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产业群的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5 11:3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成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职业学院的专业的发展要以大湾区的建设思路为指导,对标区域产业群的发展动向,以职业岗位群为导向,以重点专业为龙头,更新整合教育资源。本文结合珠三角区域“智能制造”产业群的发展特点,探讨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大湾区;产业群;专业群;电气与工业自动化

本文引用格式:杨馥华,等.基于产业群的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3):110-11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and Industrial Automation Specialty Group Based on Industrial Group
YANG Fu-hua,DUAN Wu-xing

(Huizhou Technician Institute,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izhou,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y,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 and Macao area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of industrial upgrading.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bay area,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andard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professional post groups.Education resources should be updated and integrated.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ndustrial group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electrical and industrial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group.

Key words:Big bay area;Industrial clusters;Professional group;Electrical and industrial automation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成熟的产业集群、完备的产业链和快速响应的制造能力,经济总量达到1.58万亿美元,大湾区的建设提出了互利合作、协同发展的建设思想,可以有效进行资源的相互配置并实现资源的互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职业学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挑战。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模式与发展趋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共享基础性设施,分工的更专业化,朝着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产业群的搭建可以有效的促进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并实现技术的聚合累加效应,从而促进科技的创新。在产业集群实践和理论发展的指导下,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应运而生,专业群的建设要以提高自身专业建设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把具有共同学科基础的专业组合为专业群,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一 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意义

         笔者提出,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和电子技术的专业特点,将产业发展前沿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交叉融合,有效链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建立一个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特点的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集群。近年来,制造业一直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三大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东省、香港和澳门组成的大湾区为工业创新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平台和载体。现今,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弘扬“工匠精神”,制造业出现了大批的技能技术人才空缺,电气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该领域的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天然的港口优势,201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亿吨,据统计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的前十名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就占据了三位,港口物流的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的搭建等都与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息息相关。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电力,冶金,化工,设备制造,物流仓储等行业,电气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迅速发展是建立在可编程控制技术(PLC),变频调速技术,交流伺服技术,工业控制技术,人机界面,机器视觉和自动检测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电气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已成为决定设备效率,性能,运行稳定性和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数控加工方向、机械制造方向等相关专业也在随着制造行业技术的发展面临转型,向着高速加工和多轴加工方向发展。新的技术为传统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3D打印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使制造业向着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以自动化技术为重点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要求岗位上的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相关领域的知识系统,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因此,电气和工业自动化专业的组件可以有效提高学院对于工业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广东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


二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建设规划

(一)探索示范性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地区行业的需求,学校和企业深度整合,深化“工学结合”,采用定制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相关重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提炼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的成功经验,编制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其适用于专业群体中的其他专业,全面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群的教学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进而可以涌现出若干个品牌专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广东模式”。

(1)开发基于岗位群的“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制定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以技术技能锻炼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3)根据专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制定分层、模块化教学方案。

(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结合电气工程类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具有专业群特色的课程体系。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要以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主线,“双证”融合为目标。根据岗位能力、岗位知识体系的要求,依托职业技能考核的标准,来构建分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群课程构建的科学性,针对个别自成体系,知识重复交叉的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重解并构。

1.分层化课程体系

        专业群的岗位能力的培养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职业通用能力,岗位胜任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对应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制定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专业学习的课程可以分为三层:第一级是专业平台课程,分享相关学科平台课程。电气与工业自动化的平台课程可以设置为:“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械基础”,“Auto CAD应用”,“液压与气动技术”;第二层是专业核心课程。其中“电力拖动线路安装与设计”、“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作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重点开发的核心课程;电子方向的专业开发“电路设计”、“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开发“机械图”,“CAD/CAM编程技术”,“数控编程与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三个层次是与合作的公司共同开发的工作技能课程。根据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根据相关工作任务开发基于该项目的课程。所有课程都必须满足模块化要求,有效结合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发展计划。


\


2.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一体化课程为依托,搭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据不同的专业化方向,依照产业群中某些环节中的职业岗位素质、知识、职业能力的特点,实施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改造,使每一个教学模块,对接一个职业岗位能力,结合必备的专业理论与相关专业技能。以工厂真实的机电一体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应用、组装、调试、检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搭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创建多种形式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体内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计划,经典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练习题库,虚拟实验室,在线优质课程资源等构成。为师生交流,在线答疑提供线上线下的平台。对于电气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来说,硬件设施的投入资金量非常大,在投入设备的初期,容易出现硬件设备先进,但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这就需要相关专业的老师协同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开发教学资源库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教师队伍通力合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学习积累,跟上行业技术的发展。

(四)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群体培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培训资源短缺,现有资源利用率不高,避免学校多余投入,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要确定群内培训项目的统一发展标准,有必要结合职业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社会服务的要求。以实训设备为基础、以专业群平台课程教学为手段、以课程资源为核心、以教学就业为导向、以师资培训为保障的建设思路,打造服务于教学实训中心、服务于周边院校的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实训基地、服务于周边企业的社会培训和社会远程培训基地。

         实训中心的建设要引进先进的工业设备,按照职业学院的教学标准和科研标准进行设计,能为学生呈现一个标准的、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融合的公共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应该采用多站点,搭建独立的模块化区域。通过标准化设计将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集成到一个完整的公共培训中心。实现培训,实验,研究,教学一条龙,让学生学习和使用,集成化的实训基地可以快速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和使用各种专业培训设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五)专业群师资团队建设

         组织开展教学名师培育项目,使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双师型”教学团队培育项目,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群要组建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具备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要组建一定比例的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和业务经验和兼职教师,搭建行业群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为师资团队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视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建设,加强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科技团队培养项目。通过建立对接行业产业的跟踪机制,成立科研机构,组建精英科技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科技服务工作能准确跟踪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在重大应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新兴技术和成果推广运用、高端技术培训等领域有所突破。从根本上扭转职业院校科技服务中普遍存在的“散兵游勇式”、“单打独斗式”等困难局面,逐步形成“集团作战”、“合力研发”“做大作强”的科技服务效应,带动引导专业教师围绕学校专业发展“主题”、服务广东区域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活动

三 总结

        推进电气自动化专业群的建设,要牢牢把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同时也需要行业的稳固支撑。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面对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通讯技术的崛起,对于课程的设置往往不能有效满足岗位技术要求,存在着教材开发速度慢,专业群建设滞后的现象。专业群更需要明确各专业的职业功能定位,对准行业需求,创新驱动,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拓展新专业,实现与区域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并促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2]《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R]
[3]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07(5s):38-38.
[4]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5]宋文光,许志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2):98-99.
[6]杨馥华.于技工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8):2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