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安全类专业具有涉及面宽、领域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实训实验常需深入企业现场进行实践,而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深入现场,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安全类专业实训实验难题,保障安全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主要从建设目的、建设思路及目标、建设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对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建设方案
本文引用格式:孙辉等.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28):145-146+153.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意义重大。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最新举措,必将对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结合重庆区域内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际情况,本文主要从建设目的、建设思路及目标、建设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对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1-6]。
一 建设目的及意义
实训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程度反映了行业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的地方。国家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将以往在校内学生无法完成的实训实验通过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得以实现,使实践教学及时跟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高职安全类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应急救援、安全检测、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大类。实训实验是学生将专业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理实贯通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专业实操能力的有效方法。高职安全类专业具有涉及面宽、领域多、实践性强等特点,实训实验常需深入企业现场进行实践,而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深入现场,进而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安全类专业实训实验难题,保障安全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拟从建设目的、建设思路及目标、建设内容和任务等方面对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进行探讨,以实现集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培训、科研等功能为一体。因此,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于高职安全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7-9]。
二 建设思路及目标
(一)安全生产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建设
为培养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可采用校内实训实验和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建设校内安全生产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引进各类生产企业模型、安全生产仿真实训实验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软硬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各类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方法和管理进行仿真和模拟。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实验熟悉每一个安全生产模块,然后突出重点,着重掌握重点模块,最后采用实操模式进行考核,系统记录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过程,并自动评分,据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灾害应急救护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建设
建设灾害应急救护仿真实训实验中心,通过模拟各类事故现场,采用虚实结合的形式进行现场救护技能训练,实训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各类灾害防护、现场警戒疏散、现场急救、现场紧急处置、现场恢复等。
(三)消防工程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建设
消防工程仿真实训实验中心通过构建火灾模拟仿真演示系统、大屏幕模拟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VR火灾逃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等实训实验系统,以实现学生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训实验教学。
(四)矿井安全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建设
矿井安全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在原有的是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传统实训无法完成的矿山冒顶、热害、水害、瓦斯突出、粉尘侵害等矿山灾害实训实验项目。通过学生与模拟设备及环境的良好交互,以虚拟仿真实训实验为主体的新型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学生从模糊认知向直观身临其境式感受的转变。让学生通过模拟置身矿山灾害现场,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去认知、探索和实践,可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沉闷的填鸭式教育中解脱出来,学生良性自主学习,将以老师讲授为主体向学生实践探索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
三 建设任务和内容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物联网、人机工程、网络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构建安全生产、灾害应急救护、消防安全、矿山安全等领域的高度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环境,在其中进行实践教学,以达到安全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以实训实验项目特点为依据,在保证“能实则实,无实则虚(完全没有现实中实训实验的条件),虚实结合,互补互促”的原则下,完成现实中实训实验无法完成的实践教学项目。特别是在一些具有高度危险性或极端恶劣环境、单次成本高消耗大等情况时,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实现实践操作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控性。具体建设任务与内容如下:
(一)整合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资源
以安全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系统整合建立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资源,同时灵活应用虚拟软件资源、虚拟设备资源、虚拟环境资源等优质虚拟共享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实训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提高学生实训实验积极性,使实训实验内容多元化,可延伸至各种类型行业企业领域,实现安全经济绿色实践教学。
(二)创建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以服务日常学生实训实验为基础,结合高职院校建成的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资源,研发院校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平台应具备便捷交互性、开放服务性、共享性等特点,既能够实现实训实验教学资源日常规范化管理,也能够提供高效社会服务管理,还能够及时创建、更新、共享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安全类高职院校通过该平台实现校-校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使学生可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最终实现共同促进发展。
(三)打造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团队
以安全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基础,通过培训学习,打造一支团结协作、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条件允许的可设置单独的组织机构,保证团队成员稳定。
(四)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可设置单独的组织机构,为了规范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类管理制度,如: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办法、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教学团队考核办法、模拟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同时针对实训实验学生应建立激励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案、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四 结论
(1)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去认知、探索和实践,可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从沉闷的填鸭式教育中解脱出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以老师讲授为主体向学生实践探索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
(2)针对高度危险性或极端恶劣的环境、单次成本高消耗大等实训实验情况时,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可实现实践操作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控性。
(3)通过建设安全生产仿真实训实验中心、灾害应急救护仿真实训实验中心、消防工程仿真实训实验中心、矿井安全仿真实训实验中心可初步确定了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和目标。
(4)探讨了高职安全类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任务和内容,包括:整合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资源、创建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教学管理平台、打造高职安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团队、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系,以期实现集实训、实验、实习、社会培训、科研等功能为一体。
参考文献
[1]梁晓东.浅谈高职院校仿真实训及平台建设[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8):164-166.
[2]曾德军.浅谈高职院校创建“虚拟仿真实训室”的构想[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9):55-56.
[3]陈力.探索高职化工仿真实训教学亟需改进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4(3):206+208.
[4]刘景峰.高职电力类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13(3):29-30+36.
[5]张春蓉.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探析[J].科技资讯.2015(35):99.
[6]管煜.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89-91.
[7]于双和.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推动职教实训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5):8.
[8]尹湛华,朱海洋.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比较优势[J].南昌高专学报,2008(4):152-154.
[9]李军,王雨静,李星华.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08-109.
[10]龚曼,孙慧娟,张明昊,李玉洁,赵珍珍,朱艳琴,孙曙光.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虚拟仿真课程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7,4(23):180-1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