本疗法还有明显的退热镇痛作用。
邱金玉等[15]选取膺窗穴、膻中穴、乳根穴、食窦穴,采用短而柔软的疗法对产妇进行刮痧,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妇乳房充血症状缓解评分在统计学上显著更好,产妇乳房和体温较对照组低,充血症状有所改善。
3讨论
综上,早期预防和治疗、指导产妇产后护理技能是目前针对产后乳房胀痛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众多临床试验证明中医护理干预方法有效地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患者接受度高,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毒副作用,且方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治疗。与此同时,虽然有众多临床研究报道了中医护理技术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良好效果,但从文献质量来看,我们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论证中
参考文献
[1]龚义侠,张梅,黄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乳房胀痛发生率比较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B):2507.
[2]张红,李娟.中医药治疗乳痈法则探讨[J],.新疆中医药,2001,19:4-5.
[3]姜翠玲.通乳散剂辅助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548-4550.
[4]官品芬.中药治疗产后乳房胀痛30例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2,9(12):17-18.
[5]戴芙蓉,刘俊芬.芒硝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6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6):18-19.
[6]文晓剑.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9):3243-3244.
[7]关丽雯,王小玲,许春荣.仙人掌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10):65-66.
[8]龚春红.新癀片加红霉素软膏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413.
[9]罗春苗,杨西宁,刘颖菊,等.扶桑叶捣烂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6):17-18.
[10]陈业芳.酒饼热敷治疗哺乳早期产妇乳房胀痛的疗效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7B):61-62.
[11]陈燕华.橙皮水湿热敷乳房减轻乳房胀痛的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0):39-40.
[12]刘小芳,周朝霞,王艳,等.乳房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8,16(22):2740-2742.
[13]田娟.中医穴位按摩产后乳房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6):114-114+128.
[14]陆贵.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缺奶及乳房胀痛的临床护理效果[J].临床研究,2018,10:18-19.
[15]Jin-Yu Chiu;Meei-Ling Gau;Shu-Yu Kuo;Yung-Hsien Chang;Su-Chen Kuo;Hui-Chuan Tu.Effects of: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Gua-Sh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herapy on Breast Engorgement: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JOURNAL OF Nursing Search,2010,18(1):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