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手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7:37: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教育同样也是一种服务,只是这种服务方式比较特殊,性质比较独特,但是这也改变不了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本质。以人为本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保证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育有所不同,因为依靠机械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保证能够让每个学生所接收的思政教育都内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培养他们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压”影响下,学生可能会迫于无奈而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让他们形成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有效途径。所以,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把这种理念体现在实处,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手段

本文引用格式:李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手段[J].教育现代化,2019,6(30):148-149,159.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手段应该逐渐地退出教育舞台,并且用一种更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教学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学生不用为学费发愁。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所以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能够显著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效率。如果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不仅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间的影响力。当然,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不是形象工程,而是要求高校能够实实在在付诸于行动。

          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信息得到传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让将很多国家的经济绑在了一起,同时也使得文化产生了相互作用。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可能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在这些信息中很可能会掺杂着对他们的思想带来不利影响的垃圾信息,从而影响到他们对是非的判断,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他们时刻都保持住清醒的头脑,铭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学生,那么这些学生将会用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对待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就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思政教育,让他们自身的思想得到觉醒,而不能依靠压迫甚至是逼迫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虽然大学生已经度过了逆反心理最为严重的青春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随意摆布的“玩偶”,更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他们有张扬个性的需求,同时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只有别人尊重他们,他们才会用相同的态度去对待对方。思政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用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以德服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同时也是让思政教育发挥出作用的最好保障。

\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他们在对待学生时要尽可能地放低姿态,切实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而且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还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除此以外,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让他们体会到高校教育的作用。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其不仅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同时还要保证这些人才身心足够地健康,否则他们即使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最终也会成长成为“歪才”,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1]。有些人总是认为:“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虽然这种说法过于极端,教师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因素,但是也不能否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过程的作用。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在高校,对他们成长影响最大的仍然是教师,而对他们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影响最大的则是思政教育。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严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利益置于首位,尊重学生的思想,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对张扬个性的需要。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的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教育过程中,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始终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铭记于心,那么必然可以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同感。思政教育同样是一种服务,而且服务的群体有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但是这些群体成员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要求教育工作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让学生能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坚守自我、抵抗不良诱惑、提高其辨别是非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专业课程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那些热衷于西方文化的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让他们“悬崖勒马”的“及时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体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兴趣。为了能够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快、更好地得到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正如前面所阐述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抛砖引玉”,通过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的思想觉醒,而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学习,否则不仅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同时还会让他们对思政教育产生反感,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2]。德才兼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评定人才的基本标准。在当前的社会要求下,只有才而没有德的学生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欢迎,更不会有多么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育教学的主人,他们都有陈述自己观点、给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虚心而有耐心地接受学生的“批评”,让教育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发挥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作用。

(二)全面了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纵容,更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换一种教育方式,以德服人,通过简单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样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向教师大胆地提问、质疑,与学生在思想政教育场合里积极主动地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主体的作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落实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才能实现,所以也应该向学生解释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假如学生在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能够形成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那么必然可以有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3]。

\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建设

        很多时候,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用的发挥都不能单纯地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而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发展。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还可以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且也可以为别人创造快乐。所以,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应该不断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品味思政教育的真谛。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要求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三 结束语

          在00后已经逐渐进入大学校园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加千头万绪,如何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迎来了新挑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显然不满足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同时也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为了能够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我们不仅应该明确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该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降低对教师的依赖。除此以外,还要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感受思政教育的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岚,樊志鹏.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4(44):94-95.
[2]施乾信,张燕.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32-33.
[3]翟珊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研究[J].知识经济,2018(20):162+164.
[4]黄琳.中职思政教育中的倾听艺术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38):313-314.
[5]陆菊,欧阳明,黄绿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75-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8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