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4 09:32: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作为分组标准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 83 例分成两组,其中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 41 例(常规组)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 42 例(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给予腹腔引流管的放置能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腹腔出血及脏器受损等现象,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腹腔引流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黄月 . 腹腔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0):175.

0引言

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微创技术的进步,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胆囊疾病一般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中在手术后倡导对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旨在最快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1]。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要求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与传统治疗过程中要求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理念相违背[2]。为了分析腹腔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83例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按照术后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作为分组标准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3例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41例中男女比例为25:16例,年龄分布在20至69岁之间,均值为(41.15±3.65)岁;实验组患者42例中男女比例为27:15例,年龄分布在20至70岁之间,均值为(42.16±3.69)岁。对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胆囊疾病,患者均符合腹腔镜手术的指征,且同意参与本次观察。排除标准: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及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

\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麻醉成功以后常规的铺巾消毒处理,采用横切口穿入气腹针之后将气腹压力维持在10mmHg左右,将鞘卡穿入后放置腹腔镜镜头,将患者由仰卧位改为头高脚低的左倾卧位,采用三孔法将相应的鞘卡穿入后,在腹腔镜下对患者的胆总管解剖、胆囊、三角、是否存在黏连、炎症及肝脏硬化等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对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后利用钛夹夹闭电凝切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顺、逆及顺逆相结合的方式切除及取出胆囊,针对胆囊床利用电凝进行止血,在确认不存在活动性出血后实验组患者采用在肝下放置引流管,自右肋边缘下戳孔引出,对器械纱布进行清点后停止气腹,放出余气之后缝合。常规组患者则在手术完成后对器械纱布等进行清点,停止气腹后放出余气,实施常规缝合操作即可。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腹部疼痛、胆汁性腹膜炎及腹腔脓肿等)等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康复时间为(9.63±2.13)d,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康复时间为(7.02±1.65)d,两组相比:T值=6.25,P值=0.00;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


3讨论

在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腹腔引流属于较为常见且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治疗为目的的引流方式,但临床中对于预防性引流的实施一直以来都具有较大的争议[3]。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放置腹腔引流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排出及引流积血、渗液等达到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现象,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观察及发现患者术后腹腔的异常情况,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临床报道显示[4],大多数胆囊切除术后肝下积液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较为常见的现象是术后胆汁渗出,极易引起并发症及感染现象,无法完全被腹膜吸收。且放置腹腔引流管能减少感染及并发症,降低感染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术后由于腹腔异常导致的康复时间延长。临床中在针对胆囊疾病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除了应重视手术中精细的操作,还应针对术后患者实施引流管,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5]。本研究结果显示,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优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常规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说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效果更为显著,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会促进患者康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临床中应尽量实施腹腔引流管的放置,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纪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5):56-57.
[2]吴先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6(2):24-26.
[3]徐玲.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7):31-32.
[4]张虎,厉冰,王耿泽.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33-34.
[5]倪航航,周霞,梁志宏,等.膈下引流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2h内肩痛的影响[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7):628-6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4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