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重要人才储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建设。自我国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以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交互形式逐渐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普及,这种新颖的信息资源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本文将以新媒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关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期从中找出更贴合时代背景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途径
本文引用格式:白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9):150-151.
所谓的新媒体,其实它是一种信息科技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互相催生的新产物,相比过去传统的纸媒时代,它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也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去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之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一定要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迟早都会被时代新理念所淘汰。
一 关于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去更广阔的平台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基本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面对面教学,这种教育模式的工作效率极低,而且实际教育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很难以点带面的解决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碍于各种现实因素,甚至有很多学生的内心疑问根本无法向教师展现。不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交流平台,大学生在里面的活跃量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网站用户基数,比如时下特别流行的“天涯社区”、“豆瓣”等网络交流社区。现如今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它可以将网络信息化技术与时下的流行思潮相结合,让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向学生推广的时候更易于被接受,并且参与到其中进行自由的探讨与交流,这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思政教育模式,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提高[1]。
(二)全面提高大学生自我管控意识
通常我们所讨论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其最终的目的皆在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可以提高自我思维管控意识。在日常的新媒体思政教育模式当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动员与引导工作,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变,营造公平互助,自我监督以及自我管控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新媒体交流平台里,教师不再是绝对的发言主体,学生在里面也可以畅所欲言。相对于过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教育,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这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思政教育模式。
(三)为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提供方向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教师往往采用命令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输知识,甚至这些施教者给学生灌输一些所谓的“价值标准”,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们就不得不被迫接受这些由施教者洗涤、过滤、把关后的理论知识与价值标准。我们深知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与危害,有些高校思想教育者们也曾不断探究、尝试过新的思政教学方法,但至今也未形成一条完备的教育模式。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敦促着教育者创新教育模式的步伐。
二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新挑战
(一)新媒体下思政教育环境复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增加了信息传递的内容量。但在开放和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网络信息时代下,新媒体平台信息交错复杂,在传播主流价值的信息之余,也不乏鱼龙混杂,污染了网络环境。同时,娱乐新闻占据了大部分,有的甚至掩盖了主流媒体的声音。这种情况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二)削弱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来教授知识,传播他们的教学理念来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树立了教师的绝对权威。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得知识、信息,减弱了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时甚至比老师都了解的多。他们通过新媒体,了解自己未知的领域,有的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产生疑问和怀疑,进而削弱教育者的权威[2]。
(三)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缺失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体验都充满了好奇,而且都能赶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新媒体的最前沿,对新媒体的接受能力都比较强。但思政教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对新媒体教育的敏感度,有些甚至存在抵触心理。同时也存在技术不过关,对新媒体技术掌握程度低等问题,从而无法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因此,思政从教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现代新媒体信息技术,努力营造一方自己的思政教育天地。
三 新媒体时代下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各种传播平台拥有颇为高效的大学生交互量,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其中做指引,那么学生的信息传递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导致新媒体平台沦为年轻大学生的网络交友平台。毕竟,互联网当中依旧存在各种三观不正的歪风邪气,对大学生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动摇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新媒体交互平台上面大力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各大主流的新媒体网络平台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必须时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作为基本思政教育理论,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根本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当中[3]。
(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
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执行人员,其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试问如果来了教育者自身都对新媒体一知半解,他们又怎么能灵活的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呢!所以,在新媒体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大力的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再教育,要针对性的强化他们的新媒体素养。具体的策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要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思想能够与时俱进,积极主动的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并且顺应新媒时代的主流教育思想。②进行新媒体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培训,要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的运用互联网各种主流自媒体软件,并且巧妙的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③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展开各种专业化的信息发布培训,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的掌握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以及搜集各种思政教育相关信息,并在最快的时间内让这些信息在网络进行广泛的传播,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
(三)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沟通技巧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对比过去的大学生,目前的大学生思维结构比较超前,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及时的做出改变,要精准的了解到大学生思想方面存在各种核心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更为灵活的沟通技巧来打开学生的心门,让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与时效性。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教师一定要确保与学生站在同一位置,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不要总是摆出一副“我是老师,我说的绝对正确”等姿态,要尽可能的思想沟通平等化、自由化,要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思维独立意识,因为只有学生把思政教育工作者当成可倾诉的对象,才能更好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4]。
(四)丰富校园活动形式
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一定要讲求创新化与差异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非常排斥各种拘泥、顽固的思想禁锢,如果我们依然采取过去那套落后的教育理念,不注重教育活动的丰富化,学生只会愈发反感思想政治教育,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强制化的“洗脑”课程。对此,大学校园可以利用新媒体校内网开展“大学生校园红歌赛”等形式的校园活动,激发大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具体的流程,可以先让学生利用手机APP来上传自己的红歌参赛作品,比赛成绩在校园内发起全校师生的网络投票,学校也可以适当的为网络得票数最高的前三名学生设置一定的奖励,当诸如《十送红军》等歌曲在校内网传播的时候,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可以在无形中得到深化,进而提高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5]。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那套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身为思政教育专业的学习者、未来思政工作的践行者,必须学会利用新媒体作为传播途径,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得以弘扬,确保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确保学生的思政与我党保持高度的一致,让他们真正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文成.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3-24.
[2]卢芳.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1):116-117.
[3]乔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发展[J].文学教育(中),2017,(6):66-67.
[4]杨勐,徐娟.新媒体时代“红色微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0(04):101-108.
[5]张静,李晓明.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