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背景下,高校对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引入三螺旋理论,其价值主张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高度拟合性,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系统地探讨了三螺旋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毕业生;创业;三螺旋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张茜茜,等.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34):17-18,26.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的人数834万,相比于2018年的820万人而言增加了近14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的形势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起点,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培养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1.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一种边缘教育,未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开发和设计处于零散状态、数量有限,师资不足、质量不高、支撑体系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学生很难在不成体系的教育教学中掌握连贯的体系脉络。
2.教师资源缺乏。创业教育的特性要求任课教师要紧跟时代前沿、了解市场动向,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教师仅通过几次创业师资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认证之后担任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创业实践,对于企业的运营并不熟悉,属于典型的“学院派”。
(二)缺乏创业相关支持
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在企业运营、商业模式、技术更新、市场动向等方面缺乏知识。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资金、资源、技术、运营等问题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当务之急。同时,创业孵化基地问题一直是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孵化基地是模拟创业环节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受资金、条件以及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未能提供孵化基地或者场地非常有限,从而阻碍了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开展。
由于以上问题,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少良好的创业素质,缺乏创业自信,他们不知道如何创业,或者说不知道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进行,使得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不仅打击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为我国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 三螺旋理论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作用
三螺旋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即政府、企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本文基于该理论提出的三螺旋模式,即大学-政府-企业联动的模式,共同促进新时代下高校毕业生的创业。
(一)高校搭建创业体系孵化环境
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打好基础,首先要做好“创业孵化”。在开始创业至实现创业这一过程之前,毕业生需要熟悉并吸收有关企业家精神的陈述性、程序性、战略性和倾向性知识,高校能为其搭建创业体系知识空间:一是创业基础知识方面,包括商业逻辑和创业内容的性质,创业准备和机会识别;二是企业家精神方面,包括企业家精神和创业行动中精神的知识内化,要求大学生自觉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积极参加有关创业实践的活动;三是创业实战经验,包括对真实问题在真实情况下的领悟和逐渐积累;四是创业的倾向性知识,主要指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看法、观念等,如创业想法或创业动机、创业目标等。
(二)政府引领创业环节全方位整合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各项创业政策,保证大学生创业成果、核心技术和应用者之间有稳定畅通的通道,建立相关中介机构,由地方政府共同管理,以此改变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轨的问题。政府对创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各方能够依靠通力合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企业提供创业条件有力辅助
企业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体系中应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创业服务和技术指导。一是帮助毕业生学习优秀产学联动模型,加强与大学的合作;二是企业应提供项目推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和人才培养服务;三是争取多方合作实施技术创新,从而加速新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过程;四是企业提供孵化基地,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实践。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促进体系构建
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主体离不开大学-政府-企业以及三者之间的协作,大学的知识资源、政府的政策保障、企业的实践平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度较弱,只有大学-政府-企业三螺旋体系之间的协同合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性的理论框架,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匹配并最终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高校提供知识资源
高校是促进毕业生创业的主阵地,要准确认识到培养真正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鼓励大学生实现高水平、高技术含量、基于创新和基于所学专业的创业,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为创业和创业机会识别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为毕业生提供创业知识资源:一是更新和完善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设计三级“递进式”实训体系,完善“初级”“中级”“高级”进阶实训内容,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和实践需求,鼓励创业实践;二是组建创业导师队伍,聘请校友、创业者、企业家等开展集中辅导、“一对一”项目跟踪,引入企业、校友资源,建立专项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实体创业;三是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大学生创业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水平、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四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打造品牌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五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完善的综合服务及专业服务;六是投入专项资金,鼓励将导师的研究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融为一体。
(二)政府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应主动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及条件扶持,帮助高校毕业生清除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首先,要发挥协调作用,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联合模式,以监督和协调毕业生的创业过程;制定政策支持天使投资人、创投基金等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政策的执行实施,建立专门负责创业优惠政策、措施的部门,以降低毕业生创业成本。
其次,要发挥引领作用,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创业园区+孵化器+加速器”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培育体系,盘活闲置厂房、物流设施等,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
最后,要发挥资源作用,将比较完善或者有特色的创业培训体系引入高校,与高校共建各种模拟创业的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创业者参加各类展会,与当地企业结成对子,进行互帮互助;对毕业生创业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或者行业引领优势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树立标杆。
(三)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企业作为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合理有效的创业孵化服务,增加高校创业者的自信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在校期间学到的创业知识。一是企业能够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进行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创新资源的聚合和放大,加速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再生,使高校毕业生可以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加快创业成功的速度。二是企业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企业扩展融资项目,并联系各孵化机构基金组织,将资金提供给高校毕业生。三是企业能够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专业指导,如“企业家、校友进校园”讲座,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请企业家面对面为其提供创业指导和技术指导。四是企业能够为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训环境,由企业充当高校毕业生的“老板”,给予他们创业指导、培训和评估,如果项目和资金允许,可以让学生进入公司实习,多方面、多层次地了解企业知识,掌握项目运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操作和必要的管理能力。
四 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的问题,由于创业教育的落后,导致毕业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不足,从三螺旋理论视角出发,提出基于“大学-政府-企业”的三螺旋体系,高校为创业教育提供知识资源,政府为创业教育提供政策保障,企业为创业教育提供专业服务,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参考文献
[1]余潇潇,刘源浩.基于三螺旋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05:111-115.
[2]顾亚莉.三螺旋理论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模型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9:264-266.
[3]项勇.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等学校创业创新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6,12:85-89.
[4]朱敬,齐存田,王向芳.大学创业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从毕业生创业实践的视角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16-18.
[5]郭园兰.试析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10,06:223-225.
[6]刘善堂,赵红灿.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毕业生创业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6,01:98-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