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和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化通用语言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虽然我国大学生学习了十几年英文,但却呈现出“高分低能”现象,即口语表达不尽如人意,非专业英语学生的水平更加令人堪忧。本文从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发现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英语口语基础差,师资水平低以及应用环境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即开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师资队伍、创造口语练习环境,打好自身英语基础。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赵雯.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32):166-167.
英语是一门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学科,然而,学习英文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应用,但是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发现“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非英语专业学生更加不敢开口说英语,也就是说,我国英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因此,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发现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于教改意义重大。
一 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目标及模式弱化了口语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教学法传授知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的讲解,侧重对语法的纠正和词汇积累上,导致学生口语练习时间被占,所学知识没有时间消化和应用,久而久之,学生就学成了哑巴英语。教学目标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导向,注重学生听力和阅读、翻译、和作文的练习,忽略了口语教学,误导学生认为口语并不重要,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渐渐地减少了口语方面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你问我答的模式,这让学生学习很被动,受标准答案影响的学生会感觉压力较大,更加不敢轻易开口说英语。非专业学生没有专门的口语教材和课程[1],课堂上教师只能依托大学英语教材中口语模块让学生分组讨论,做演讲,这种方式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但同一组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发挥空间则变少,因此,这种由教师主导的统一安排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
(二)学生英语口语基础薄弱,开口心理受影响
非英语专业学生平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这大大压缩了英语自我学习时间,导致他们英语水平始终停留在初高中水平,单词量缺乏,难以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发音带有方言,且不标准,这让学生产生胆怯心理,怕被同学嘲笑[2],加上过分强调语法的教学模式使得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始终纠结在语法上,难以开口。即使口语水平高的学生其口语太过书面性,甚至存在中式英文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弱,自觉性较低,平时口语训练几乎为零,久而久之便害怕说英语[3]。
(三)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口语水平难提高
在我国一、二线城市,高校要求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但一些偏远地区,在校教师只有研究生、甚至本科学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中英文教学占比存在差异,在英文水平总体偏低的班级中,教师担心英文讲授学生听不懂,失去上课兴趣,加上自身口语水平有限,便会用中文授课调动大家学习积极性,由于课堂是学生接触英文的主要场所,中文教学占比重过大,就会影响学生口语知识输入,输出自然受到影响。另外,水平低一点的教师存在听不懂带有口音的学生发言,很难去纠正其存在的问题,学生口语水平很难提高。
(四)英语应用环境缺失,影响口语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和各国不论在经济、金融、贸易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日渐频繁,英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不论在外企或其他行业领域,真正应用英文的职位一般会由本专业人士担任,而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多用普通话和方言交流。即使在大学校园内,非专业学生也不会用英文交流,这让他们觉得英语无用武之地。在社会环境中,除了一些高端场所和必要场所,如医院外,很少看到双语标识的出现,学生则失去了从实践环境获得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同时,非专业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在校外国留学生,口语交流机会比较少,英文环境的缺失,让他们说英语的动力越来越小,兴趣越来越低。
二 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应对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升口语教学效果
长期采用理论教学法容易造成填鸭式教育,因此,教师可以考虑采用TBL教学法,既认为语言的开展是通过去完成任务进行的,以达到语言教学真实化目的[4]。TBL教学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前时间准备,收集活动相关话题资料,增加知识输入。期间学生带着要完成任务的想法在课堂的真实情景中练习口语,把输入的词汇输出,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付出给予肯定,并指其问题和错误,帮助他们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自身体验,提高口语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步骤,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口语水平差异,让其在学习内容上有更多的选择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有把握的话题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采取人人过关模式让每个学生口语都得到锻炼,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口语水平。
(二)打好英文口语基础,增强开口信心
英语本来就是一个先输入、后输出、先模仿、在创造的一个过程[6],作为学生,平时就应该注意多积累,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练习英语口语,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出口成章,有足够的信心与他人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看电影或电视剧了解英文发音和地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下载APP软件进行口语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听写口语单词,帮助学生增加其口语词汇量,为他们出口成章打下坚实基础。英语口语学习中,发音很重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教读单词,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不会的音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纠正学生发音,活跃课堂气氛。虽然同学的发错音时而会引得哄堂大笑,而每个人都会出错则降低了嘲笑他人或者被人嘲笑的可能性。教师在课堂上需多表扬基础较差的学生,消除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恐惧心理,增强开口信心[5]。
(三)优化师资,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可以提高学历要求,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此外,招聘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可以提高师资队伍资质,增强教师信服力,实践证明海归教师发音更标准,丰富的海外经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英文的动力,教师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描述,激发了学生出国旅游甚至求学的兴趣,从而要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留学教师在口语发音上更接近当地人口音,这为学生口语发音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且他们全英文教学的驾驭能力更强,这有效提高了课堂上英文教学比例,学生耳濡目染,口语水平也会日渐提高。教师在课后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听说水平,尽量避免听不懂的情况,当然,可以让口音实在难懂的同学记录下发言,从文本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纠正其错误发音。
(四)创造有利的口语学习环境,提高口语学习热情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文的使用逐渐延伸到各行各业,社会各领域对口语较好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非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提高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视,意识到企业不仅仅把自身专业水平作为招聘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拥有的各项技能,拥有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会在应聘中有更大优势,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应主动融入到各种英文相关活动中,为自己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口语技能大赛,学校学生社团如“英语角”,参与外教组织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和公开课程,或者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学校英文相关的年会,以及当地举办的一些有外籍人员参加的大型项目,如“进博会”,这样一来,增加了自己和外国人交流机会。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去国外旅游,增长见识。对于条件有限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下载口语学习APP,创建虚拟口语学习环境。不论哪种方式,都能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逐步提高说英语的热情。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口语水平,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口语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非英语专业学生应抓住已有英文环境,积极创造口语练习机会,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各种辅助软件不断加大知识输入,这样才能在真实语言交际环境中自由发挥,不断提高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孙秀莉.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指导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02):213-216.
[2]周宝娥.试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15(20):19-21.
[3]李娟.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J].海外英语,2018(04):36-37+41.
[4]栗玉菡,陆路平.任务教学法(TBL)在高校医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海外英语,2016(13):53-54.
[5]林志坚.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93-96.
[6]姚驰.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混合课堂的功用[J].教育现代化,2017,4(50):194-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