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微信、微博、QQ为首的微传播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和传播,这样的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主动占领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和途径。本文介绍了什么是“微总结”,以及它的特点和形式,分析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并通过“微总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微总结
本文引用格式:李承明,等.浅谈“微总结”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8):145-14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然而信息的广泛传播会导致舆论环境复杂,消极负面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这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应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新的方法和途径,积极依托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总结”的定义和形式
(一)“微总结”的定义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当前社会步入一个“微”时代,“微”民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愿意用微信、微博等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在众多的社交平台中,微信和QQ已成为“00后”大学生们最喜爱的社交软件,所以积极地利用微信和QQ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2]。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微”字显得尤为突出,“微”,是小的意思,那么“微总结”字面意思就是短小的总结,本文是指在学生喜爱的微信和QQ平台上发布简单短小的总结性文字或材料。也可泛指在类似微信、QQ等社交公众平台上发布的短小总结。以笔者为例,笔者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用微信朋友圈及QQ空间发布“微总结”,字数一般控制在100-200字,多用图片,幽默的语言表达,统计2016年笔者共发布351篇。可以看出“微总结”最大的特点是传递信息方便快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颖,容易吸引浏览者的眼球。
(二)“微总结”的特点
根据“微总结”的定义和形式可以总结出“微总结”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简短;也就是说所发表的内容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字数范围内,这样更便于学生阅读,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阅读。第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形式上来讲,“微总结”可以是发布的文字,也可以是发布的图片和表情,亦可以是在社交平台的互动。内容上来讲,可以是对某件热点事件的评论,也可以是对某次学生活动的总结,或者是对学生的鼓励和关怀,由此来看“微总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三,吸引性强,正是因为有前两个特点,奠定了“微总结”在吸引性和传播性上的优势,因为短小有趣,更吸引学生点开浏览,也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传播。第四,互动性强;“微总结”都是以学生喜爱并常用的通讯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更好地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提供了便利,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形成了良性循环,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在统计笔者2016年度利用“微总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情况中可以发现,351篇“微总结”其中学生点赞和阅读的状态数达到100%,其中与学生有评论互动的状态数达到80%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用“微总结”这种寓教于乐的表达形式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单纯的阅读者向参与者转变,同时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提高了“微总结”育人的效果。
(三)“微总结”的形式
“微总结”不局限于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的文字性材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达。首先是平台的选择,应该根据受众人群的特点和喜好挑选最受欢迎和互动性较强的网络平台,这可以保证广阔的受众面以及交流的便捷性。其次是内容的形式,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是一个表情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思想,做到了复杂到简单、生硬到活泼、直接到委婉、繁杂到直白的转变。最后是内容的分类,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活动宣传或者一些活动,也可是对一句话、一本书、一个电影的解析,或是自己的真情流露[3]。总之“微总结”是一个广泛的定义,那么在众多的教育方式中,它是如何凸显而出,依托于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良好现状。
二 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渠道
由于网络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迅速化、全球化,诞生了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4]。大学生已成为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的主要人群,所以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入其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建立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并通过不同形式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打破以前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以点扩散,横向纵向全覆盖的状态,使传播的载体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一维走向三维、从静态走向动态,形成广阔的渠道[5]。
(二)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为便捷
一方面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化,以手机为主的媒介终端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加之网络的传播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所以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息[6]。从国际新闻到国内新闻,从时事政治到娱乐头条,从校内大事记到校园活动,大学生可以及时方便地从各类渠道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新的形式,从传统的线下面对面交谈到现在的社交软件线上交流,从一对一的沟通到朋友圈、QQ空间的一对多互动,使沟通更加方便。新媒体还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可以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以便在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教育,做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很大程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三)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化
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将主动性和权利交给了学生,使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做到了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向“受众主导型”的转变[7]。其次,网络具有虚拟性,这使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关系平等化,并调动了学生流露真实想法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育单向灌输的特点。因此,可以通过新媒体准确和及时的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针对他们表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引导,帮助其解决问题。最后,网络的虚拟性和文字的委婉性使得学生更愿意利用新媒体跟辅导员沟通,可以通过私聊、朋友圈互动、网上论坛发帖等形式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思想交流,将思想教育深入其中,这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适合不同个性的学生[8]。
综上所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有很多的优势,而且现在更多的学生也愿意接受新鲜的创新性事物,这样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也是为何“微总结”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开展好“微总结”是高校辅导员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给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天地。
三 利用“微总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一)如何做好“微总结”
1.利用网络,建立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一切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高校辅导员配置基本上都是一人管理百名以上学生,客观条件下,很难经常性实现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这将导致师生之间关系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部分学生除了紧急事情外基本不会跟辅导员沟通,这给师生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限制。然而,微信的普及化、语言表达的委婉性,以及微信朋友圈的互动性很大程度解决了这些问题。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谈心,这样避免一些日常不愿意面谈的学生和老师交流,且发送内容多元素,表情、图片、视频提高了辅导员的亲和力,减小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辅导员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使学生感受到平常对老师接触不到的一面。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和学生互相评论或点赞彼此发布的信息,做到心系学生,情系彼此。
2.选择时机,加强引导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复杂,使得“00”后大学生更开放、更自主、但同时也更迷茫,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引领和指导。第一,辅导员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网络素养,提高学生自律能力以及分辨网络是与非的能力。对上课时间上网、打游戏,盲目转载和评论不适当信息等行为及时指正。第二,辅导员应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对学生集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解答,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发布的情感发泄、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个人问题,应定期跟踪关注,有针对性的互动并解决问题;第三,辅导员可发布关于党的政策方针、爱国教育、感恩教育等为主题的状态信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思想渗入学生心中。
第四,辅导员应对校园活动及时宣传,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对活动后进行适当的总结。首先在活动前应将其内涵和内容进行发布和宣传,让学生们通过辅导员的“微总结”了解并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活动;其次在活动举办期间,发布“微总结”对学生鼓舞和动员,尤其是针对学生态度不端正、不积极,存在抱怨心理等状态时;最后是活动后期,这个时期往往是活动主办方最容易忽视的一部分,但反而是一个活动主导思想的升华。辅导员可通过“微总结”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收获成长。进行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时机和方式,确保及时性,根据学生表现的情况,给予戒骄戒躁的警示或者吸取教训的鼓励,并且关注学生对发布信息的评论,积极互动,稳定学生思想动态,达到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
3.吐露心声,增进感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势必导致中国人性情含蓄,很多时候人们难于直白的当面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有时候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辅导员应善用“微总结”在一些时间节点,比如节庆日、开学日、纪念日、生日等特殊纪念日,表达个人对学生的情感,也是对学生情感付出的一种回馈。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真心,是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有他们的,另外也可以增加辅导员的亲和度,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误解。对于老师,可能一句鼓舞的话,一个加油的表情,一个点赞的行为就对学生心灵的成长、思想的引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微总结”的意义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网络中传播的消极、不健康的思想冲击了学生的价值观,复杂的舆论环境导致大学生是非不清,甚至迷茫不知所措。辅导员利用“微总结”对学生热点话题的讨论、社会舆论的分析、党政路线的宣传、活动内涵的升华等信息很大程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力争培养出积极、乐观、有思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另外,恰当的时机开展“微总结”还能升华校园活动内涵,增进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可时时掌握学生动态,将一些心理等危机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 结语
“微”时代已经到来,深刻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源、合理把握时机。有效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好“微总结”的工作,既能开辟学生工作的新天地,又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卓,姚振瑀,田思楠.浅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9-50.
[2]陈思宇.微信朋友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09):122-124.
[3]李默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60-61.
[4]滕艳.全媒体时代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7),282-283.
[5]马艳青.试论QQ空间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0,19,136-137.
[6]谢秀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7(8):24-25.
[7]杨琳,黄静,万海涛.探析微时代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J].安徽文学,2018,8(421),145-146.
[8]王伟.微信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23-29.
[9]张婷,沈彬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7,7(29),102-103,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