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09:18: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强,公式多、使用条件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探索开发出一套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本文给出一套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并在材料类专业切实可行的材料物理化学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工程认证;材料物理化学;考核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王瑞芳,等.基于工程认证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24):136-137.

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本科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定位,对本科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大学生学习手段的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宽广化,教师课堂如何能更加吸引学生,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挑战与实现自我的机会。《材料物理化学》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应更加注重评价考核方式的多样性,避免一考定成绩的陋习。本文紧紧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1与毕业要求4中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提出的明确要求。将认真思考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在原有考勤、作业考核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学生参与课堂回答问题、讲解简单习题、课后探讨问题、思维导图总结等的方式丰富《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形成一套长期可行高效的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



\



(一)重视课堂考核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上授课教师为学生拟定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回答,根据回答的情况给出分数。希望学生具备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另外也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在课程的重要章节,将以随堂小测的方式考察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在人数比较多的班级,还可以同时兼具考勤的效果。

(二)重视实验能力考核

        传统的课内实验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提交实验总结报告,但对学生数据分析、动手能力、团队合作以及课程知识点的实际运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核评价比较弱,本项目旨在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将在实验完成、报告批改中侧重如上几方面的考核。

(三)重视课后延伸

        课后围绕所学的知识点,在课下线上主要通过QQ群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及回答精准度情况给出分数;每一章都会针对知识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此部分主旨突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评价。除学校图书馆的参考资料,提供自购的物理化学学习方面参考资料,找专门的研究生助理负责记录,统计借阅情况。借阅记录也将作为平时的考核依据之一。

1.建立QQ学习交流群

        学习交流群的交流方式采用文字输入、语音、及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并允许学生匿名提问题,遇到问题一一解答。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热力学函数的计算,尤其是公式偏多的章节,另外加上多组分系统中对化学势的理解。解答的时候,强调物理化学的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如果有疑问一定要向老师和身边的同学寻求帮助。

2.收集分析反馈信息

        对难度大点的章节进行现场学习反馈,允许匿名指出授课过程中的问题。均用现场和QQ文档方式一一回复。多数学生对知识点提出疑问,少部分学生会对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对于本门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有几个学生提出希望老师用“雨课堂”讲授,这个也是本课程需要思考的地方,对于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程是要争取更大的改变,希望学生带着一定的兴趣研读学习。

3.课程团队的交流分享

          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材料物理化学团队间的交流分享凸显重要,请有经验的专家听课并反馈信息,有经验教师的总结经验给年轻教师以启迪。课程组一致认为这一环节非常有必要,就算是短短的分享,也能传递很多学生与老师的之间的学习信息,大家取长补短,希望找到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以启迪引导学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4.微课录制

         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微课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项目组目前已完成部分微课包括习题讲解的初步录制,效果不错。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对于前二章的学习主要是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第五章的内容是化学动力学内容,其他章节主要是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应用,所以课程组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重难点进行微课录制,作为后续学生课后巩固的参考学习资料。

\

 
二总结

        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占主导,为了形成一种可持续的达成性的评价体系,逐步提升课程学习效果。结合工程认证的要求:具有扎实的化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分析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问题;能够基于专业理论,根据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平时在考察学生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最终将课堂考核、课后延伸、期末考试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对《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能力。

三展望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若考核内容不合适、设定比例不恰当,必将影响课程达成度,进而影响专业认证的结果,更甚者影响专业的发展。因此选取合适的考核内容,设定合适的比例是本项目的关键问题。探讨全面客观综合地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与切实可行的《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项目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瑞芳,王煦,何显儒.专业大基础课教学中的总结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6(12):103-104.
[2]杨风霞,安彩霞,王爱荣.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37(24):16-20.
[3]尚秀丽,周萃文,高兰玲,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5):247:-248.
[4]杨风霞,安彩霞,王爱荣.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37(24):16-20.
[5]尚秀丽,周萃文,高兰玲,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15:P247-248.
[6]石红波,邹维娜.高水平工科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现状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94-99.
[7]谭年元,谭玲玲,丁卫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物理化学》“双主互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11:190.
[8]覃月宁.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独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7:243-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