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教育的培养重点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是一个以技术类学习为主的学校。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在中职学校中的重点即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应用技术。由于分析化学在生活中应用较多,但真正具有相应专业技术的人才却较少,此外,分析化学具有技术含量高、内容复杂及困难,而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无法真正掌握有关知识,所以,文章重点论述了中职学校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对提高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及应用,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分析化学;中职教育;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石贞芹.改进教法提高中职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9,6(22):45-47.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育的教学导向是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以及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从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达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创业能力。目前有关化工及环保企业对具有独立、专业操作化学分析的技术性人才需求较高,所以中职教育中化学分析这门专业需要重点对该类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有效的培养、教育。而分析化学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及端正的学习态度,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专业没有学习耐心、兴趣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到技术,更不具备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无所成,满足不了当下企业的要求,就业率较低。所以,从这个现状看来,中职学校的教师应立即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析化学的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到实用的专业技术。
一 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基础,而知识的讲授是过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并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提供帮助和做好铺垫,所以,教师在传授课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中职学校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专门开设给化工检验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独立并熟练使用化学相关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从而完成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了实践教育,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降低教学效果。另外,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基础知识更薄弱,一味通过理论教育不能将学生学习兴趣及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中。分析化学常做的实验是定量分析,其对实验结果的精准度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每个步骤和环节的进行。教师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力度,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析仪器的使用。
对于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对于学生因材施教的良好素质发展,很多时候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控度不够,从而使得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在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无法真正地融入实践中。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没有贯彻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当中,对于教学的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重授课的方式,对于专业特点要进行深度分析并且抓住要点,同时改变自我授课模式,实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在教学中,也有些学生的底子较为薄弱,即使对于较为简单的知识点也不能够很好很快的理解吸收,对于纯理论的知识无法具象化。教师要格外关注这一个群体,尽量的在分析化学所做的实验中把知识点融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学生的负担,能够使得学生没有必要在已经学过熟背的知识理论上反复地精通探究,学习成为一件无聊疲惫的事,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课堂环节,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入一些有趣的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提高对课堂的关注度,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并有效掌握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
(一) 情境导入法
使用情境导入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如讲解滴定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一个鱼缸倒入自来水,一段时间后小鱼死了,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来水中使用的消毒剂里富含氯原子,然后让学生通过滴定法的方式测试所用消毒剂中氯的含量。这种从生活问题中导入知识点,可以从课程开始时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
(二)故事导入法
学生往往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生动、有趣,听故事让人放松。分析化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涉及到经典故事,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充分熟悉这些故事和内容的关系,并在恰当的时候引入。比如在无损测试的授课中可以导入阿基米德测试皇冠的故事,将相同重量的金子和皇冠放入浴缸内,观察金子及皇冠排开水的体积。学生通过听故事,使心情放松,再慢慢投入到内容的思考中,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了印象。
(三)多媒体导入法
将课堂中的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形象的画面及声音,有利于长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使一些复杂并且危险的实验操作更简便。用多媒体的形式模拟实验过程,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且还可以重复模拟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点,其取得的教学效果与动手操作实验是一样的。另外,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还可以节约学校教学经费、解决学校实验室条件不足的问题以及让学生更直观、清楚的学习实验演示步骤,从而促进化学分析实验顺利的进行。
(四)答辩讨论法
“你告诉我你对于某事的想法,我告诉你我对于某事的想法,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想法。”这种思想的交换是一种哲学加法,也是一种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于某个课题设置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对于学生所给出的答案抛出一枚烟雾弹,使得学生之间互相争论,不断地对于自我的论点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到新的论据。在分析化学的实验中,比如说在做用配位滴定法测量水的硬度这个实验时,对于不同水的取样会有着不同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针对这一实验结果进行争论,从争论中找到每种水的特点,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探讨和归类。在学生们进行辩论提出自我的想法时,能够有效的使得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融化、咀嚼、吸收,从而提高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得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正确答案与逻辑思路,不再需要教师对于有所疑问的问题点进行反复地解答。
三 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教学更生动
化学这门学科具有应用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能性人才,所以,学习化学过程中,运用有关实验与理论结合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用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自己动手操作,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度。如学习滴定法时,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不同水分别安排给不同的小组,让小组共同测试该组水的硬度,最后教师汇总总结,使学生不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可以直观的动手实践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分组时要先了解所有学生的特点及学习现状,合理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及教学要求,安排各种不同的实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另外,像在酸度计和分析天平等学习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复杂的仪器,并且使用方法也较繁琐,需要学生记忆学习的知识点过多,如果教师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无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如果将仪器相关的使用方法放到实验中学习,用具体形象的实物呈现给学生,再配合教师讲解,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兴趣将会有极大改善。
四 将化学与生活联系,提高学生参与度
化学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中职教育中开设分析化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问题紧密联系,让学生感觉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对我们生活有用的,以此增加学习热情及兴趣。举个例子,在讲授分析化学的来源时,可以先引入古代最早出现的分析化学的雏形,如炼金术和炼丹术。学到色谱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入测量运动员体内是否含有兴奋剂及其具体含量的方法等生活中常见的分析化学应用的例子,这样有利于学生激起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意识到分析化学的魅力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促进学习成效。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自我的想法见识以及学习经验对于某一事物的解决,分析化学又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把学以致用真正地实践化是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的最终想法。当在生活中学生对于某一问题应用自我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合理的解决之后,能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以及荣誉感,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愈来愈浓,实现高效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让学习理论生活化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动力,在学习当中对于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自我探究,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减轻自我负担,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懂得学习,知道学习的真正用处。
五 结语
所以,综上所述,分析化学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效学习、有效吸收知识,同时教师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而具体的方法及措施是首先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灵活有趣的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轻松、主动的吸收知识。其次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角色,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情景、故事及多媒体的方式,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对课堂的高度集中,从而有效提升上课质量。最后可以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会让学生感觉空洞并且乏味,但同时结合实验的部分,会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在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使学习到的知识点更加牢固。
参考文献
[1]张丽红,张慧弟.改进教法提高中职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7):114.
[2]李枚枚,杨在兴.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2):109+111.
[3]比曲只罗.改进教法提高中职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风,2015(7):180.
[4]孙双姣,张运良,李明娟.论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9-11.
[5]陈文,彭学东.提高分析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87.
[6]张彩霞.《分析化学》在高职教育中的教法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43.
[7]江忠远.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1(45):171-1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