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办高校“95 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5:40: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民办高校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而其在学习不适应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对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试学习不适应的措施,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观念,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应对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的学习不适应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

本文引用格式:蔡颖,刘佳,宋瑞敏.民办高校“95后”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7):216-217+240.

         自20世纪80年起,中国民办高校事业开始起步[1],在近40年的实践磨合下,中国民办高校建立了自身发展机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职责,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高校创新机制体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因此,立足研究基础与现状,研究民办高校的教育机制和发展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到来之前,对推动与优化我国高等民办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95后”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主力军,自入学以来,他们面临着对大学的各种适应问题,包括学习适应、生活适应、情感适应等,而学习适应一直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问题、原因等进行了大量的本土研究调查,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因为,在民办高校中,如何让“95后”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涯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一 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学习适应现状

(一)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在第一批“95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时,社会和学术界就对这批大一新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度。习惯了高中固定刻板的学习时间和老师教学生做的学习方式,大一新生在刚进入校园的时候是很不适应的。他们所接受到的大学校园信息渠道很多,有来自家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老乡群的、学长学姐的等等,“95后”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初次价值观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对象的影响。案例一:WCH,男,1997年8月生,2016年9月入学。入学后在班级经常迟到、旷课,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在深度访谈中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行为的时候,他表示:“我其实对我现在读的大学挺满意的,可能自身没什么追求吧,高中的时候就浑浑噩噩的,到了大学就只能放飞自我了。尤其是高考结束后的三个月假期,已经彻底把自己放松下来了,开学后碰到一个学长,他说大学就是用来玩玩的,顺便谈个恋爱。人生太过艰难,尤其是踏进社会参加工作之后更加没有自己的时间了,所以在成熟之前,在经历高考炼狱般的折磨之后,我要对自己好一点,趁着大学四年的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而在被提问到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是否适应的时候,他说:“大一的晚上有晚自习,感觉前排的女孩子都低头学习挺认真的,但是我身边坐的都是男孩子,都在偷偷摸摸玩游戏看小说,我本来就是个随大流的人,看到他们这样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WCH的个例也代表着很大部分“95后”大学生的心理,经历了高中三年炼狱般的学习生涯,大部分大学新生会有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疲劳期,不愿主动接受学习。他们受到家长和高中教师的一些错误的宣传理念,认为大学就是用来玩和放松的,只要能及格拿到文凭就行,甚至认为不挂科不逃课的大学生涯是不完整的,在这些心理的暗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下,“95后”大学生们就更加不会在学习方面花更多的心思了。

\

 
(二)学习模式的不适应

       应试教育模式下,大部分“95后”大学新生在高中接受的依然是“填鸭式”教育,他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被动的教学模式,自习学习的能力不强。然而大学和高中的两种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两者在衔接上的错位也导致了很多“95后”大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涯的不适应。

        案例二:FY,女,1999年7月生,2016年9月入学。该生在入学初始看上去很机灵很聪明,初次聊天她对大学的规划也很详细很具体,很想在大学做出点有意义的成就,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她有三门课程不及格,在与她的访谈过程中,她表示:“说实话我很不适应,我可能是一个习惯了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乖乖孩子,习惯了高中时期老师划好了重点然后我跟着背,理科方面也是,习惯了背好公式然后做着相似的习题不断巩固练习,但是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太不一样了,他们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划重点,每次讲着总能串到其他话题中去,导致我上课的时候不知道要划什么重点,不知道要怎么做笔记,总是拷贝老师的课件,然后对着课件发呆,不知道怎么处理老师布置的作业,大学的课程一般一周才一两次,老师讲习题一般都已经到下周了,这样的衔接我很不习惯,而且我也没有预习功课的习惯,往往老师讲新的内容的时候我又开始发呆。我很羡慕那些平常不怎么学习但是一到期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复习最后成绩还挺不错的同学。我感觉大学老师的教学模式我很不习惯,虽然我一直在努力追赶,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挂科对我的打击挺大的,不过再难过也要恢复心情继续前进,可能跨过这道坎就会好了。”

       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适应从高中到大学这样教学模式的改变,有些学生花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能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而更有部分学生则因为跨不了这道坎而放弃了自己的目标,自暴自弃,甚至当考试来临的时候,也放弃了临时抱佛脚的想法,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在高中,老师会提前跟学生说要进行课程的预习以及课后的巩固复习,并布置大量的习题来加强学生的记忆,而在大学,其实基本的学习方法是相类似的,但是学生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缺少自觉性,只能学到皮毛,而忽略了课后的资料收集和深度挖掘,并因为惰性而缺乏一种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目标全变成了期末突击顺利通过考试。

         案例三:LSR,女,1997年3月生,2016年9月入学。该生是典型的乐天派和享乐主义者,在对她的访谈中,一直强调很多次的就是“随便”、“顺其自然”、“及格就行”等字眼,在关于学习适应的问题上,她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95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我肯定不会让自己挂科的,我觉得大学还挂科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但是我也不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考高分拿奖学金,当然能拿高分我也还是很开心的。至于你说的学习方法,我好像没有什么系统的方法,平常上课也没那么认真听讲,无聊了就玩玩手机,当然老师如果布置习题我还是会做的。应付考试我都是在期末老师划重点的时候认真听,然后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应付一下还是没问题的。我感觉大学学习认真成绩好的人我是挺佩服的,他们能沉下心来看书,我就不行了,我只想着逛街、兼职,去做更多好玩的事情,我觉得大学生活就应该丰富多彩。”

       国内学者在分析学习适应性概念的时候,多引用《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中的相关表述,认为学习适应性即学习适应能力,只个体客服困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倾向。[2]也有很多学者将学习适应性分为了多种维度,本研究是在冯廷勇的学习适应概念的基础上,将此概念定义为:个体通过环境和学习以及自身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能够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3]。

二 调适“95后”大学新生学习不适应的措施

       在对民办高校的“95后”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深度访谈之后,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发现目前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如下三个问题:1.对高校学习环境不适应,很难主动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2.对高校教学模式的不适应,较难适应高校快节奏、范围广、容量大的学习模式;3.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学习自主性不强,效率低下,难以自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此,研究认为,要在社会支持的大背景下,以学校和家庭为核心,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帮助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4]。

(一)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观念

        进入大学后,“95后”大学新生认为自己进入民办高校,本身就是因为自身存在的问题才导致高考失利,对自身自信心而言是很大的打击,所以选择自我放逐、自暴自弃。对此,民办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及时对班级学生进行梳理,通过班会、比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重新梳理自信心,多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团活动来增加成功体验,帮助大学生确定可行客观的学习目标,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二)加强管理,营造高校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风和教风,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创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的基础,当前,很多高校教室忙于课题研究和自身发展,而对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却放在了最后一位,经常是在课堂上匆忙教学,下课就不见踪影,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成绩也漠不关心,认为把课上完就是完成任务,这样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也不敢主动去找老师询问问题,挤压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自身都放弃了对学习的进取和探索精神,久而久之,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5]。因为,民办高校为了提高教风,要对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管理,建立督导监督制度,建立师生联系方式,通过课堂互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三)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随着大学学习生活中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减弱,很多“95后”大学新生还未适应自觉学习的新机制,尤其是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学科。因为,在入学初始,学院和辅导员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新概念,提前介绍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前沿知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大致的了解和方向;其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要帮助大一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于规划,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自主学习过程,而不是让学生在一无所知中度过大学学习生涯,对待适应能力弱的学生要有耐心,更细心,并可进行一对一专门辅导,同时,对高年级学生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加以监督和交流,并适时进行学习心得的共享,通过名家讲坛和个别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三 结语

        学习,特别是大学期间的学习,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民办高校“95”后大学生学习不适应的现状,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进行调适。树立学习的认同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让他们养成在没有家长、老师的监督下,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将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雄伟,高耀明.民办高校学术职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1):62-69.
[2]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AAT)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1991.
[3]冯廷勇,苏堤,胡兴旺,李红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6(38):762-769.
[4]何高大,钟志英.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与学的适应性研究[J].外语界,2007(02):11-19.
[5]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03):6-8+13+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