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院校当中,学生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现今职业院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一些行为问题,为了能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运用适当可行的教育方法管理学生,笔者结合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运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某一职业院校某一学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该生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能帮助众多职业教育者在工作中能解决此类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学生;职业教育心理学;身心发展规律;行为问题
本文引用格式:尹玉娟,姜德宁,尹倩.中职院校某一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0):153-154.
一案例描述
本案例发生在云南省宣威市,该生名为严丹(化名),现就读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一年级。年龄15岁,性别女。该生出生于农村家庭,在西泽乡完成1-3年级的学业,8岁时进入城里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后在初中升考高中的考试中落榜,转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护理。严丹的性格表现有乖巧安静,勤快节俭的一面。也有与社会不良分子结交、花钱大手大脚的一面。老师对她进行教育之后,她开始出现恐吓同学的行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也引起了她的不满,之后开始与社会不良分子结交,频繁翘课,成绩下降,离家出走,并从家里偷出大笔现金请同学们到高档餐厅消费,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二 对研究对象的分析
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与遗传因素、身心发展规律、外界环境(所受教育和人际关系)都有关联,严丹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了两种极端的性格特点,并且变化无常,这与很多因素有关。笔者就该生身心发展规律、外界环境两方面因素,基于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社会学的相关原理对该生进行分析,给出正确有效的疏导方案。
(一)对该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分析
1.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受到阻碍。这是一个典型的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的案例。严丹作为一个中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发展状态处于埃里克森社会化发现理论中的第五个阶段: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其心理发展状态是个体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同一性,没有确定的人生取向,对自我价值、人生观以及职业选择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1]。21她的问题主要是考虑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而中职阶段的学生情绪容易出现明显的两极化,这种情绪对严丹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发展有阻碍作用,强烈寻求认同感导致她情绪变化很快,在学校和在家里有两种极端的性格表现。
2.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严丹自从进入到职业院校以后,学习的目标由升考转变为对前途、职业的考虑,学习与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平衡,想要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就感,但又缺乏对努力的认知,两者冲突,就产生学习动力不足、懈怠、懒惰的情况。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宣泄,继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心理意识的建设上。结合严丹的家庭情况来看,严丹在面对同龄人时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极度自卑的心理[1](27)。她知道母亲的辛苦,主动帮衬母亲的小生意。但是,她还是会从家里偷偷拿出大量现金请同学到高档餐厅消费,这明显的表现出了她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同时这种现象也是自卑的表现,严丹的自卑心理也是造成她言行出格的原因之一。
(二)对该生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1.对该生的成长环境的分析。严丹家里所有的重担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父母关系僵硬,常年分居,加之母亲与孩子的沟通少,亲密度低。家庭内部界限的僵硬、父爱的缺失、沟通的缺乏直接性的造成了严丹行为问题。此外,严丹在农村家庭出生,长时间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当中,其成长过程也受到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强烈影响。农村的日常生活水平较低,成长环境相对朴素,而城市生活环境相对良好。当严丹到城市学习的时候,从生活习惯到物质基础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对繁华的城市生活,对美好事物的过度期望,导致了严丹虚荣心的产生。
2.对该生的人际交往状态的分析。青春期的交友问题是影响一个人言行的关键因素,当代职校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个性的发展非常在意,并且急切追求个性化。他们表现出依赖性与独立性,自觉性和不自觉性相互交织的复杂现象,认知程度低,容易受到网络,非主流文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错以为暴力、打架斗殴、自残、与父母对抗等行为是个性的表现,职校生通常想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束缚,热衷于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交友观[2],(P42)从而导致交友观念的扭曲,与社会不良分子结交。
3.对研究对象的教育分析。个体生活在群体之中,在心理上必然会对大环境产生依赖感,很多职校生自暴自弃,采取“混日子”的态度面对学习。严丹所学的护理专业要求很高,需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和大量的知识储备,这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压力小,专业的高要求与严丹本人自我信心不足、学习动力匮乏、厌学情绪突出等心理产生冲突,最终导致了严丹厌学逃课的结果。
三 案例疏导
(一)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信
严丹外部表现刚强坚硬,老师要明白她的症结所在,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打破心理外部坚硬的“壳”走进她的内心,然后对症下药[3]。在青春期阶段,好的教育会成为引导孩子走向正途的关键。老师应该充分掌握严丹的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她对老师的信任感,试着让她吐露心声。当老师发现学生交友不慎时,采取比较委婉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不是一味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学生头上,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无法达到教育目的。严丹与社会不良分子交往密切的情况令人担忧,但也不能过于激进,老师可以采用“近墨者黑”的典故对她进行教育,尽量让她与社会不良分子断绝往来[4]。不能一味的斥责她的交友观,让她内心得不到认同感,引起她内心的反感。
老师要做好“导向教育”,引导严丹调整心态适应职校生活,老师可以帮助严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严丹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培养她的学习动机,增加她对学习的兴趣,并给她一定的缓冲期,先由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完成任务时给与肯定。同时加强操作技能的锻炼,帮助她发掘自己在学习上的闪光点,逐步树立学习自信,通过从学习上获得的自信逐渐克服心理的其他自卑心理[5]。
(二)家长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提升孩子的情感自信
纠正一个学生的行为问题,不仅是老师要找到对的教育方式,父母也要积极参与调解,家长是孩子心理上最好的保护者。严丹的家庭存在着严重的沟通缺乏问题,并且严丹很忌讳提到父亲,这是孩子的一个心结。笔者认为她的父母可以采取“故事互换”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孩子自己在青春期的行为问题的故事,让孩子能感同身受,在孩子的不自觉中拉近与她的距离。家长要主动敞开心扉,和孩子谈论夫妻关系不好的原因,大部分家长不愿意将夫妻之间的矛盾告诉孩子,认为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及生活,其实不然,这会成为孩子与父母形成隔阂的开端。将夫妻之间的矛盾讲出来,让孩子了解整件事情的细节,这样孩子才只能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理解父母的做法,当心结打开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忌讳别人的言论,从容的接受现实,从而提升情感自信。
四 结语
大部分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很多越轨行为都是源于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引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应该要引起重视,应加强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行为问题产生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老师和家长应该及时联系,共同寻找良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度过心理的难关。
参考文献
[1]夏金星主编.职业教育心理学专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勃生著.职业高等教育导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孙俊涛.班主任要善解“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J].学周刊,2012(19):21.
[4]刘新梅,姜明清,薛魁国,鲁浩,畅民强,张建民.中职院校两位女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40-41.
[5]李翔.中职生自卑心理分析与矫正案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