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同时,我国高校日益重视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改革。高校有必要深入考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采取有效策略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革新。本文简述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含义,浅析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探究了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革新策略,以期为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革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外贸业务流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张艺馨.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革新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23):55-56.
高校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校要立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践,并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并积极探究国际贸易教学革新的有效策略,提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水平,深化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一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概述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在国际贸易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主要是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研究,并涉及市场经济相关理论、国际金融各项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等知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涉及较多的外贸业务内容,呈现出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对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外贸业务流程,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外贸业务应用型人才[1]。
二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
(一)实务教学内容呈现出学科化特点
当前,多数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呈现出显著的学科化特点。多数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教学,相对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具体内容缺乏与实际业务的紧密联系,难以有效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多数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所采用的理论教材通常分为合同条款、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四大板块。多数高校未能遵循外贸业务流程对具体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导致实务教学呈现出显著的学科化特点,难以有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牢固掌握各项业务操作能力[2]。
(二)实务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当前,多数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多数高校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即先开展国际贸易实务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实施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上述陈旧的实务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详细流程[3]。
(三)教师团队呈现出学者化特点
当前,多数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教师团队呈现出显著的学者化特点,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师缺乏良好的业务操作能力。这是由于高校在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师资力量进行建设时,偏重于聘用学历水平较高的理论性人才担任教师职务,此类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但严重缺乏外贸业务实践经验和业务操作能力,难以有效培养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
(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多数高校难以有效落实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高校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一是在校内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二是在校外基地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实习。其中,校内开展模拟实训主要借助相关教学软件,由于教师缺乏学生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管,导致学生未能认真操作运用教学软件,难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业务操作能力,多数外贸企业不愿对大量的实习生进行接纳。即使少数学生被外贸企业接纳,也难以深入外贸业务流程的各项具体环节,难以实现对外贸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
(五)考核模式相对单一且滞后
当前,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仍沿袭传统滞后且相对单一的考核模式,即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闭卷考试时间、试卷幅面等均会限制试题类型,闭卷考试仅能将专业术语、相关概念以及相关案例作为考核内容,难以真正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情况[4]。另外,闭卷考试仅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无法考核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实践学习效果。
三 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革新策略
(一)科学设置实务教学内容
当前,跨境贸易对外贸业务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外贸业务人才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外贸业务人才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能力和国际贸易谈判能力。另外,外贸业务人才必须具备扎实良好的商务英语能力,以实现外贸业务过程中的有效沟通交流。对此,高校要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团队要深入研究外贸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先进经验,深入了解并全面掌握外贸业务流程各项环节的具体任务。实务教学团队还可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科学的外贸交易案例,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为实务教学内容提供科学的设计导向,并将外贸业务操作的具体流程以及各环节要求设置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组织各小组学生对校企合作下的外贸业务项目进行追踪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开展实务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在外贸业务项目追踪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以及各项职业技能。同时,高校可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高校要强化商务英语教学,有效培养学生扎实的商务英语口语能力。
(二)对实务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高校要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对实务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高校要加强与外贸企业的交流合作,对校企合作平台进行积极创建,在此基础上探究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实务教学模式。外贸企业可将部分非核心的外贸业务向高校师生外包,不仅能节约外贸企业成本,还能辅助高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锻炼高校师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同时,高校可向外贸企业寻求帮助,为学生提供外贸业务顶岗实习的工作机会。学生可在外贸企业工作人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对各项外贸业务的具体操作进行积极参与。
(三)对实务教学教师团队进行建设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教师团队呈现出学者化特点的现状,高校要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对实务教学教师团队进行建设,有效提高实务教学教师团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高校在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师进行招聘时,不仅要注重应聘者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还要着重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丰富的外贸业务实践经验和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在职实务教师的外贸业务操作培训,定期组织在职实务教师深入外贸企业一线进行进修学习,充分汲取外贸业务操作经验,增强实务教师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四)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高校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时,要针对相关课题训练选取适应性较强的实务操作,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贸业务流程和相关技能。教师可对外贸业务案例进行综合比选,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并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学生借助教学软件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同时,高校可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创建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外贸业务模拟操作平台,组织学生在模拟实验室内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操作,增强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另外,高校可设置典型的外贸业务场景,组织学生开展外贸业务仿真训练,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的全面掌握和熟练操作。
(五)对实务教学考核模式进行优化
高校要基于外贸业务流程,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考核模式进行优化。高校要摒弃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着重对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进行考核。高校要在科学设置实务教学内容,改进实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实务教学考核项目和考核重心进行转变,重点对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外贸业务流程各环节任务完成质量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实施科学评价。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实务教学内容呈现出学科化特点、实务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师团队呈现出学者化特点、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且考核模式相对单一且滞后,难以取得良好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效果。因此,要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科学设置实务教学内容、对实务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实务教学教师团队进行建设、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对实务教学考核模式进行优化等策略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革新。
参考文献
[1]邹幸居.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外贸函电》教学模式的改革[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27-132.
[2]张世兵.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19):129-130.
[3]周媛.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7(23):110-110.
[4]沈承红,于丽洁,赵志明,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6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