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理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4:42: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当前高校从事教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方向。如果在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过程中融入无线网络的信息化技术优势,则能以无线校园网为载体,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近些年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校园无线网已经能够覆盖校园所有区域,加上智能终端的普及性与便利性,学生利用无线网获取信息的频率可远高于传统有线校园网。因此,下面结合当前无线校园网发展实际情况和电子智能终端发展趋势,研究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方法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无线校园网;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学理念

本文引用格式:宋宝军.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理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1):78-79+94.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当前高等院校必须要面临现实问题,也是破解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难点的突破口。《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近些年物联网、云技术、教育云平台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水平的提升,信息化教育不仅体现为课堂的信息化,还体现为网络研修、网络教育等功能,形成了学校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综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此外,随着近些年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校园无线网已经能够覆盖校园内所有区域,加上手持智能终端的普及性与便利性,学生利用无线网获取信息的频率要高于传统硬件校园网络。因此,有必要做好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理念研究工作,更好的服务学生的发展和提升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一 高校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功能

         高等院校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实践和空间不受限制、提供协作式学习平台等优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功能:①校园网的服务。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建设承担着整个校园网的基本服务,连接着校内校外、教师与学生。校园网的服务对象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是学校为教师管理、学生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的基本服务和便利,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服务,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便利。②教务管理功能。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承担了教务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直接接入校园网进行在线选课,汇报实践进度、毕业论文等进度,而教师通过无线网可以接入校园网,输入学生成绩,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无线校园网实现学习和自我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学校的管理,包括排课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等内容,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提升了管理效率。③构建数字图书馆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服务。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时下了数字图书馆的构建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师和学生不需要进入图书馆就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进行书籍的预定,图书馆信息服务,可以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也方便了教师、学生自我学习时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数字图书馆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电子学术数据库等内容;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升不同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满足了教师与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料,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从而更好的提升自我,特别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获取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资料,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

 
二 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应用


         基于无线校园网的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最直接的体现是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信息化一直是校园网通道建设的重点内容,各专业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专业特征,设计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基于无线网络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升级。传统的以网线为沟通方式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课教学的中课堂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脑,除多媒体教室以外,大部分教室只有一台连接网线的电脑,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信息化教学水平一般,大部分的专业课堂教学的形式只是从“照本宣科”转为“照课件宣科”,加上校园网建设的滞后性,网络信息很容易卡顿,无法播放视频、音频,这也是部分教师在网线信息化教育时代依然坚持采用板书教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诟病的主要地方。随着校园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无线校园网建设的发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高等院校各院系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无线校园网提供的教学平台,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平台融合在一起,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以理工科专业为例,通过基于无线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岗位实训由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转为了实际的模拟操作,有效提升了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传统的模式下,学生只能以理论和研讨为主,缺少与理论密切对应的模拟、实践环节,而通过基于无线网的教育平台建设,学生可以结合教学云平台进入模拟与实践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校园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高等院校基于无线校园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将教务管理、实验室管理纳入到体系建设当中,发挥无线校园网的信息通道优势,提升校园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教务管理纳入到信息化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高等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学生发展提供便利。教育管理可以分为在线课程管理、通用考试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通过基于无线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可以为学生更好的提供网络化服务,提升管理的效率。

         以在线课程管理为例,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下,学生选课只能去院系或者图书馆,登录数字校园平台进行选课,通过带“网线”的电脑进行选课,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由于终端有限,学生需要排队进行选课,学生登录的速度比较慢,很多学生的意向课程无法选中,只能被动接受其它课程,这也是有线网络信息化教育的通病,部分学生甚至连课程都无法选择,最终只能通过院系进行上报,接受“被选课”的命运。而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手持智能终端登录数字校园系统,通过无线校园网渠道获取数字验证,既可以解决扎堆选课的尴尬局面,也为学生选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满意度比较高。

          以实践教学管理为例,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学生实习、实践、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都是通过电子版通过通讯工具发给老师,教师有修改意见后回传,这种方式下人为因素的干扰比较多,而且部分毕业指导教师因日常工作繁忙,很容易出现纰漏,影响学生的毕业成绩。因此,基于无线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将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教师和学生在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管理,教师和学生只需要关注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即可,而相关提醒业务由信息平台完成,如截稿时间、未审阅文章等都可以由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以手机短信和其他形式进行提醒,教师和学生不需要在电脑前等待,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节约了教师学生双方的时间。

(三)信息化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高等院校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应注重教学效能的拓展与延伸。基于无线网的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对校园内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无线网络渠道建立与校外的联系,实现对外连接的平台建设。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应实现校际网络研修、校际网络教育等功能,积极与校外机构进行联系,引入优质和前沿的信息类课程,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自主进行网络教学、发布学习任务和网上答疑,而学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自主评价,依托平台建设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更好的针对和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以微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实施微课程教学时,微课的来源主要是以自制和网络获取为主要渠道,教师在网络获取素材和获取微课时,通常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搜集和整理,需要对所有的微视频内容进行初次的整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师其他工作的开展。而通过无线校园网构建的拓展校园平台,教师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校际共享的优质微课素材和内容,根据这些优质微课素材,可在课前和课后均将其具体内容直接发给学生,学生只需要通过校园无线无线网络就可以直接获取到相关内容。而在课堂中微课的使用,教师可以不用顾虑授课地点的变换,直接将课程相关的素材从校园网中下载并引入授课环节中,运用非常灵活与方便。

          此外,通过无线校园网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可以为教师、学生获取信息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教师、学生获取前沿资料为例,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只能通过校园图书馆才可以登录包括知网在内的信息检索网站,获取和下载相关的资料,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学生通过固定网络、固定方式进行信息搜集,方式较为落后,教师和学生信息搜集和学习受到一定限制,而将更加广域的信息化平台与校内无线网络打通后,教师、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智能终端、甚至通过手机与平板上就可以直接登录包括知网在内的海量信息检索平台,为学生和教师的自主学习与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

 
三总结

        高等院校基于无线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必须要注重平台化发展,通过平台发展构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此外,基于校园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需要做好网络保障体系建设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与设备的安全,确保无线校园网系统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铁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信息化解决对策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140-141.
[2]黄焕,康翠萍,张琴.问题与策略:面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9):30-34.
[3]丰霞,宋丹,何宏.基于多目标优化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8):13-14+124.
[4]丰霞,宋丹,何宏.基于多目标优化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8):13-14+124.
[5]丰霞,宋丹,何宏.基于多目标优化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8):13-14+124.
[6]张明.基于实践教学视角的高校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化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4):22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