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9:15: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引入循证护理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
我院收治118例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患者,随机分组各59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以循证护理)干预结果。结果护理总有效率,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非预期性拔管率、不良反应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

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提高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成效与服务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胃肠术;胃肠减压;循证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天爽,陆波,李超群,等.循证护理在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43+345.

0引言

胃肠减压是胃肠术后常见治疗方法,对降低胃肠压力负荷,提高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易出现异常出血、引流管堵塞等不良情况,直接影响医疗安全与服务质量。引入基于科学理念的循证护理,指护理人员主动规避疗效影响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18例胃肠术后胃肠减压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随机分组各59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45.3±4.2)岁。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46.5±4.6)岁。基线资料比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不良反应预防等。研究组展开循证护理,如下所示:
1.2.1提出问题:根据胃肠减压操作特征,以及临床经验,围绕病人及其家属意愿,找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作循证主题,最终筛选出非预期性拔管、健康宣教、导管置入与固定、护患沟通、巡视等问题。

1.2.2寻找证据: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资料,评估检索出文献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筛选出可利用的资料,作为研究理论依据。

1.2.3制定护理计划:分析文献资料内容,结合术后胃肠减压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护理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

1.2.4实施护理计划:包括以下几点;①加强基础护理:观察生命体征细微变化。了解手术情况,记录24 h生命体征。麻醉消失后,采取舒适体位,减少伤口疼痛,提高疼痛阈值,促进疾病康复。伴有心肺脑疾病者,给予低流量吸氧,预防并发症出现。卧床期间通过翻身与扣背等处理干预协助肢体运动,加强四肢按摩,防止出现肌肉萎缩。术后提倡尽早下床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

术后禁食且放置鼻管,口腔唾液减少,黏膜相对干燥,易形成细菌滋生。可含西瓜霜或草珊瑚含片,减少咽部刺激。用蘸取生理盐水的棉签擦拭鼻孔,清除鼻腔内干痂,涂抹红霉素,达到抗菌效果。术后第1 d,护士指导刷牙,术后第2-3 d,家属帮助刷牙或漱口,协助患者清洁口腔,自理能力差者给予漱口液,每天3-4次,每次含8-10 mL。生理盐水棉清理鼻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观察引流管顺畅与引流状态。

\
 
②合理置入与固定胃管:选择弹性佳、无异味的硅胶胃管,插管时动作轻柔,采取双固定方式,在耳朵上缘、绕过头部,并在耳后打结。患者翻身或走路过程中,观察引流管固定情况,防止引流管脱落导致引流失效。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导管自护知识,放置翻身等动作引起的导管牵拉移位。胶布定期(1次/d)更换,每天重新固定一次导管,松动的胶布应当及时更换。

③加强护患沟通: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置管操作理解与非计划性拔管后果的警惕。加强有效沟通,引导患者说出护理需求与精神压力,确保沟通的有效性。教会其如何自我调节心理,包括注意力转移法、心理暗示法、放松训练法等,为患者构建康复蓝图,或是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疏导患者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多做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病人更多心理支持,提高治疗信息,促进疾病转归,以改善预后。④加强巡视:评估患者出现非预期性拔管的风险,重点关注躁动不安、睡眠障碍者,严格落实床头交接班制度。加强夜间时段巡视,提高护理人员对非预期性拔管的意识。

⑤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进行中,佩戴无指手套,根据塑料板白色背景,观察引流强光现象。尤其是烦躁合作性差,或是夜间睡眠病人,应当及时佩戴无指手套。

⑥胃肠减压是为胃肠术后,胃肠外科常用操作手术,利用负压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吸出,缓解切口疼痛与腹胀等症状。同时也是为了减少锋线张力,确保伤口愈合,带动胃肠壁血液循环,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术后将一次性引流袋放置床头,低于胃部15 cm。密切观察负压器状态,确保胃液在负压状态下,能够引流至体外。夜班护士及时更换负压引流装置,观察胃液引流性质,测量引流液。

1.3观察指标。比对护理有效性,根据引流管固定、胃管脱出、口腔舒适度等情况,判定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排气与排便时间、非预期性拔管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9.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方面,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
 
2结果

2.1护理效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8.14%,对照组为72.88,组间数据比对,有统计学差异(χ2=4.374,P=0.036)。2.2研究组非预期性拔管发生率为3.39%(2/59),对照组为13.56%(8/59),组间数据比对,有统计学差异(t=3.933,P=0.047)。

2.3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排气时间为(26.35±1.57)h,排便时间为(64.28±2.57)h,对照组排气时间为(42.51±3.62)h,排便时间为(75.24±3.68)h,组间比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出现反流1例、呛咳1例、误吸1例、咽喉干痛2例,发生率为8.47%。对照组出现4例恶心、10例咽喉干痛、6例反流、5例呛咳、4例误吸,发生率为49.15%,组间数据比对,有统计学差异(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