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3 14:13: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时代科技、医学思想的进步与发展,“治未病”思想愈加受到重视,目前恶性肿瘤病死率高,在肿瘤专科处理后恢复  治疗中,以“治未病”理论为治疗总纲,对“既病防变”进行重点干预,进行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既病防变”一节,从理论溯源、现状应用、前景发展等角度,探讨了“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既病防变;恶性肿瘤

本文引用格式:李桐 .“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2):238.

\

0引言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以往都明显增长,我国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态势,且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1],因此,防治肿瘤刻不容缓。《金匮要略》中曾提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的理论,体现了防治疾病的一种独特思想模式,即“既病防变”理念,挖掘其深刻内涵,寻求防治肿瘤新突破,减少并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不失为一条值得探索的路。

1理论溯源

《医宗必读》有载:“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3]。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是正气不足,邪气袭入,其中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3]。“虚、毒、瘀”,即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核心病机,治则自然是扶助正气、适时攻补 [6]、活血通络。《温热论》提出对于肾水素虚的温病患者,为了防止病邪乘虚深入下焦,要酌用补益肾阴药,追根溯源,还应扶助正气,加强集体御邪能力,“先安未受邪之地”几字更充分体现了“既病防变”的学术思想。由此可见,在理论基础与治则方面,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论源头有枝可依。

2“既病防变”理论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层次、多方向、多变化的演变过程,而中医实际面对的和社会及患者对中医的要求仍然是肿瘤的根治性治疗。[10] 有文献表明,中西医结合在抗肺癌复发转移的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扶正抗癌方、中药三参冲剂、中药益气养阴复方益肺抗瘤饮、健脾益肾冲剂、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均有控制相关肿瘤转移的功效 [11],随着目标人群的增多,治疗手段的先进化,也将会有更多研究中草药控制肿瘤进程的研究,中草药在此方面的进展有待进一步进行前瞻性、大规模临床研究以验证。

\

3“既病防变”理论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发展前景

3.1坚持治疗,提高预防意识
患者在前期治疗结束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对于不适症状,很多患者容易忽视,对此,要谨遵医嘱,提高预防观念,如出现素体亏虚、脾胃功能不佳、进食差等症状,坚持服用中草药处方调理和治疗,或进行耳穴、中医定向透药等常规理疗,形成习惯,延缓病情发展,时刻谨记“预防”二字。

3.2把握整体节奏,着力个体治疗,探求精准医疗
临证须从患者整体状况来看局部病变,做到有机的统一,注意审察每一患者的个体差异,衡量治人、治瘤、治证的主次轻重,先后缓急,避免只看瘤体,不顾整体的片面性,这样才能发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突显中医抗癌的治疗理念 [13]。“治未病”思想坚持因人、因时、因地治疗的三因制宜的临床治则,精准医学自然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属起步阶段,面临重重挑战,我国也在力推精准医学, 在未来,将取得长足的发展 [14]。

3.3改变传统观念,提倡“带瘤生存 [2]、以人为本 [1]”
“带瘤生存”是“治未病”思想的特色体现,也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必然选择。临床上经常出现过度治疗,反而使病情发展加快,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家庭负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这些年来,“带瘤生存”几乎形成一种共识,它概括了“既病防变”的主要思想,不再是尽一切力量完全杀灭肿瘤细胞,而是在无法根治的情况下努力与之共存,使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19]。

3.4推广中医外治,力求技术改良
中医外治法自古沿用,是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一种, 其中包括熏、洗、贴、敷、滴、吹、塞鼻、含漱、喷雾、塞肛、阴道坐浴、灌肠等方法,具有安全可靠、适应症广、减少口服用药等优势,在现阶段临床治疗癌性疼痛等疾病也有相当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未来恶性肿瘤相关治疗手段中,中医外治法因其痛苦小、效果佳的优势也将会愈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随着产品作用的增强,也将会分担静脉注射、口服用药的负担,增加药品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雄文 , 等 . 周岱翰诊治肿瘤的中医学术思想探讨 [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2(4):762-764.
[2]贾志龙 , 等 .“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过程 .
[3]刘声 , 雷娜 , 孙桂芝 . 孙桂芝“治未病”思想在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中的运用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5).
[4]张盛奇 , 等 . 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围化疗期中药治疗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9(24).
[5]曾普华 , 潘敏求 . 浅析潘敏求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观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43(8).
[6]唐乾利 , 岳桂华 .“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06):4-6.
[7]黄雯琪 , 等 . 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的指导作用 [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28(4):1-3.

《既病防变”思想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3/2018110302144055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42.html
本文标签: 既病防变 ,恶性肿瘤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