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并探讨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以我院急诊内科进行接诊治疗的昏迷患者80例,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0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昏迷患者发生昏迷的病因,并统计其治愈率、死亡率,探究防治措施和临床急救经验。
结果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生昏迷的主要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6例,占45%;糖尿病患者26例,占32.5%;急性中毒患者15例,占18.7%;脏器衰竭患者1例,占1.2%;车祸昏迷患者2例,占2.5%。经过相关的临床诊治后,抢救成功率为95%(76/80),死亡率为3.75%(3/80)。
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复杂,因此,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分析判断的病因,并尽早做出诊断,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临床诊治
本文引用格式:杨万春.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339-340.
0引言
昏迷主要是指病后对外界刺激、周围及自身环境无反应,不能被唤醒的一种严重意识障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躯体运动、意识以及知觉等丧失。它是急诊内科常常遇见的一种危险病症[1],在急诊内科接诊的病人中时有发生,因此,在临床抢救工作中,要求医生能够快速、及时、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因,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施救。
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病人的病情危重、病因繁多,导致诊断较为复杂。此外,家属提供的病史不详细、不准确,让急诊内科在处理昏迷患者时,难以进行为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难度。所以,抢救昏迷患者的核心步骤是对患者尽早行疾病诊断和治疗[2]。本研究对收住我院急诊内科的80例昏迷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急诊内科进行治疗的昏迷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26-78岁,平均(40.7±6.2)岁。纳入标准:
①患者治疗期间临床资料及基本信息完整;②在发病10小时内进行入院抢救的患者。③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判断标准[3]: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患者得分2-8分,平均分(6.52±2.23)。
1.2诊断方法。①在昏迷患者初入院时,应该详细询问送诊人员患者的病史,询问家属病人的发病情况、持续时间、意识障碍及伴随症状等,确认是否具有外伤史;是否有过煤气、农药中毒史;是否有昏迷史;是否有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史;是否有相关药物过敏史。②通过评估病人的格拉斯哥评分,诊断出患者是否处于昏迷状态。另外,还需按照系统标准对昏迷患者进行检查,检查皮肤是否存在淤点及肤色是否变化,同时还要检查头颈部状况。
③结合昏迷患者的病情特征和表现进行系统的检查,例如心电图、颅脑CT、胸片、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等,从而对患者昏迷原因做出精确判断。以上的一系列检查均与抢救同时进行。
1.3治疗的方法。①收入患者时,及时的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给予面罩或者鼻导管吸氧,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供血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容量和血压,如果血压降低可以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同时积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②为了避免出现患者因呼吸道阻塞从而致使患者无法呼吸情况的出现,应当虽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情况时,立刻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紧急情况可行气管插管,保证病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并且及时展开抢救工作。
③对于发生休克的患者,应快速进行扩容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血管扩张药物,确保血管能够恢复扩张,确保组织供血充分;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给予快速补液,同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积极纠正其电解质紊乱状态;对于因药物和食物中毒者,应及时给予导泻、洗胃等处理,病情严重者还可以给予血液灌注;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可以给予氯解磷定和阿托品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心搏骤停的患者,要及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对于突发脑卒中的患者,对其进行脑部CT检查并确诊之后,要先对其脑部水肿情况进行脱水或降压治疗,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确诊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结果
2.1昏迷原因。经调查统计,得出以下数据:80例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6例,占45%:脑梗死患者12例、脑肿瘤患者3例、脑梗死患者8例、心源性昏迷患者3例、肺性脑病患者5例、肝性脑病患者3例、尿毒症脑病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26例,占32.5%:
并发低血糖患者13例、酮症酸中毒患者5例、高渗昏迷患者5例、低渗昏迷患者3例;急性中毒患者15例,占18.7%:有机磷中毒患者6例、酒精中毒患者3例、蛇毒患者1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2例、食物中毒患者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例;脏器衰竭患者1例,占1.2%;车祸昏迷患者2例,占2.5%。
2.2抢救结果。80例急诊昏迷患者中,幸存下来的患者有76例,抢救成功率为95%,死亡患者为3例,死亡率为3.75%。2.3死亡原因。死亡患者的年龄33-67岁,平均(45.6±3.5)岁。死亡的患者中,因脑血管致死的患者有1例,因急性中毒致死的患者1例,因车祸致死的患者1例。
3 讨论
昏迷是急诊内科抢救时常出现的一种临床表现,患者经常表现为意识涣散、语言行为功能障碍[4]。在急诊内科的多
项疾病中,昏迷的致死率也很高,并且处于一个危重症的状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失去意识的,所以在医护人员的救治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这会耽误病人救治的最佳时间[5],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逐渐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在外出时会经常昏迷等紧急情况,因此我们应更加关注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病情监护,将老龄心脑血管病症设为防治昏迷的重点。
首先,应大力相关知识,建立相应的医疗卫生网站[6],提倡戒烟、少量饮酒,普及相关的知识。其次,加强对有机磷农药和镇静剂药品的监管,避免农药中毒及麻醉药等急性中毒所致的昏迷。最后,普及急救知识,使大多数人能够逐步掌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基本的生命支持技术,提高自救率,为急救现场医护人员的到场争取时间。
由于昏迷状态下医生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病因众多,家属不在场等诸多原因,医生接诊后的治疗难度大幅度增加。因此在临床上对昏迷患者的第一黄金时间做出诊断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成为了一大挑战。
我院总结以往抢救案例,得出以下临床经验:医护人员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关注前沿研究热点,不断提高对昏迷患者的诊治水平,尤其是对昏迷患者现场处理的应急能力,力求及时、尽早明确诊断,在紧急情况下作出积极、有效的处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80例急诊昏迷患者中,幸存下来的患者有76例,抢救成功率为95%,死亡患者为3例,死亡率为3.75%,抢救成功率较高。综上所述,急救内科在抢救昏迷病患时,优先处理对患者有严重生命威胁情况后,应及时尽快明确临床诊断,然后对症积极抢救,能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的同时,增加患者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颅脑创伤专业组,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颅脑创伤长期昏迷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8):757-760.
[2]叶先智.急诊内科枪救15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J].时珍国医国药,2012,22(11):2814-2815.
[3]邱丽娟.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7(2)2814-2815.
[4]袁洪文.急诊内科抢救342例昏迷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05):391-393.
[5]陈礼琪.紧急抢救和临床处理配合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1):170-171.
[6]左燕芹,何晓燕,周炳增.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6):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