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某院产后出血者82 例(2016 年10 月至2018年2 月住院分娩), 回顾性分析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82 例产后出血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者。结论 要进一步强化对产后出血危害性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对孕妇的产前监测和护理,加强对产妇进行产时、产后的监测和护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减少产后出血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产后出血;产妇;观察;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冯俊青 .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1):227,233.
0引言
产后出血发生突然,进展迅速,假若未能及时有效地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对产妇进行对症处理,将极大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甚至会造成产妇死亡。可以说,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原因 [1]。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降低,避免产后出血给产妇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对孕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监测和护理是极其重要的。下面就此总结一些具体实施措施及体会。
1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某院产后出血者 82 例(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2 月住院分娩),最大年龄 30 岁,最小年龄 20 岁,孕周最长为 42 周,最短为 35 周,初产妇 35 例,经产妇 47 例,均为自然分娩者,产后出血量为 700-1600ml。因子宫收缩乏力发生产后出血者 35 例,因胎盘因素发生产后出血者 28 例,因软产道裂伤发生产后出血者 17 例,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者 2 例。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82 例产后出血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者。
2护理措施
2.1加强产前宣教指导和护理
加强孕期宣教指导,除叮嘱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外, 指导其对孕期保健知识进行正确的掌握,提高其孕期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及早发现高危妊娠者,加强对高危妊娠者的管理。产期加强对孕妇的护理,对胎儿大小、胎儿位置以及骨盆情况等进行正确的评估,指导其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进行正确的认识,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分娩建议,对选择自然分娩者加强指导,指导其掌握在分娩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指导孕妇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应对接下来的分娩 [2]。
2.2强化产时护理
2.2.1第一产程
对产妇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调整心理状态,指导产妇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指导其在分娩过程中如何正确用力、如何呼吸等。对胎心变化、宫缩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对产妇宫口扩张情况、胎儿先露下降的位置进行掌握,对产程迟缓、停滞进行及时的识别和处理, 对催产素进行合理的应用,对产程进展进行实时的监控 [3]。
2.2.2第二产程
分娩前,规范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及时给药、补液。通过指导使产妇对腹压进行正确的使用,进行接生时,对产妇的会阴进行可靠的保护,严防产妇发生软产道裂伤。对伤口进行及时的缝合,在娩出胎儿前肩后马上为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宫体注射催产素 20u 或者采用 400μg 米索前列醇进行塞肛,以对子宫收缩起到促进作用,对产后出血加以预防。
2.2.3第三产程
在娩出胎儿后,马上为存在产后出血诱发因素的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 10-20u 的缩宫素。在娩出胎盘前,对胎盘有没有剥离进行正确判断,不对脐带进行粗暴的牵拉,选择合适时机有效娩出胎盘。娩出胎盘后,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正确的按摩,对胎盘的完整性、胎膜的完整性进行严密的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残留,尤其是对有流产史的产妇和早期阴道出血产妇,要对软产道是否存在裂伤进行严密的检查。此外,对产妇出血量进行正确的估量,若产妇属于少量持续出血者,则要对血液的凝固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以便将凝血障碍及早识别。
2.3加强产后观察和护理
产后 2h 内加强对产妇子宫收缩状态、阴道出血量、膀胱充盈情况等的观察,对是否存在失血相关症状进行严密的观察,将输血准备、产后出血急救准备工作做好,对产妇宫底高度、子宫软硬程度加以留意,对产妇在生命体征上的改变进行密切的观察。产后 1h 内每隔 15min 对产妇的血压、脉搏以及出血量进行测量。同时,留意产妇是否存在淡漠的表情,留意产妇皮肤有无处于湿冷状态,留意产妇是否打哈欠、是否存在恶心和呕吐等。之后,测量血压、脉搏等时,可将间隔时间延长至 0.5h。观察 2h 后发现产妇的生命体征没有异常情况,出血量少,则可将产妇送回病房进行观察。将产妇送回病房后, 将产妇的情况向病房护士交接清楚,尤其是向病房护士交代清楚产后出血高危产妇的情况。鼓励产妇尽早为宝宝喂乳, 以对子宫收缩起到刺激作用,使阴道出血量减少 [4,5]。
2.4加强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
发现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及时将产妇的情况向医生汇报,将产妇的体位调整为平卧位,注重采取保暖措施,给氧,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使产妇的血容量尽快得到恢复,使其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得以维持。同时,及时查找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实施处理 [6]:(1)对子宫收缩乏力者的子宫进行正确的按摩,通过肌注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产妇 10u 的缩宫素,或者通过产妇的腹壁直接注入到产妇的子宫体部肌层,有需要时,可以重复性地给予产妇缩宫素。采用无菌纱布条对产妇宫腔进行填塞,实现局部止血,在填塞 24h 后将纱布条取出,将纱布取出前,通过肌注的方式给予产妇缩宫剂。若产后出血者的出血严重且持久,则通过结扎盆腔血管的方式进行止血。若产后出血者的出血难以控制,且已经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则将此类产后出血者的子宫切除。(2)通过导尿的方式,帮助胎盘嵌顿的产后出血者将膀胱排空,一边对此类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对其宫底进行轻压,一边将脐带轻轻牵拉出,以成功娩出胎盘。徒手对胎盘部分黏连的产后出血者的胎盘进行剥离,将尚存的胎盘组织取出。做好腹部手术准备,对胎盘植入的产后出血者实施子宫次全切除术。(3)对产道裂伤合并血管出血者的血管进行结扎,根据解剖关系整齐逐层缝合,最大限度地使会阴、阴道原来的形态得以恢复。(4)对凝血功能障碍者,既要积极止血,还要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如为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等产妇输注新鲜血或者成分血等,保持顺畅的输注。
3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具有突发性、发展迅猛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不当,则将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其死亡 [7,8]。因此,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后出血率,在妊娠期就要加强管理,强化对孕妇的宣教指导,使其掌握合理饮食、合理保证营养的方法,掌握孕期保健方法,尤其指导存在妊娠合并症的孕妇掌握相关保健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合并症造成的不良影响,产前加强对产妇的宣教,指导其对不同分娩方式进行正确的认识,指导产妇掌握一些分娩中的配合要点等;分娩过程中对产妇的产程进行密切的监测,对产妇分娩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时识别不良情况,针对不良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以精湛的助产技术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严防滞产的发生 [9];产后高度重视对产妇各项情况的观察,尤其是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宫缩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宫底进行压迫,对产妇子宫进行按摩, 以促使存在于产妇子宫内的积血得以顺利排出,同时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为无法排空膀胱的产妇留置导尿管,达到导尿的目的,鼓励并指导产妇尽早进行母乳喂养,通过让新生儿早吸吮产妇的乳房而对产妇子宫的收缩起到刺激作用,以使出血量得以减少。产后若产妇发生出血,则及时判断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将产后出血发生给产妇造成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10]。
总而言之,产后出血的发生给产妇带来的不良影响极其巨大,防控产后出血、加强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很重要,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对产后出血危害性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对孕妇的产前监测和护理,加强对产妇进行产时、产后的监测和护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 综合护理对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0(8):147-148.
[2]杨晓红 . 心理护理和子宫按摩预防产后出血 200 例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44):175-176.
[3]廖琴翅 . 产房助产士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0(2):141-142.
[4]张琼 , 延亚琴 . 产后出血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31):187-188.
[5]张斌 . 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19):181-182.
[6]贾亚莉 .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36(1):139-140.
[7]袁静 . 全面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16):191-192.
[8]郭瑛 , 刘亚娇 , 王华 , 等 . 优质护理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83-184.
[9]赵冬梅 . 妇产科护理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1(15):172-173.
[10]董理 . 浅论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6):230-231.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24/2018102401385242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