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近年来,由于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的考验,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纠偏。本文从大学生辅导员的角度,思考文化自信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余柔婉.论文化自信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22):200-201.
四个自信,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其中,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他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包括要激发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同样,文化自信对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非常重要。
一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都得到了全面的、稳固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发展形势也非常喜人,科研、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化,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也获得广泛的传播,尤其是西方文化中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形成严峻的挑战。
借助当前高度发达的媒体,外来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盲目艳羡外国文化,而对中国文化传统不了解、不重视,缺乏民族自尊心
在许多大学生群体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日”大行其道,俨然成为大学生的“正规”节日,而我国的传统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却遭遇前所未有的冷落,甚至有大学生认为春节就只是个假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大挑战,西方的电影、音乐、艺术、文学深受中国大学生喜欢,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然而大学生群体对于文化质量的评判尚且缺乏足够的认识,于是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二)造成大学生信仰危机
由于外来文化,包括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展受到冲击,出现信仰危机,这突出表现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程度上。同时,当前争取入党的大学生中,出于真诚的信仰和感恩而入党的比例受到影响,而盲目从众和功利型的入党动机在增加,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了解也不够充分。比如,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2018年对448名党章学习小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问题“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吗”中,只有29.8%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再如问题“你对十九大精神和新党章关注吗”,出乎意料的竟然有77.3%的大学生选择“一般关注”和“不关注”。可见,在高校中已经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信仰危机。
(三)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高校的政治课普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接受程度低等问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少兴趣,对党的理论和政策不够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了解程度,也造成了学生在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缺乏必要的引导。
二 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
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需要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纠偏,文化自信对此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本人身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深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文化自信是其强大的动力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而且是世界各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国家,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理应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华儿女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将成为高校大学生抵御外来腐朽文化,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有力武器,尤其在校大学生正值年富力强,充满求知欲的年龄,更应该通过建立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文化自信有利于强化和发展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
我们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接近百年的、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政党,拥有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验,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将近百年的历史中,在各个不同革命任务的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涌现出一大批勇于为了人民、为了信仰而奋斗终生,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伟大事迹凝聚成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包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英雄的光辉业绩,铸就了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让每一位中国人都有了引领我们前进的榜样,这种革命精神对于我们当前摆脱西方文明至上,强化、建立自己坚定的信仰,把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自己的责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自信有利于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出国门
历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并不仅仅在于经济和军事的迅速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的软实力,对国家民族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自信的确立,可以让每一位中国大学生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充满信心,摆脱民族自卑感,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向世界各国宣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也能够让世界各国更加认同中国,让我们的国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据报道,截至2018年9
月28日,中国已在14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30所孔子学院、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4.62万人,至今累计培养超900万名学员。而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道路更是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和效仿,以本次举世瞩目的十九大为例,根据中国青年报的统计,截止到十九大闭幕,有165个国家452个主要政党发来855份贺电贺信,其中,有814份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和重要组织机构领导人发来的。由此可见,不仅仅我们对自己的社会主义文化和道路有坚定的自信,国外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越来越普遍,文化自信可以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大学生也是对学习文化知识最渴望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栋梁。只有中国的天之骄子们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00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7(42):68-96.
[3]刘钊,黄琳,代亮,郑银珊.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探析——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8):234-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