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21 12:2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作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救国救民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等劳动教育思想。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立足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实际,陶行知的   劳动教育思想可以为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   值观、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弘扬劳动精神等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2018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在救国救民实践中,形成了“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等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体系,对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具有很强的启示。

一、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陶行知从救国救民的理想出发,结合当时的国情实际,以西方现代教育为主要参照对象,认真审视中国教育之不足、社会发展之缺陷,积极投身中国近代教育实践,探索推动中国劳动教育变革,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拓展了劳动教育载体,形成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

(一)在推动教育的变革中崇尚劳动教育

陶行知学成归国后,积极探索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大力倡导“手脑相长”[2]176-182。他认为“,中国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的病”,这两种病病在精神、文化,破解之道却在教育[2]178。他强调对劳动者的尊重,破除死的教育的弊病,破除传统教育形成的错误观念,把教学合一作为校训, 强调“做”是核心。他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将晓庄的“老山”改为“劳山”,图书馆叫“书呆子莫来馆”,大礼堂起名叫“犁宫”,犁宫大门之上的对联写的是:“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在入学考试时,考察《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对不对?》,通过探讨劳力与劳心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劳力上劳心”,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137-139 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穿草鞋前往晓庄垦荒、施肥、修路,操练农活。开学典礼上他明确讲到“……所以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因为我们有不及他们之处。” 在《自立歌》中,他这样写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2]19,深刻阐释了劳动有利于国人树立自强意识,有利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有利于国家工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在生活教育的实践中丰富劳动教育载体

在陶行知看来“,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2]193-195他打破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载体。他在《生活即教育》的演讲中提到,“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提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2]162-170 强调了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他在《古庙敲钟录》中设想创办一种融“工场、学堂、社会”为一体的全新办学形式,称“: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它是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产生一个附有生活力的新细胞”;他说:“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失掉的是鸟笼,而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3]126-127 进一步阐释了教育蕴含于生活中的所有劳动中,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

(三)在“行与知”的辩证关系中拓展劳动教育内涵

陶行知将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强调了“行是知之始”,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获取真知,进而反哺课堂文化教育。他在《行知行》一文中指出,“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的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阐述了实践出真知与间接读书获取知识的区别;还指出“,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说明了实践获取真知的效果。[4]3-6 在陶行知看来,劳动是获取真知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也只有寓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具有长久生命力。

受当时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发,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源自他独立的教育探索、执着的教育追求和宽阔的教育视野。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在现实生活中育人、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才一方面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闪耀着科学的教育理论光芒,开辟了近代中国教育的新路径。但从另一个方面讲,在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下,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局限,这些基于西方国家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探索,难以在国家层面得到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致使他的教育思想只能在他的教育团队的有限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
 
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事业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劳动教育以其有利于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功能,而成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边缘位置,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导致一些大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5]当前,高校要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深入剖析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端正劳动态度,提升劳动技能,做好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答卷。

(一)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曾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6]4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创造精神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但一些大学生从幼儿园一路读到大学,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片面,存在“渴望不劳而获”“梦想一夜暴富”的错误思想倾向。对于大学生而言,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是当前与时俱进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发展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抓手

从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联系来看,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技能、锻炼劳动能力、体验劳动的壮美是高校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重要内容。德育侧重于解决教育对象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解决“怎样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问题;智育侧重于启发教育者进行改造世界方法论的研究,解决“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问题;体育侧重于身体发育和发展,解决“以怎样的身体状态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美育注重塑造正确的审美观, 解决“怎样内心愉悦美好地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而劳动教育侧重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解决“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问题。[7]五者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全面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独有的育人功能是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

(三)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大学生是未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是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中坚力量。[8]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可以使他们拥有坚强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工作意志,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引导他们在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实现、专业学习与岗位匹配等方面逐渐找到最佳平衡点。[9]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培育劳动情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建构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小家与国家民族融合统一的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最终推动他们在接力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充分发掘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为中国近代教育变革和国民素质重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这些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陶行知将劳动教育以校训、歌谣、课程设置、评测内容等多种形式体现在他的施教过程中。当年,晓庄学校不请工人,男生做饭扫除,女生倒马桶,这些劳动教育的目标就是重塑学生对于劳动的认识,以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为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范本。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牢牢抓住大学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将劳动教育的内涵融入中国特色劳动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将目前还建立在各个不同的一级学科之下的劳动哲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管理学、劳动法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劳动安全工程等一系列与劳动高度相关的学科集中起来, 挖掘他们的相通之处,探索建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通过劳动学科建设,深化对劳动科学的研究, 提高劳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对劳动科学化的多维度认识。加强劳动科学学科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及相关专业课的借鉴交流,推动劳动科学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协同发展,促进劳动科学学科建设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利用劳动科学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果,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将专业理论课程、劳动技能课程课堂授课部分等一直靠书本获取知识的教学途径与课下实践有机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中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高校应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目标,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形式,制定符合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规划,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成效。强化对劳动教育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将劳动能力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着力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和载体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打破了学校教育的“笼子”,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载体。劳动教育是联系知识与实际的纽带,单纯课堂上的灌输式专业理 论学习,容易使大学生脱离实际、变成纸上谈兵, 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新时代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载 体,让劳动教育走出教室,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工厂、部队、农村,感知中国大 地,体察国情民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大熔炉里,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 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 的栋梁之材。[10]针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学校可以与公益性单位(如养老院、福利院等)合作,组织他们 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 生,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 的劳动能力为主线,通过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等共建合作的方式,多渠道推进劳动 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专业技能性劳动教育的 场地。通过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 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场所;通过在形式多样的生 产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切身感受到 生活就是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 神,促进劳动教育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劳动精神是极为推崇的,无论是“行是知之始”,还是“教学做”以“做”为核心、“在劳力上劳心”、将“老山”改为“劳山”等, 都对劳动精神进行了弘扬。正因为此,他无形地在教育实践中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引领示范作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大力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对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师德师风评价体系。要在深化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上下功夫,用劳动教育的内涵充实高等教育理念,着力建设一支执着于教书育人、有教育定力、带干劲 闯劲钻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模 范的先进引领作用,创新宣传载体,综合运用讲 座、微信、微博、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对劳动榜样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在提升感召力 上下功夫,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广大 学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 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 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引导青年师生学习领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 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8-09-10.
[2]陶行知.陶行知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3]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4]陶行知. 民国大家谈学养系列丛书——行是知之始 [M].苏州:吴轩出版社,2016.
[5]李珂,曲霞.1949 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教育学报,2018,(5).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刘向兵.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
[8]李珂.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8,(1).
[9]刘向兵,李珂.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7,(4).
[10]习近平.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 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21/2019032112265635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32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