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研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金字塔模型图”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总结得出职业院校的三类优秀毕业生类型,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实践平台和深化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成长;金字塔模型图;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蒋立先,等.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251-253.
一 21世纪职业学校学生成长研究现状
(一)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1-4]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基于新时代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需要具备综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信息素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能力要求[5]。
当前,我国人口、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6-8]。如职业院校毕业生未树立强烈的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准确,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
(二)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类型
通过高职院校生源及学生内在学习型和外在实践性两大特征的综合分析,本课题研究的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群体划分为三大类:学习型优秀毕业生、复合型优秀毕业生、实践型优秀毕业生[9-11]。
学习型优秀毕业生:该类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是老师和同学当中公认的学霸,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首先,该类学生能够在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其次,学习型的同学在职业院校能够凭借自身优异学习成绩获得相应的奖学金,无形中是对其刻苦学习的肯定,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习型优秀毕业生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为拓展就业空间创造条件。
复合型优秀毕业生:该类毕业生能够将学习和实践完美结合。具备突出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大赛,在校期间,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是老师的科研小助手。同时,自身的兴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后,实践型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进入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成为优秀学徒等就业形式。
实践型优秀毕业生:该类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能力,个性较为外向,能与人友好交往,同时也是班级中优秀的班级干部。因其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往往有利于该类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就业表现。最后,实践型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自主创业和高端就业等就业形式。
(三)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异同点
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相同点: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成功,必须同时具备“内力、外助、机遇”三大要素。内力源于自信心,源于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外助即积极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在校老师及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帮助。机遇是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在某个不经意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不同点:①学习型的优秀毕业生:目标坚定,理想远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老师和同学对其抱有很高的期盼。除此之外,特别是在大三的专业实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型的优秀毕业生需要一边在企业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还需要积极准备每年三月份的专升本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②复合型优秀毕业生:理实结合,全面发展。复合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玩”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现象的原理,并结合在校学习的课程进修归纳和转化。③实践性优秀毕业生:丰富生活,无限可能。实践型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活跃,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经常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前期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呈现出“金字塔”特征,因此本文研究运用“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金字塔模型”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首先针对高职生源进行分析,主要生源来于普高生、三校生。其次,本项研究我们将大一新生分为三大类型:即学习型、学习实践型(复合型)、实践型。同时,基于大数据研究,普高生与三校生具备同样的内在学习型和外在实践性两大特征,因此,新生三大类型人数相等均为33.3%,随着后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二次分化和发展,最后形成10%的学习型优秀毕业生、20.2%的复合型优秀毕业生、9.8%的实践型优秀毕业生。具体统计和分析数据见图1.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金字塔模型图。
三 研究内容
(一)开展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调查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为年制转入、提前招生、单考单招、普通高考、免试入学等方式,同时结合省内招生为主,省外招生为辅的招生形式。生源类型主要分为普高生和三校生,其中三校生为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是学习专业技能,不是成人教育,三校生和高中生的文凭是同等学历,三校生毕业以后可以参加工作,也可以参加三校生的单考单招考试,考取大专或高职院校。然后再进行专升本的考试。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享受和高中生一样的待遇。
(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在校获奖及表扬等情况调研
主要调查职业院校学生三年在校的获奖及表扬得国家助学金、获最美学子荣誉称号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担任教师课程的助教,辅助新生班级学习。如复合型型毕业生获奖及表扬:参加学校或专业的第二课堂学习、担任班级班委、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参加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班级学习、参加教师科研活动并发表文章、获得学业奖学金等。如实践型毕业生获奖及表扬:参加学校社团及学生会、担任学生会主席或部长等主要职务、进行自主实习及创业。
(三)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及升学情况调研
通过走访学校各分院的学工办和教科办等主要学生工作管理部门,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三大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学习型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专升本进行学历深造和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就业形式。实践型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进入行业的知名企业和成为优秀学徒等就业形式。实践型优秀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是自主创业和高端就业等就业形式。
(四)调研汇总,初步探索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路径的发展模式
通过以上调研数据分析,并进行汇总初步探索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路径的发展模式。首先,根据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生涯,具体时间段可分为6个在校学习期。然后,对新生生源进行数据调研分析并进行分类和命名。同时,对各类型学生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或实践表现进行评价,统计和分析高职院校三大类型的优秀毕业生。最后,形成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金字塔模型。
四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研究结论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实践平台
职业院校不仅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而且重视学科知识应用和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因为,和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和人才成长的基础。比如力推现代学徒制,深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较好的锻炼和实践途径,是学生很好的实践平台,也是保证培养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的保障。
(二)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创新能力是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品质。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育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同时,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研究的意义
(一)本研究课题为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金字塔”模型呈现的发展方向具有合理性和可复制性,可以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科学的专业成长路径:学生可通过研读“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金字塔模型图”补充自身条件因素的不足,该图每一类型的每一学期的阶段性成果作为优秀毕业生成长的“路标”,在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发展相应的核心能力。
(二) 本研究课题为优秀毕业生确定自身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提供参照
“金字塔”模型提供了划分不同类型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阶段新的依据,学生可参照这一模型判断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发展状况,确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为将来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研究课题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金字塔”模型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构建,为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为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确立学习合适课程和开展适宜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志艳,徐智策,赵宏伟.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04):68-70.
[2]王旭.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35):44-46.
[3]李淑君,刘毅.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7(14):27-30.
[4]张名艳.产学研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85-86+89.
[5]彭国超.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云南大学,2016.
[6]和震,祝成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及其实施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3):83-89.
[7]汪婧,李晓华,黎倩萍,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调查分析——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5):59-62.
[8]刘琴.高职院校学生生涯发展辅导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12.
[9]胡道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大学,2016.
[10]栾丽艳.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08-109.
[11]李一红.学生全面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教育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8(10):5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