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日式簿记》作为一门在中国高校日语专业逐渐热门的商务模块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示范课程。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日语+簿记”人才培养模式之中,落实到日式簿记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爱国情怀、文化自信、文化包容、爱岗敬业、创新诚信5个方面探索思政元素,从而实现“政治思想教育,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日式簿记
本文引用格式:金惠善.融工匠精神于日式簿记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2):123-124.
近年来,“日语+簿记”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备受日语人才市场的欢迎,簿记课程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在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逐渐受到关注。簿记讲授的是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资产、负债、纯资本的增减变化,以及各项费用和收入,按照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汇总和管理的记帐方法。簿记有专门的方法和程序,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往来,需要严谨细腻、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是从事财务记账工作的基本要求。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在簿记课程具体的表现就是精准记帐、精准核算、精准报表。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习得的,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出来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式簿记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构建文化自信、树立敬业诚信的职业素养是《日式簿记》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
一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1.《日式簿记》的学习要同时面对日语知识和簿记知识的双重挑战,需要克服急躁情绪,认真专注地完成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积少成多,通过不懈的努力掌握簿记知识。
2.细心。对记帐凭证、帐簿、财务报表等环节的数字汇总和计算整理力求零错误,用日语进行财务汇报时做到语言准确。
3.恒心。从会计分录、账簿记帐到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遇到挫折和干扰时不会半途而废,坚持不懈、在磨炼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簿记水平。
4.爱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财务工作充满敬畏,才能始终保持认真的态度和不断探索的职业精神,才能不断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供正确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
二 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教师的工匠精神
教师本身要热爱教育工作,树立精益求精的教学理念,熟练把握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日语语言和准确的专业语言进行簿记教学,不仅会教学,还要会研究、与时俱进开发教材、收集最新行业案例。由单一的教授语言转变为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和传递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日语环境下顺利进行财务管理的语言技能,能正确地使用簿记语言,准确地理解簿记知识,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是《日式簿记》课程的知识目标。在了解簿记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簿记知识的原理,提高会计处理的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财务信息分析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三)工匠精神渗透于日常教学
(1)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簿记知识不是背几个专业术语就能掌握的,学生需要借助“图、文、音、像”等课堂教学资源理解理论知识,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各种经济往来类型的财务处理方法,准确无误地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财务工作要求具有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教师布置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学生通过课后研究学习,自主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制定解决方案。通过课堂讨论和分组互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职业操作能力。
(3)培养管理创新的意识
财务报表是商业世界的通用语言,掌握簿记知识是对各行业商务人士的基本要求。簿记知识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能为企业创新提供新思路。在看懂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战略、风险等信息,提高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
(4)考核体现工匠意识的提升
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管理创新意识等工匠精神层面的提升与簿记学习成绩一道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以平时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过程学习评价的考核依据。以财务岗位的敬业程度、业务实践能力作为自主学习评价考核的依据,以财务岗位的工作效率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
三 日式簿记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日式簿记教学中,充分契合专业知识,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将二者深入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包容的文化认知观
在我国,簿记一词最早见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对会计文化的阐述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会计管理功能上,中国西周王朝有“九贡”“九赋”“九功”“九式”之法,类似于今天的会计科目。在介绍日式簿记的起源时,通过讲解孔子、孟子对会计文化的阐述,结合我国古代会计发展历程及各个朝代会计思想的变迁,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爱国情怀,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日式簿记中绝大多数专业术语都可以用日语汉字书写,如:現金(げんきん)、費用(ひよう)、収入(しゅうにゅう)、固定資産(こていしさん)等。这些专业术语的文字来源于汉语,虽然初学簿记的学生不会读,但能够凭借自身文化背景和汉字能力书写和理解,这就是学生们学习日式簿记的优势和自信。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如借入金(かりいれきん)/银行贷款、売掛金(うりかけきん)/应收帐款、売上(うりあげ)/销售额、減価償却(げんかしょうきゃく)/折旧等专业术语是日本独有会计词汇,在授课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单词的起源。比如:簿记中的术语“借方(かりかた)、贷方(かしかた)”和生活中的“借贷”含义不同,在日本汉语辞汇中,借方、贷方的含义是债务人、债券人,“贷”字在日常生活中汉语比日语用处更少,无非是贷款、信贷而己。作为簿记专业术语则可理解为会计账户的“左侧”和“右侧”。日语的“簿记”是帐簿记录管理的意思,虽然在我国宋代就曾经把帐簿叫作“簿记”,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簿记”一词却是我们从日本引进复式记帐法时一并沿用的译法。诸如此类,在教学中通过介绍专业术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客观、包容的文化认知观。
(二)爱岗敬业、不断创新和诚信美德
计算企业经营业绩的时候,需要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员工要知道每天生产几个产品,这些产品相当于多少销售额,消耗了多少费用、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盈利。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身体力行主动参与质量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计算企业资产分布的时候,要了解资产、负债和资本三者间的关系。教师在讲解时应强调对企业的经营而言,无形资产比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更为重要,研发活动是创造无形资产的重要来源,为了加强竞争力,需要强化员工的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指导学生编制财务报表时,强调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因为从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不讲究诚信原则的企业是无法在行业竞争中取胜的。编制财务报表是财务人员实践诚信原则的第一块试金石。
《日式簿记》课程思政教学力求实现“政治思想教育,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融通,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将三者融会贯通。簿记课程思政教育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汉峰.以会计文化视角研究孔子的会计思想与职教理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2):72-75.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3]刘晓容.工匠精神在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会计师,2018(7):8-9.
[4]张嘉伦.浅论“课程思政”视角下在外语教学中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以日语入门教学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2):85-88.
[5]张涛.非思政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31):344-345.
[6]张欢.浅谈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J].教育现代化,2018,5(09):319-3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