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病患使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对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病患126名,病患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按照病患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接受治疗较早的病患为基础组,接受治疗较晚的病患纳入实验组。对基础组的病患应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将长春西汀给予实验组病患进行治疗,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结果实验组病患在接受长春西汀治疗之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基础组的病患(P<0.05)。
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患而言,应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可以推进病患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并且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长春西汀;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吕春卉.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25-126.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并且我国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因此,医学领域的相关人员对急性脑梗死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本项研究中将使用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病患,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病患资料。本项研究将在我院选取126名病患,选出病患皆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将126名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目标,根据病患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住院时间较早的病患组成基础组,住院时间较晚的病患组成实验组,两组病患人数相同。基础组的63名病人中包括男40例,女23例;年龄为44-75岁,平均56.73岁。
实验组中的63名病患包括男30例,女33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63.24岁。两组病患在临床资料方面存在细微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影响两组病患的对比价值。纳入标准:①病患在住院期间均接受了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病患并无脑出血的情况;②病患在发病的72小时之内,出现了明显的脑功能缺损;③病患属于首次发病,部分病患有卒中史,但是并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④病患对长春西汀药物不存在禁忌症;⑤病患不存在血液病、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溃疡以及出血性梗死等情况,病患近期没有使用抗凝制剂、溶栓制剂等,并且病患不存在肾、心等功能不全的情况。
1.2方法。病患在入院之后,需要给予一系列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内容包括:脑水肿改善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
1.2.1基础组:医护人员将血栓通给予基础组病患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取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10%与血栓通50 mg混合之后实施静脉滴注,1天1次,病患总共接受14天的治疗[2]。
1.2.2实验组:将长春西汀给予实验组病患进行治疗。取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5%与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实施静脉滴注,1天注射1次,总共持续14天。
1.3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两组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前、接受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得分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包括以下五点:第一点,病患在结束两周的治疗之后,病患增加了18%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这就说明病情有所恶化;第二点,病患在接受14天的治疗之后,病患减少了18%以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就说明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后病情没有太大变化;第三点,病患降低了18%到45%之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说明病患的治疗有所进步;第四点,病患减少了46%到90%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说明病患的治疗效果显著;第五点,病患降低了91%到100%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这就说明病患在经过两周的治疗之后基本痊愈。
1.4统计学意义。本项研究中将收集两组病患对比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使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连续型变量资料,只用χ2验证计数资料。
2结果
2.1126名病患治疗效果的对比情况。实验组病患的总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基础组病患的总治疗效率(P<0.05),具体内容见下表1。
2.2126名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基础组与实验组的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病患在接受治疗之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所下降(P<0.05),并且实验组病患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方面明显优于基础组的病患(P<0.05),见下表2。
3讨论
于脑梗死而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如果病患在发病的期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或者治疗过程不当,就会造成病患出现神经功能严重缺损的情况,进而影响病患的正常生活。通过临床研究得知,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导致病患神经元死亡是由于自由基损伤、血管痉挛、炎症反应损伤以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3]。医学界的研究人员认为,急性脑梗死病患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对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降低。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的活化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急性脑梗死病患而言,其病灶区域的血流如果得到快速的恢复就可以改善脑代谢,从而使受损的神经元功能得到保护,进而降低对神经功能带来损害。
于血栓通而言属于冻干粉剂,三七总皂苷是血栓通的主要成分。长春西汀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对病患的脑循环、脑代谢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起到有效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因此临床治疗中对脑血管疾病给予长春西汀进行治疗。
通过相应的药理研究得知,长春西汀主要对病患的脑血管生理性扩张进行促进,并对病患缺血区域的脑血流进行改善,从而使大脑可以充分利用血氧,并对脑组织代谢进行改善,同时抑制了血小板的凝集。于长春西汀而言,其脂溶性相对较好,有利于大脑对葡萄糖的利用与摄取,从而生成了三磷腺苷,使病患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使病患的机体可以有效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
通过本项研究得知,应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的实验组病患总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使用血栓通治疗的基础组病患,可见,对于急性脑梗死病患而言长春西汀的治疗效果更好,并且应用长春西汀接受治疗的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这也证明长春西汀是比较安全的治疗药物。因此,医学界的研究人员应该对长春西汀的治疗效果进行大力研究,并将长春西汀药物在急性脑梗死病患的治疗中进行推广,进而惠及更多的病患,实现病患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毛玉芳.依达拉奉和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河北医学,2014,20(06):946-949.
[2]周云建.急性脑梗死应用长春西汀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9):1608-1610.
[3]李好,熊建华.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12):125-127.
姚宝泰,薛凤英,周成刚,等.长春西汀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05):8-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