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开展疝气修补术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为研究时间段,以此期间于本院就诊腹股沟疝患者8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强化手术配合方案,分析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腹腔镜下开展疝气修补术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临床价值良好。
关键词: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腹股沟疝;手术护理;术中护理配合
本文引用格式:王小红,胡娟.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手术护理配合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11-212.
0引言
腹股沟疝在外科中比较常见,主要包括直疝及斜疝,其分类原因与腹壁下动脉有关,男性患者多见,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但一旦发展至嵌顿,则可引起肠道组织坏死、穿孔,甚至急性腹膜炎、休克等严重后果,故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展手术治疗,比如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1-2],以尽快缓解临床表现,改善预后。
护理在手术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加强手术护理配合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本文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为研究对象,分析常规护理、常规+强化手术配合方案的护理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本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时间段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22-76岁,平均(43.17±10.77)岁;直疝22例(53.66%),斜疝19例(46.34%)。对照组男30例,女11例;年龄23-74岁,平均(44.50±11.05)岁;直疝25例(60.98%),斜疝16例(39.02%)。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①均在本院接受治疗,研究期间无脱落,入院后接受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腹股沟疝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正常;③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肿瘤,除直疝及斜疝以外疝气疾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腹部手术史;④依从性较差;⑤哺乳期、妊娠期及月经期女性;⑥药物过敏;⑦手术不耐受。
1.4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联用手术配合模式,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差异。其中观察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术前护理,术前详细讲解腹股沟疝及腹腔镜下开展疝修补术知识,并将循证医学与积极心理学融入其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既往循证依据,对该患者护理方案进行相应调整,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鼓励患者与病友交流,指导患者在手术前晚禁食禁水,并告知其在术前需及时排尿;护士做好术前器械及药物准备,尤其是急救准备工作。
(2)术中加强巡视,主动配合医师完成工作,传递器械顺序与手术过程符合,及时调整体位,做好管道固定,术毕时清点器械、纱布等,确认无遗留无出血后可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缝合切口。
(3)在术中、术后计算并控制患者进出液体量,术中按照30-40 mL/kg计算输液总量,术后按照2000 mL/d计算输液总量;做好管道护理,做好器械的保养与归还工作。术后8 h起;指导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步增加运动量;术后低脂低糖饮食,保持皮肤清洁;术后6 h可少量饮水;
术中持续监测血糖,如有需要,可及时联系医师对症处理,比如皮下注射胰岛素;定期更换切口敷料;术后1-3 d内拔管;持续检测血糖,预防感染;术后1-3 d上午9:30-10:00,下午1:30-2:00,在会议室播放疝修补术动画演示视频以及其他医疗知识宣传小视频,每次播放30 min,2次/d,邀请患者及家属观看,消除其顾虑,并做好安抚,缓解其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密切注意术后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阴囊血肿及腹股沟血肿等情况[3]。
(4)告知其出院后3个月内,严禁参加任何剧烈运动,并避免重体力劳动,加强饮食管理;嘱其有变随诊。
1.5观察指标。①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6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选择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利用百分比(%)及(±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开展χ2检验以及t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随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P>0.05),详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多经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但一旦未能及时获得明确诊断,并开展治疗,或腹压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则很
容易引起疝内容物无法纳还,使得发生组织坏死,特别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尤其是高龄患者 [4]。而疝修补术后存在的出血、感染及复发等不同程度副作用发生风险,这与手术方式、患者个人因素、医生专业素养及医疗单位条件等多方面情况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成年患者伴发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便秘及腹水,需尽快开展对症治疗,降低腹内压, 降低疝复发风险;若伴发糖尿病、支气管炎等基础性疾病,需加强护理配合质量,以在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改善预后 [5]。本文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开展常规护理与围术期护理配合,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各项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提示,在腹腔镜下开展疝气修补术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 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优化预后。
参考文献
[1]孙雪峰.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36(6):703-705.
[2]方小三 , 王小明 , 胡明华, 等.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5,18(3):235-237.
[3]杨栋 , 吴晓明, 刘丰, 等. 腹股沟疝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患者的综合疗效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8):3492-3495.
[4]胡淑清.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8,19(2):90-91,97.
[5]李海云.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护理干预 [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 ( 电子版 ),2015,9(3):269-2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