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9 09:49: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明确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而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得知,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及评价的改革可以从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目标、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入手。希望本文研究能对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

本文引用格式:任永辉.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14):103-105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为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都开始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及评价的改革可以从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目标、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入手。

一 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1]由此可见,思政课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其与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学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校人才培养战略。思政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思想能够和谐发展,对提升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思政课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高校能够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及方法论,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及世界历史发展,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这些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选择及个人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思政课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学生的理论体系,帮助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论[2]。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合理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社会及世界的认知,帮助学生端正思想意识,对培养学生正确思维逻辑和端正就业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思政课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进行改革。教学考核和评价方式的不合理也是阻碍高校思政课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思政课本身是理论部分较难的学科,单靠传统讲授式教学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主要为:多数高校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现行的大部分考核方法为试卷形式,通过卷面成绩评定学生的思政课整体水平,而日常出勤率及作业完成情况仅占据20%[3]。并且试卷内容缺乏创新,试卷内容没有针对课本部分进行知识延伸,基本翻课本就能够找到。考试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思政课的教学考量当中,这种考试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个人水平和思想接受程度。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考核及评价工作,这部分内容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效果,并且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要求[4]。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容应以教学考核改革以及评价工作方式改革为主要内容,进而提高整个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效果,发挥出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可替代作用。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能够充分保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向性,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相比其他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思政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地把握政治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方向的正确性。通过思政课的学习,高校大学生能够深度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历史,进而明确自己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是非辨别能力[5]。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够接收到的文化更加多元化,这类新兴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实行高校思政课改革有利于保证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通过对教学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进而获取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关键信息,并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并且弥补原有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存在偏差,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质量。

三 高校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措施

(一)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目标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传统思政课的教学背景及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大部分思政课教师会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而让思政课的模糊概念更加立体化和具象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6]。因此,信息化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充分注重对信息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同时将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作为提高思政课科学性及合理性的主要手段。首先,应确立思政课的必修课课程地位,思政课的首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法律基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并且在以育人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思想教育。而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其育人作用并不明显,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掌握水平,同时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一定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思政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将思政教学工作的过程及效果作为重要指标进行相应的评价工作,进而帮助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分析。

(二)教学方法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改革应从大学生目前所处的环境入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可创新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对大学生展开与新媒体相关的知识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新媒体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大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和理解新媒体[7]。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学生可以能够以更加便利的方式获取需要的信息,但信息的多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驳杂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大学生价值观向错误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新媒体建立相应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与新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利用互联网手段来进行教育理念的传播,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创建出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教学方法。教育信息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积极研究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生研究思想政治类课程提供帮助,而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池[8]。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建立团队教学资源库,其中的内容要多样化,教学资源池的内容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内容,这样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源。在教育的形式上,可以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正常学习需求。为了改革课程体系思想政治课程的大学,大学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并通过综合设计来提高思想政治的课程设计水平,互联网则是课程优化设计中可以使用的核心技术手段。课程教学平台的内容应包括课程教学和课后思想指导。在课程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核心数据库,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重视智力而忽视德育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但并不可取,这使得高等教育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向学生传达爱国主义,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真理的精神。此外,教师应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讨论、辩论、情景练习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案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本身的教学模式也具有跟多的内涵,但无论是哪种内涵,都应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更加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工作模式。而引导性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上,引导式教学法也不是很复杂,通过举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向学生讲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内容,而是结合历史实际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中国近现代史的纪录片,同时对相应的历史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推动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良性成长。

\

 
(三)考核标准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任何保障都离不开考核标准的制定。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能够充分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微信学生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反馈服务。这样,高校领导才能实时掌握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另外,通过这个平台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调查,将获得的结果提交给专业的调查评估网站进行评估,最后得出更为精确的学生个人评价,这将被视为学期的最后总结[9]。这种方法具备高效性、准确性、客观性,能够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思政课整体学习情况和思想接受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效果的考核更加全面和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报告和教师综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实践内容、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通过反思的方式充分了解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认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思想接受程度的评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学习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的友谊以及学生表达自己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能力,更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四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参考依据,可以反映学生的能力、思想、学习情况、学习信心、合作精神等。

(四)评价体系改革

         就目前仅仅依赖期末考试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来说,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太片面,并不能真正解释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成绩,这并不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的背景信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采用新型的评价标准,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也就是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优点是它能反映学生在思维和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能真实反映思维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思想的接受程度[10]。因此,形成性评价应始终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此外,学院和大学应该意识到传统的非理性思想政治课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的缺陷,并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评价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思政课程教学考核方案。为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运用查阅相关资料、座谈会、课堂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的考核以闭卷统一考试为主,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考核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按照学期进行考核,缺课学生要及时补课,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为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一次计入成绩档案。此外,还可以编制《学习与实践手册》完成情况、上课状态、课堂笔记、教学互动、读书报告、实践报告、小组展示、学习总结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四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高校思政课改革措施:明确思政课教学评价目标、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高校思政课正确的教育格局应是教师组织学生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及实践经验,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唐菲菲.高校辅导员易班使用状况及提升策略——以东华大学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8,33(06):508-510.
[2]楚金存.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4):106-109.
[3]赵庆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异化及其超越[J].学术论坛,2018,41(05):162-167.
[4]许正杰.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创新简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24):4.
[5]蔡玉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协同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7-9.
[6]王贤昀.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9(12):44-46.
[7]梁炳辉,史思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渗透性提升路径研究——以桂电课堂派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12):224.
[8]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
[9]万力.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36(20):31-34.
[10]郭玉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10):87-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4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