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南宁市7-12岁小学生阅读情况流行病学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8 16:00: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7-12岁小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阅读障碍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700名7-12岁小学生进行《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1]的问卷调查。

结果1、7-8岁学生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明显少于11-12岁;2、7-8岁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发生率最高,达到52.03%,在9-10岁学生中混淆拼音和文字、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以及听不懂玩笑,无幽默感的发生率最高,而11-12岁学生以计算能力差、听不懂口语讲解、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理解情绪、记住名字忘记人脸的发生率最高。(P<0.05);3、7-8岁年龄组的学生的阅读八大因子得分最高,而9-10岁学生的八大因子得分最低。

结论①早期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及时干预和治疗;②提倡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帮助提高学习能力;③个体化阅读训练。

关键词:南宁市;小学生;流行病学调查

本文引用格式:朱微微,张荻华,李尚群.南宁市7-12岁小学生阅读情况流行病学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92-193.

0引言

学生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构成之一,阅读障碍的发生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关,目前国内没有小学生阅读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小学生阅读情况没有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不利于预防阅读障碍的发生。本研究首次对7-12岁小学生进行阅读情况的流病学调查,旨在掌握小学生阅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阅读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本研究样本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生贫血监测项目》中南宁市小学生的调查资料,根据各城区分配的任务,抽取了南宁市西乡塘区、兴宁区和青秀区3个区的小学学生,共1412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是7-12岁。

1.1.2根据年龄情况进行分组,第一组为7-8岁351人,第二组9-10岁360人,第三组为11-12岁521人。

1.2方法

1.2.1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yslexia Checklist for Chinese Children,DCCC),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2针对量表中的57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经常出现记5分,较常见记4分,有时出现记3分,偶尔出现记2分,从未出现记1分。统计评分在3分以上的人数,计算其构成比,以了解该项目的发生率。

1.2.3根据量表中内容划为八个因子:分别为视知觉障碍和视觉-运动协调障碍,听知觉障碍,意义理解障碍,书写障碍,书面表达障碍,不良阅读习惯,注意力障碍[1]。

1.2.4本次共发放1412份调查问卷,最终收回700份有效问卷。第一组回收有效问卷最少,只有99份,回收率仅为27.3%,第二组回收有效问卷201份,回收率为32.7%,第三组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92.1%,P<0.00.存在显著性差异。

1.2.5本次调查采用的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据。

2结果

2.1各年龄组阅读情况,见表1。从表1可知,第一组中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发生率最高,达到52.03%,混淆拼音和文字、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以及听不懂玩笑,无幽默感的发生率在第二组中最高,计算能力差、听不懂口语讲解、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理解情绪、记住名字忘记人脸的发生率也最高。

\
 
(P<0.05),听知觉障碍,意义理解障碍,书写障碍,书面表达障碍,不良阅读习惯,注意力障碍。经过方差及 Welch 检验,得知三组间的八大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第一年龄组学生
的得分明显高于第二第三组,说明第一组(7-8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然而,第二组的八大因子得分低于第一组和第三组,提示,在9-10岁这个年龄段的阅读能力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的学生。

\
 
3讨论

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占学习困难儿童中85~95%左右,是主要的儿童学习困难类型之一。定义[2]为儿童智力水平正常,并且没有脑功能的器质性病变,在获得充分教育的情况下,仍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困难的症状。本研究对7-12岁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阅读能力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3.1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从调查问卷的有效问卷回收情况看,7至8岁学生的有效问卷回收率较低,第一组及第二组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只有27.3%和32.1%,而第三组的回收率高达92.1%,(P<0.05)多数问卷存在一题或多题漏填而成为无效问卷,这提示我们,对于9岁以下学生,让其一次性回答57个问题是有困难的,能按要求回答完所有问卷的学生,都是在家长帮助下,或由家长代替完成。

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小学小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家长不太关注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能力问题,而对于10岁以上的学生,随着学习的内容难度加大,家长才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督促学生完成阅读情况评测。建议家长关注7-8岁学生的阅读能力,早诊断,早干预。

3.2各年组学生阅读情况。本研究根据《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内容,划分阅读的相关因子,了解不同年龄组的阅读因子得分情况,以便了解阅读能力在不同年龄的情况,结果表明:7-8岁年龄的学生,八个因子的得分都为最高,显著大于其他两组学生,说明这个年龄段学生因为对文字及数字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阅读能力与其他两组学生相比,还是最差的。

而9-10岁这个年龄组的学生,八大因子的得分最低,说明这个年龄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强,可能与这个年龄段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的早期,性激素水平也处于快速上升,活动能力特别是大运动的能力处于最强阶段,情绪也是处于最佳状态有一定关系,另外这个阶段学生的对文字及数学的认知累积比7-8岁学生多,学习的兴趣也有所提高,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阅读能力强的原因。

而对于11-12年龄段学生,因这部分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面临小升初考试的压力,活动能力不足,以至于情绪处于紧张状态,对阅读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提倡在小学阶段从小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3各年龄组阅读情况分析。从表1我们得知:与其他年龄段相比,7-8岁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发生率高达到52.03%,这主要与这个学段在词汇积累不足,语言发育不成熟有一定的关系[3]。

此时加强口语表达显得尤其重要。9-10岁学生较其他年龄组更容易出现混淆拼音和文字、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以及听不懂玩笑,无幽默感等问题,我们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此时的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化发展处于高峰时期,很多大人认为是玩笑幽默的语言,对于这个年龄的学生而言,并不怎么样,此时的学生用自已的方式表达快乐。

另外,这时的孩子活动能力与范围比7-8岁年龄段的儿童强,学习注意力会有所下降。此外,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第二种语言(比如英语等),也可能会造成混淆英文字母和拼音的情况。对于11-12岁学生,计算能力差、听不懂口语讲解、跟不上学习进度、不能理解情绪、记住名字忘记人脸的发生率也最高。(P<0.05),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小升初阶段,学习内容以罗辑、推理、判断为主,对于小年级阶段的简单计算能力反而容易出现粗心错误。

另外由于学习的压力增大,不少学生出现情绪理解障碍,更多的习惯使用文字形式去记住人,空间记忆的能力相对弱化。青少年时期大脑经历着复杂的发育过程,包括新的神经环路会形成、部分神经环路会进一步巩固,同样一些神经环路会随大脑的不断发育而逐渐消失。因此相应的认知能力,比如,执行功能、注意、反应抑制、情绪调节、组织、长期计划等都会随着大脑神经环路的变化而变化[4]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针对其发育特征,有针对性的在不同年龄段阅读特征进行有效的干预,进行个体化阅读训练,将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汉荣,宋然然,姚彬.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189-190.
[2]骆艳.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研究及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杜晶晶,银晴,宋倩.厦门市中小学口语能力实证研究[J].语言能力研究,2018,5(17):66-76.
[4]Sowell E R,Trauner D A,Gamst A,et al.Development of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brain structur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 structural MRI study[J].Developmental Medicine&Child Neurology,2002,44(1):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6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