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禽病防治》是赣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其理论教学基本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讲授法应用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即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讲授部分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1],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禽病防治;学生讲授法;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乐红,等.学生讲授法应用于中职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7):255-256.
家禽生产是我国养殖的支柱产业,养殖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近年来,中国养禽行业遭遇了市场波动、疾病困扰等众多问题,国内众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都将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并大力实行教学改革[3]。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中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4]。课堂理论教学是禽病防治课程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掌握禽病防治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5]。
一学生讲授法的应用意义
讲授法是我国教育最为主流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板书或者PPT形式将相关知识做一总结归纳,再以口述方式灌输给学生[6]。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讲授,不容易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或单一的说教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基本沿用传统讲授法进行禽病防治课程的教学,既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7]。学生讲授法应用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即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讲授部分教学内容[1],要求学生课前熟悉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还需要查找大量参考资料,做好备课及演示文稿;讲授过程中需要克服紧张心理,考验语言表达能力,讲授结束还要面对师生提问答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禽病防治课堂教学效果。
二 学生讲授法的实施过程
(一)禽病防治教材
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禽病防治课程采用李生涛主编的《禽病防治》。该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教学内容编排打破章节体例,共设5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均以典型病例为载体,依据疾病的临床症状类型或解剖系统划分各种疾病[8]。
(二)实施前的准备
学生讲授法实施对象为本校畜牧兽医专业2016级4个班级,每个班平均56人。任课教师将每个班级的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若干小队,每小队由学生自己推荐选出一名队长,队长负责统筹组内任务的分工与合作。教师将每个模块较简单、较容易学习的病例列出清单,供学生各个小队自由选择病例课题,如禽痘、鸡病毒性关节炎、禽霍乱等病理课题。
在实施之前,教师教授各模块养禽业中最常爆发、最典型或最难掌握禽病病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疾病规律,熟悉病例学习的方法,以及一些查找参考资料的技巧。
(三)实施步骤过程
1.学生备课
各班级小队选好课题后,队长组织安排各队员完成课本病例学习、课外资料查找、参考资料整理、课题PPT制作、课题讲授文稿书写及拓展问题搜集的任务。由于学生没有配备电脑,只能用手机或利用课余时间借用学校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搜集网络资料和制作PPT等,教师发给足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任务。
2.学生讲授
按照课程教学进度,有计划的安排相应课题的小队共同完成授课,提前一周提醒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每一个小队由一个主讲人上讲台将相应的课题内容用PPT展示并讲解,主要是从病例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预防与治疗措施等方面来阐述,并列举近几年养禽业发生的相关案例分享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在其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小队成员共同解答。
3.教师评价评分
学生提交备课资料后,教师会针对各个课题的PPT及讲授文稿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作出相应的修改,然后再课程学习计划进行讲授。
在学生讲授课题及解答同学们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听讲并做好记录。针对学生讲授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概念性或其他相关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内容,教师作出纠正及详细解答。最后教师对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做点评、总结以及评分。评分分为团队分和个人分:团队分的评定主要看队员之间的分工合理度、合作力度、备课优劣及课堂效果等因素;个人分主要看在整个过程中队员承担的任务量、完成质量及团队服从性等因素。
4.奖励措施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每个班级平均有8个小队,每个小队平均7人;根据教师评价评分,每个班推选两个优秀团队奖,3个优秀个人奖;班费支出购买文具作奖品,并颁发班级荣誉证书。
三 学生讲授法的实施效果分析
(一)激发学生对禽病防治课程的兴趣
在以往的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讲授法应用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备课、授课的全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禽病防治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禽病防治课程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听课,课后各自完成作业,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专业素质的两极分化现象[9]。学生讲授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体验当老师,上讲台展示自己,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禽病防治课程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提高学生对禽病防治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禽病防治部分课题的课前准备、课中加强、课后巩固,团队之内的合作及团队之间的竞争,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期末理论考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四 讨论与小结
本次将学生讲授法应用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禽病防治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前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虽然学生讲授法能够提高禽病防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积极性较高,主动参与完成任务,有团队意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团队任务,更不敢上讲台展示,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同时由于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课前准备的资料以及制作的课件等质量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今后的禽病防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讲授法的应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艳珍.学生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2):47.
[2]黄万世.养禽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4).
[3]何凤琴.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7-8):115-116.
[4]樊惠英,罗开建,徐成刚等.国家精品课程《禽病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养禽与禽病防治,2009,(7):42-43.
[5]陈瑞爱.禽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3(10):28-30.
[6]殷娜.讲授法与翻转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2):76-77.
[7]欧阳清芳,魏晓玫,曾小虎.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形式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13-11315.
[8]李生涛.禽病防治(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9).
[9]吴春琴,孙思宇,涂国众等.分组竞争制在高职高专“禽类生产”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4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