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9例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分组研究,以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成甲组(n=45)与乙组(n=44),甲组行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甲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与乙组79.55%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骨折愈合率为93.33%,与乙组75.00%相比,相对更高(P<0.05),甲组畸形愈合率为4.44%,与乙组20.45%相比,相对更低(P<0.05),两组骨不连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可提升ROM优良率,促进骨折骨折,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
本文引用格式:郭伟忠,陈永红,张越民.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45,151.
0引言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在临床十分常见,多为高能量外伤及机器伤,随着我国交通、建筑等行业不断发展,近年来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发生率不断提升[1]。手术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对缓解疼痛、促进骨折尽快愈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并对其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旨在评价其临床效果,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在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我院共收治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99例,以手术方式将其分成甲组(n=45)与乙组(n=44)。甲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5.63±2.81)岁,创伤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空坠落伤12例,砸伤9例,摔伤7例。乙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9~71岁,平均(45.65±2.78)岁,创伤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空坠落伤13例,砸伤8例,摔伤5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经X线、临床症状均确诊为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有明确外伤史;年龄>18岁;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临床资料丢失者;合并严重肝肾器官疾病者;有手术禁忌证者。
1.3方法
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处理,特别是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需优先处理,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均行手术切开复位,使用拉力螺钉对大块碎骨和主骨进行固定处理,随后处理周边小碎骨,将其置于原位后固定处理。
根据患者使其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式,若患者为下肢骨端周边骨折,可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若患者为骨干处骨折,可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若粉碎情况较严重,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行骨移植。本次研究中,甲组45例患者行髓内钉固定治疗,乙组44例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详细记录其恢复情况并做组间比较分析。
1.4观察指标
ROM评定量表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疗效判定标准[2]。优: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ROM>正常关节75%;良:术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ROM为正常关节50%~75%;中:ROM为正常关节30%~49%;差:ROM小于正常关节的30%。对两组骨折愈合率、畸形愈合率、骨不连进行比较,骨折愈合标准[3]:恢复至创伤前,或与健肢相比,缩短≤2 cm,成角<18°;畸形愈合标准[4]:患肢与健肢相比,缩短超过2 cm,成角>18°;骨不连标准:患者骨折>6个月未产生骨痂。
1.5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为SPSS 18.0,(%)表示计数资料,经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析
从表1可知,甲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与乙组79.55%相比,相对更高(P<0.05)。2.2两组骨折愈合、畸形愈合情况分析
从表 2 可知,甲 组骨折愈合率为 93.33%,与 乙组 75.00% 相比,相对更 高(P<0.05),甲 组畸形愈合率为 4.44%,与 乙组 20.45% 相比,相对更低(P<0.05),两组骨不连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创伤击打所致。患者骨折后可出现剧烈疼痛,伴多块、多节段程度粉碎,可增加患者休克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需及时采取合理手段治疗。手术为临床治疗四肢创伤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提升疗效、促进骨折尽快愈合、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治疗四肢创伤粉碎性骨折方法包括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等。若患者骨折端出现粉碎,容易导致骨缺损,可为临床手术治疗增加困难,若使用钢板固定,可导致钢板变形、弯曲,会造成患者骨连接情况不佳,甚至造成骨畸形[5]。
若患者存在关节面受损,实施手术后可引发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容易降低生活质量[6]。翟正和[7]研究表示,对四肢严重粉碎性多段骨折患者而言,早期固定手术需在创伤后24 h内进行,尤其是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需优先处理,以稳定其生命体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血栓、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髓内钉固定为临床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常见手段,多见于骨干骨折中,具有牢固、坚实等特点,可为患者患肢早期活动奠定基础调节。
髓内钉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者创伤较轻,骨膜剥离较小,可减少手术出血量,利于术后尽快恢复[8]。髓内钉的棱角可嵌入髓腔,发挥牢固的内固定作用,可预防成角移位、旋转等现象。髓内钉对患者损伤较小,出血量少,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本次研究中,甲组治疗后优良率、骨折愈合率相比乙组更高。提示髓内钉固定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患者而言,实施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提升ROM优良率及骨折愈合率,减少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汉水.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7-18.
[2]贾卫东.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1):94.
[3]徐德钢.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医药前沿,2016,6(29):91-92.
[4]Naveen BM,Joshi GR,Harikrishnan B.Management of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comparison betwee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and plate fixation in60 patients[J].Strategies in Trauma&Limb Reconstruction,2017,12(1):1-8.
[5]冯立平.浅谈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96-97.
[6]Matsumoto M,Fujiwara Y,Tsukahara T,et al.III-4?Treatment with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for Open Fracture and Comminuted Fracture[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4,28(6):5.
[7]翟正和.四肢创伤开放性合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8):18.
[8]柳廷坤.浅谈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06-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