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5:45: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在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的必要性,提出并分析了六种有效的实践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娜.民办高校《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39-40.

        进入21世纪,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强调“能力为本”。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更应该致力于应用型教育教学的改革,并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体现在教学中,即重在如何让学生参与,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探索出:实践化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强化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即是如何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把语言学习当作技能训练,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真正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创造微观的英语环境,以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为依托,彻底摒除“哑巴英语”的陋习。

一《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英美概况》课程是我校(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从2010年开始,我校英语专业将此课程从第5、6学期前置到第1、2学期,第1学期为《英国概况》,第2学期为《美国概况》,也就是说英语专业作为文科专业首次实现了专业课前置。然而对于大一新生而言,《英美概况》这门课程难度很大、知识面很广、阅读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课堂活动的安排、课后指导以及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做出精心的设计和调整。

       其次,国内学者对英美概况课程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多媒体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上,而且受众群体较为模糊、缺乏针对性,能够全面系统地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较少,同时,能够将“实践化教学”的概念引入到传统文科课程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力图完善《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专业技能扎实,词汇量丰富,熟悉英语国家基本情况,并能够将英语国家历史、政治、经济、人文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

 
二《英美概况》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一)从教师一言堂到交际式教学法


       《英美概况》课程文章内容丰富、生词量大,因此学生在预习环节很难抓住重点,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果学生不提前做大量预习,那么课堂上教师只能采取一言堂的形式来授课,与学生之间很难产生有效的互动。在探索适合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概况》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若能提前将每一章节讲义或课件提前下发到学生手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采取三步走战略:一是快速阅读课文内容;二是重点阅读教师的讲义或课件内容;三是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网络资源搜索并扩大自己的认知深度[1]。

         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的是课堂主体的变化,从之前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每次抛出问题后均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应,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逐渐内化为口语交际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预习的成就感,从而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个人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

       该课程课后作业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学生作为个体单独完成的,另一种是分组完成并形成英文报告或进行课堂展示汇报的。单独完成的作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小组作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内化情况。教师将在课前布置分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3-4人为宜,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与讨论,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教师会在课堂上通过随堂测验、英文报告质量以及和分组学习成果汇报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

        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和能力互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知识点和能力的互补学习。分组学习虽好,但是绝不能孤立存在,忽视个人学习的地位。教师在讲授《英美概况》的过程中,应注意将个人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互相促进,逐步提高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

(三)从个人展示到角色扮演

         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上述的分组学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英美概况》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可以拿来做课堂展示的话题颇多。但笔者发现个人的英文展示收效不佳,下面的听众或觉得对该话题不感兴趣,或跟不上讲话者的思路,造成的结果是每次个人展示只有讲话者一个人获益。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呢?笔者将个人展示环节改造成了角色扮演。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当中,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会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为自己假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逐渐把知识点转化为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同时,听众对角色扮演的形式较为感兴趣,而且该表现形式较为直接,便于听众理解,能够更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比个人展示所能传达的信息量大且效果更佳[3]。

        教师要在学生准备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充当导演的角色,整体把握学生为该话题假设的情境是否合理,角色扮演过程中所陈述的内容和语言是否规范,让角色扮演既有趣又有意义,时刻监督学生不可将角色扮演表演成一场无意义的闹剧。

(四)将知识点考核放在形成性评价中

        众所周知,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为试卷,题型大致分为判断正误、匹配、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试题内容也多为知识点的考查。而实践化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因此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该教学改革需求,需要加以调整。

       为了让学生既尊重该课程传达的知识点又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转化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将知识点考核分阶段放在形成性评价中进行,而期末考试则取消知识点考核。将知识点分阶段放在形成性评价中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更加了解该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在后续的课程中循环复习前面的重难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4]。

(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同步改革

        《英美概况》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初见成效,其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汇报以及角色扮演,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内化,力图将知识点转化为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能够在职业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完成这些小组学习、汇报和角色扮演的任务呢?这就需要改革出一系列配套的考核方法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形成性评价中感受到成就感,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向能力培养方向转变。

       其中具体的考核项目有:课堂表现和项目报告。课堂表现包括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小组汇报以及角色扮演等。项目报告考查的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旨在考核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点在真实的职场情境中合作完成真实的项目并形成一份有条理的项目报告[5]。

(六)终结性评价侧重能力考核

       考核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英美概况》课程要摒弃传统的期末考核方法,将能力考核作为该课程的终结性评价的目标。终结性评价形式为试卷,教师需准备AB两套试卷,每套试卷3道题,内容为材料分析或讨论题,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该课程所学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考查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他评价形势和手段不能取代的重要地位。其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和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让教师明确未来的教学难点和方向。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改革是《英美概况》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一大步,教师在出题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兼顾热点问题和非热点问题的比例,平衡AB两套试卷的难度系数,并给出合理详细的评价标准[6]。

\

 
三 结语

        《英美概况》是我校英语专业前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大一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信息量大、知识体系庞杂,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在教授该课程过程中需注意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采用启发和探究的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际和互动,指导学生做好各个话题的角色扮演,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同时将终结性评价向能力测试转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将知识点转化为能力。

参考文献

[1]毕文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J].教师,2010(9):83-83.
[2]曹剑丽.《英美概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2,10(8):211-212.
[3]高全孝.《英美概况》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微[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80-81.
[4]徐小丽.《英美概况》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8):159-160.
[5]张超《.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考核方式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3(23):261-262.
[6]张卫东,初胜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分层培养的改革探索——以“英美概况”课程为例[J].教学研究,2015,38(1):2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