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的,其实质是“动手”教育。通过对施工一线所需人员素质要求及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结合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果,以骨干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职业教育目标,同时为类似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苏仁权.从“工匠精神”谈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27):62-64.
“工匠精神[1]”是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是一种职业精神,体现从业者的道德、能力和品质,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内容。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一大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密集落地[2],铁路建设方面要求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拓展区域铁路连接;加大中西部铁路建设,切实推进“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项目;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同时开展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大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质量,百年大计,铸就百年工程,需要“工匠精神”。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铁路工程师”的摇篮,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担负着为铁路、城轨、公路、建筑等方面培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结合我院骨干建设专业课程《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为例,重点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采取措施等,以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3]
(一)知识目标
1.熟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2.熟悉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土工试验操作;
3.掌握场地土方量计算和调配;
4.掌握土方开挖与填土压实要求、质量控制;
5.掌握基坑降排水及支护结构施工要点;
6.掌握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与步骤;
7.掌握基础类型、构造、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
(二)方法能力目标
1.具备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
2.具备查阅规范、标准的能力;
3.具备检查判断的能力;
4.具备制定、实施计划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专业能力目标
1.能识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能做常规土工试验并正确填写实验报告;
3.能计算场地土方量和编制土方调配方案;
4.能编制工程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与回填压实施工方案;
5.能选择土方施工机械及基坑开挖方案;
6.能编制基坑降排水、支护结构施工方案并能指导施工;
7.能编制软弱地基处理方案并能指导施工;
8.能编制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和指导施工;
9.能对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二 存在问题
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技术员绝不是一味的埋头蛮干,而是应分清角色,掌握必备技术,明白如何与各部门对接等。能识图、懂工艺、会管理是该行业对毕业生基本要求,是初入职场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唯一缘由。
《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动手难度大。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实训设施不够完善而导致实训项目难以开展,学生未能及时将知识进行实践检验,导致学生学习动力小,收获甚微。
三 采取措施
近几年,我院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及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学习主线,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本课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考核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以典型项目(贯穿项目)的土方和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开展教学,将施工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统一,将执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4]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有序化,将课程分为工程地质勘察、土方工程施工、地基处理、基础工程施工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体现技术员岗位所需能力,包含基础知识应用、技术技能和灵活解决问题三方面要求,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真实项目中,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亲历一次建造实物全过程。
(一)教学内容
以施工过程所需“执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内容,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划分学习情境,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各学习情境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态度等为一体,涵盖一项或数项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根据不同任务,可采用个人单独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的方法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项目内容组织如表1。
(二)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内容繁多,可操性难度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案例教学。以工程案例为载体,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
(2)启发式引导教学。通过派发任务单、引导文,启发学生运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部法来按时按质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的学习热情。
(3)角色扮演法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让学生扮演现场技术人员等角色来开展评价类任务。
(4)讨论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问题。这种互动式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1)“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应用[5,6]。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可在实训基地通过直观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记忆深刻。在实训基地,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干,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全真+仿真”在实践教学实践中应用。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和工程项目仿真实训平台已建成集理论教学、实操训练、虚拟现实、游戏趣味等为一体,融入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教学中可运用角色扮演、流程模拟、项目协作和结构仿真等模式,破解了施工过程不可逆的教学难题,实现趣味性、专业性、互动性和真实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同时将教学、实训、考核集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3为某基础工程施工仿真实训平台。
(3)“在线开放课程”在理论教学中应用。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教学中可应用现场图片展示、施工过程视频播放、flash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线开放课程”,即利用网络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信息化平台。
(三)考核方式[7]
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在总结过去3:7(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基础上,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总评成绩100%=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过程性考核按照学习情境计算权重,每个计分项目根据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确定,主要考核学生出勤、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见表2。
四 结论
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目的,其实质上是“动手”教育。采用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展示能力的机会,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考核方式注重知识运用,较好的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学生专业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人民网,2017.5.25.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2018.10.31.
[3]梁文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探索[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04):268.
[4]沈万岳.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建设工程监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浙江建筑.2018,35(6):45-48.
[5]苏仁权,祝和意.高职院校建筑类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例[J].陕西教育.2018(6):56-57.
[6]苏仁权,祝和意,刘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实训基地建设策略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7(10):158-160.
[7]苏仁权,祝和意,刘新,等.《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课程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13):134-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