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其中主要是坚持党管高校办学方向、党管高校意识形态、党管高校干部和人才、党管高校改革发展、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加强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武装、提高党建工作基本功、增强本领、健全制度和机制,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贯彻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高校;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 领导”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首要位 置,特别指出“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 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1]这些重要论述,为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 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 坚强阵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认识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 落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1.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国家法律的明文中,“高等教育事业”的定语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这“四个服务”将 高校与党的宗旨、党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刻揭示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对高校来说,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坚持高校建设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高校工作各方面,使高校成为党旗高举的坚强阵地。概言之,高校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是内在一致、有机统一的。
2.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1]从党的事业发展来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 程、开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批又一批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代表大会将“立德树人”连续写入报告并强调要加以落实,不断地明确了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就要求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坚决纠正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做法,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此来带动和促进高校其他工作。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看,高校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和要求,就是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可以说,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其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担负好这一任务,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高校改革发展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
在一个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首要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对国家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通过改革推动高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如何通过改革加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如何通过改革破解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与难题、激发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如何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等。这一系列新挑战和新任务,涉及的矛盾多、利益广、要求高,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高校改革冲破阻隔、稳涉险滩、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实践证明,加强党对高校改革的全面领导,有利于高校在改革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有利于高校对发展规划、治理结构、重大改革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加快推进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改革上加大力度、攻坚克难、蹄疾步稳,向着更好更公平的目标全力迈进;有利于高校进行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能够为高校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方面提供坚强保证。
二、准确把握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核心要务
高校党委应当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的精神,按照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的要求,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领导学校各项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其中主要是党管高校办学方向、党管高校意识形态、党管高校干部和人才、党管高校改革发展以及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
1.坚持党管高校办学方向
能否办好大学,方向问题是第一位的。[3]办学方向关系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系高校到哪里去、 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的问题,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毋庸置疑,党管高校办学方向是党“把方向”的具体体现,把住高校的办学方向, 是把住高校工作全局、把住高校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坚持不懈”进一步强调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和校风。这四个“坚持不懈”就是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同党的事业、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持党管高校办学方向,首要的是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政治大局,加强对高校办学方向的积极引导、有效规范,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2.坚持党管高校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P153)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 日趋复杂的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承担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旗帜鲜明坚持党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才能够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维护学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高校培养和塑造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时代新人,就需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将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唱得更响亮。高校党委落实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就需要自觉担负起政治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敢抓敢管、敢于亮剑。高校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需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加强对高校干部师生的思想引导,用实际行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坚持党管高校干部和人才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 则国家之治薄。”(墨子·尚贤上)干部和人才是高校发展的保障。只有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才能确保高校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党委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使用任用、监督管理、人才培养使用、交流引进等方面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发挥把关定向的作用。高校党委要为干部创造条件空间、搭建发展平台、提高待遇保障,并最大限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抓好人才工作规划和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育“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推进教师实现“四个相统一”,把教师培养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方面,高校党委要加强政治把关,重引进更重政治引领,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主动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训、国情研修、发展党员等工作, 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增强各类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 形成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良好风气,努力将各类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4.坚持党管高校改革发展
高等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关键看党委的领导。高校党委的重要职责,即在于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集体研究决定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评奖活动等。具体而言,坚持党管高校改革发展,一是加强党对高校改革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把改革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改革思考问题、谋划措施、协调关系、破解难题,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投身改革, 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建立和健全改革责任制,推动高校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二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高校党委要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好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课题清单,以此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合作的改革推进机制。三是营造合力推进改革的良好环境。高校党委要统筹校内外各方面力量,正确处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对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推广改革探索中的典型经验,让广大师生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推动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5.坚持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委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加强,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规范,校园政治生态更加优化。但大学从来无法脱离社会土壤而独自宁静,从巡视反馈情况来看,高校并非“一片净土”,世风流俗同样会侵入校园。[5]打铁还需自身硬。 党要领导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师生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推动净化高校教书育人环境,才能保障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自身建设,首要是加强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确保党员干部和师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强化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自觉担 负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 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高校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 纯洁性。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 部。要持之以恒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把作风建 设抓在经常,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要引导干部树 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严格约束自己,自 觉抵制和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断提高拒腐防变 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把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尤其体现在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师生的“四个意识”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阵地更加牢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入,高校总体保持稳定等方面。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师生的期盼、人民的期待相比,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在思想认识、基层党组织建设、本领担当、机制措施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从十八届中央对高校的巡视反馈情况来看,一些高校办学方向存在偏差、重业务轻党建、缺乏领导新形势下高校工作的本领、“两个责任” 落实不到位,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提高党全面领导高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校师生头脑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扎实于学。尤其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二是内化于心。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加深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这种认同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动摇,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敢于担当,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外化于行。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制定方案和措施,深化和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破解难题和矛盾,着力抓好薄弱环节,努力完善条件保障,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推动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2.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 故其为室也坚。”(苏辙《栾城集》卷十九《新论中》)高校党委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一是充分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要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校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更加凸显。要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分类加强政治引领、加强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二是充分发挥院(系)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工作规则、规范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院(系)治理的方方面面。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师生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依靠,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强化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
要发挥好师生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作用, 让基层支部成为团结师生的核心、教育党员的阵地、攻坚克难的堡垒。要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标杆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将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向基层支部延伸,形成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3.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本领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既要做到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一是提高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关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高校的反映和体现,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积极探索如何将党的领导与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及时研究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答好师生关切题,着力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提升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水平。要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手段,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切实做好有关法规制度的设计、制订和完善, 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维护学校安全、保护学生权益的实际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优化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妥善应对和处置各种风险事端,不断巩固学校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营造安全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三是增强把握时代特征和高校工作规律的能力。要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治校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在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基础上, 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切实把握时代特征、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提升高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4.完善党领导高校工作制度和机制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必须推动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结合,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使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有机统一。一是严格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根本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明确的,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则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工作规则、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和措施,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大事要事,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体制。二是完善并严格执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院系党委会议议事规则、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发挥好院(系)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促进院(系)党委决策和领导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院(系)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高校要强化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握方向、凝聚人心的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党的全面领导和教育方针有机融入高校工作的各方面、各领域和各环节,使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方向更明确、指向更清晰、领导更有力,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作出表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陈宝生.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J].求是,2017,(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杨诗哲. 为立德树人清淤除障[N].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08-31(1).
《切实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2/2019010204133034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hizhenglunwen/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