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男中音声乐表演活动中,独特的男中音声部特征与丰富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该声乐教学中,想要达到最佳教学,不仅需要注重演唱技巧的教育,也需要注重情感理念的激发与有效调动,尤其是让学习者感受到男中音声乐作品中所诠释的独特情感,在融入个人理解的基础上,予以合理表达,从而引起听众“共鸣”。下面拟从男中音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理解入手,结合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理解,分析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妙用策略。
关键词:深入内涵;声情并茂;男中音;声乐教学;情感妙用
本文引用格式:马振磊.深入内涵,声情并茂:男中音声乐教学的情感妙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2):132-134.
艺术是情感的美学诠释,声乐演唱者想要最全面的展示声乐艺术作品,除了要掌握相关演唱技巧与方法外,也需要对该作品中所具体诠释的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音调、表情等一系列因素来进行具体的情感表达。男中音声乐教学是以男中音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其独特的音色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进行该教学活动时,必须在男中音特殊性这一基础上,深化情感理念的认同,构建情感内涵与音域特色相结合的声乐教学新机制。
二 男中音声乐教学的特殊性理解
声乐教学是以声音艺术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在该教学活动中,其聚焦于“声乐艺术”这一形式,将人本身当做一种美妙的“乐器”,将人的嗓音,作为具体的教学素材。所以,男中音作为诸多声乐类型中的一种独特声部,想要实现最佳教学,就必须从男中音的声音特殊性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一)男中音有着独特的音部特征
男中音是介于男低音与男高音的声部,同时具备了男高音与男低音的相关特点。按照不同地区的划分标准,也将男中音划分为抒情类、戏剧类等诸多类型。男中音极具自身特殊性,无论是具体的音色和音域,还是相应的声音特征,男中音都诠释了自身的独特艺术魅力。男中音,不仅音色与其他类型音乐不同,同时也有着更为宽广的音域,甚至男中音的高音表达,要难于男高音的高音区。在男中音的高音区表达时,不仅要唱的高,同时也要有宽厚的男中音和良好的音色。
(二)男中音声乐教学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教学因素
整体来看,受男中音声部特征的局限性影响,男中音很难被大众所关注。所以,目前关于男中音的声乐教学研究,则相对较少。受此影响,男中音教学,也成为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对于男中音声乐歌唱来说,作为一种基于呼吸、正确发声和气息共鸣的音乐表达,想要呈现出有节奏、有旋律的动听音乐,就必须注重对演唱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考虑,确保声乐歌唱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当然,男中音作为一种以人为“发声”为基础的艺术形式,注重情感色彩的诠释,才算“读懂”了男中音艺术的具体内涵和各项特点[1]。
音色关系到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演唱表现效果,甚至影响到声乐演唱的美学“听觉”。因此,在男中音声乐教学时,我们需要先从男中音的音色认知出发,通过对男中音的音色独特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与方案。实际上,个人音色不同,训练方案也存在差异。只有立足这一前提,才能确保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实现最佳效果。
当然,在男中音声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从男中音自然声区的平稳性出发,重点进行换声区的转换教学,从而让男中音的声音,呈现出最佳状态。之后再进行高声区的音域开发。通过引导男中音学习者灵活驾驭不同类型的声区,从而实现整个男中音的优美诠释。
实际上,男中音要比高音厚重,因此,不可能通过挤压“喉嗓”的方式来表达,要在遵循男中音的声音规律基础上,合理调整气息来实现最佳教学。因此,在男中音训练教学时,应该注重把握中低音区的规律,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在男中音表达时,不仅需要保持最为放松的态度,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气息。所以,在男中音训练时,要有意识的打开声音通道,使自我声音,能够以生动、自然的形式来自然“流淌”。
三 情感因素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理解
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让该活动实现本质性优化,就需要在全面了解声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从情感诠释与表达出发,通过提升学生对具体情感理念的价值认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声乐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声乐是一种艺术,更是呼吸、情感共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诠释。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致使整个声乐表达,极为混乱,影响声乐演唱的完整性。当然,声乐的情感特色,决定了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要提升对情感因素的价值认知,从而实现最佳教学。
(一)情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因素
情感是音乐艺术的天然“基因”,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本质上都是对相关情感理念的生动表达。在当前部分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重演唱技巧、轻音乐情感”的现象,尤其是学生片面认为声乐演唱技巧学习是一种“捷径”行为,这就使得学生所表达出来的声乐作品,技巧色彩浓厚,很难实现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此外,情感引导更是声乐艺术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学生体会和品味到声乐艺术中所诠释的情感理念,才能实现合理表达。因此,在当前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注重情感理念的有效启迪,尤其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声乐作品中所展示的情感[2]。
(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声乐艺术是一种诠释了丰富情感内涵的表达艺术,不同类型的情感,所反映的是风格不同的声乐作品,演唱者自身的情感表达状况,直接影响到声乐艺术的可视听效果。因此,在声乐艺术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情感,更是一种复合型因素。声乐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既是情感理念的表述,更是声乐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沟通媒介。当然,声乐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不仅是一种完善的艺术学习和演唱技能培养,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掌握“真、善、美”的综合素养。所以,将情感培养与声乐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声乐教学目标的生动诠释。当学生从情感视角来理解声乐艺术时,不仅寻找到了声乐学习的“规律”,也让自身的情感审美理念,能够在具体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得以丰富提升[3]。
(三)情感是声乐艺术教学升华的“核心”
声乐艺术是基于人声演唱的“语言性”音乐艺术,情感就是“人声”的天然“附属”。人声作为一种带有情感的表达方式,其对声乐艺术的演唱与独立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当前声乐艺术教学活动过程中,从情感理念切入,这恰恰为该教学活动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以往声乐教学活动中,更多将焦点放在了技巧与方法上的教学,忽略了情感理念的培养。因此,在当前声乐艺术教学活动全面创新与升华时,要注重对其中所包含情感理念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声乐艺术中所需要诠释的情感,真正实现该艺术教学活动的全面升华。
四 深入内涵,声情并茂: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妙用策略
在男中音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男中音的声乐特殊性内涵,合理应用情感因素,并以“声情并茂”的方式来唤起演唱者对声乐曲目的情感理解与价值认同,之后通过自身表情、肢体语言以及演唱力度、声音大小等等诸多细节来予以表达,使得广大听众能够从演唱者的歌声中,感知声乐作品中所诠释的独特情感。男中音既讲究唱的“高”,也对声音的厚度与音色等等,有着重要要求。在当前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创新进程中,要通过对声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融入必要的情感理念,实现教学“妙用”。
(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声乐作品内涵——情感妙用的前提
在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中,其中所选择使用的声乐艺术作品,都是极具独立特色和艺术特征的声乐作品。因此,在该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深入了解声乐作品内涵的能力,只有学生读懂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特征,才能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来进行表达。当然,深入作品内涵,恰恰也是演唱者选择不同情感的基础与前提。比如,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演唱《我住长江头》时,使用递进增强的方式来将歌曲中的爱与哀愁,进行深刻表达。我们在聆听廖昌永的演唱效果时,不难看出正是建立在廖昌永本人对该曲目的充分了解,从而选择了合适的演唱风格。所以,在当前男中音声乐教学时,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如下习惯:再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时,先对其中的歌词和旋律、情感、创作背景等等进行熟悉,在真正理解其中所表述的情感前提下,再开展深化学习。同时在日常男中音声乐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有效引导学生掌握理解与认知情感的能力[4]。
(二)注重不同声区的区别性培养——情感妙用的载体
想要诠释情感,达到“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效果,就需要建立在对男中音不同声区的熟练转化与把握上。因此。对于男中音训练教学来说,要从中低声区的训练切入,在完成换声区训练教学之后,确保学生的声音在最佳状态之后,再开展高声区训练。在中低声区训练中,要建立起良好的气息通道,构建极为放松的“共鸣腔”。中低区像日常说话一样放松,但也有较高的位置与气息。所以,中低声区训练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较为放松的打开气息通道,让演唱者的声音,能够以“自然”的状态来展现[5]。
中低声区是接近日常讲话的自然声区,而高音区则是超过日常说话的声区。因此,从中低声区到高声区转变过程中,就存在“换声区”。在换声区训练时,学生必须对母音的声音位置,予以清晰理解与自然掌握,通过长期磨炼,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声音位置认知。在高声区训练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合理应用呼吸,以及“头腔共鸣”的技巧训练。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掌握合理运用气息的能力,特别是注意结合每个音的气息密度,避免“僵硬”发声,为情感理念的生动诠释,提供支撑。
(三)内涵感知与情感体会的协调融入——情感妙用的关键
男中音的独特音乐表现,需要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进行轻重音的具体处理,并且通过相关表情、音高等等来进行具体表达。在理解具体的声乐情感之后,更需要结合声乐作品的内涵本质,通过协调性融入,从而使得整个男中音演唱能够达到自然和谐的最佳状态之中。对于男中音声乐艺术表达来说,其基础和前提在于对其情感理念进行合理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则是该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将情感理念与创作技巧进行完整融合,则是优化该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当然,也只有如此,才能引导男中音声乐演唱达到预期的艺术表达境界,在发挥情感理念感染特色的基础上,呈现丰富的艺术美感[6]。
五 结语
男中音声乐教学是专门培养男中音人才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创新思维和包容理念来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机制,在对男中音内涵形成深入认知与理解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演唱技巧,细化情感展示形式,真正意义上实现男中音声音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妙用”。当然,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整个男中音声乐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形式和平台,通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变更教学形式,让学生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与平台优势,体会演唱者情感表达与唱歌技巧处理等多样化内容。
参考文献
[1]马秋华.美声唱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下)——以女中音钟丽燕和男中音吴志峰的声乐教学为例[J].歌唱艺术,2012,(6):153-155.
[2]杨薇.歌唱领域中综合素养之多棱轨迹——谈我国男中音歌唱家宋一教授声乐教学“修养”观(二)[J].大众文艺,2014,(9):119-121.
[3]易可鑫.谈男中音音色的构建和运用——以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为例[J].艺术科技,2017,(1):111-112.
[4]褚震.由迪米特里·霍洛斯托夫斯基的演唱方法与特点析威尔第的男中音作品[J],艺术教育,2017,(4):132-133.
[5]姜珊.浅谈男中音在声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正确引导[J].大连大学学报,2017,(8):195-197.
[6]王鹏程.歌剧《爱情的灵药》中男中音咏叹调的剧情分析——以《像那潇洒的帕里第》为例[J],黄河之声,2017,(12):121-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