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农村城市化的逐渐推进,高等教育的普遍推广,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创业的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发展缓慢,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是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从事的一种经济活动的创业形式,从社会基层做起,有利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本文就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现状,对目前限制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因素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促进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实践;就业创业
本文引用格式:杨华.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15):27-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我国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在农村面临很多新时代发展的为题需要解决,在农村正需要进行具有新技术、新理念的现代化创新性人才引进,一方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具有的新理念、新知识带动农村的发展,支援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 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现状
自从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普及之后,随着各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扩招,大学生就业困难就变成了我国的一大问题,在面对大学生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各大企业对学历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也存在着期望值较高的就业,不愿意到基层进行工作,在待遇和工作环境上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大学毕业生都只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不愿意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而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却正是农村,因此导致农村基层岗位冷淡。目前国家也出行了一些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例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就业导向和思想没有得到疏通,不愿意到农村基层进行就业创业,一直呆在大城市等待就业,导致农村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人才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现象[1]。
另外,由于相关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一些实际到农村进行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无法解决,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创业起步资金,在艰难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得不离开农村另谋出路。并且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对于农村的创业就业环境不够了解,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很少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的创业之中,从而导致实际的就业和创业情况与大学生理想之中的情况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并且没有响应的机构能够给予一定的针对性指导,长此以往,逐渐打消了大学生扎根农村的热情。
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中国的农村正在由传统农业时代转向现代农业时代的过度时期,农民需要大量的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在我国的农村,由于大量的人口转向城市,且农村大多数人受到的文化教育并不高,在农村缺少推动农业科技化、现代化发展的群体,因此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带动了农村发展,对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数远超于城市人口,在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同时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当大学生把现代科技和技术引入农村时,提高了农村的收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生产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等,因此,把具有新时代思想、新观念和现代化科技知识技术的大学生引入农村就业创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也是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的一种方式,让大学生感受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活中,使大学生实现自己家对成功人生的追求,通过社会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通过实践工作对人生规划作出思考,对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经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经过农村就业和创业的历练,大学生能够快速养成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会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这对于促进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 限制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高等教育在逐渐普及,大学生就业成了我国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农村需要引进大量的大学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国家出行了一些政策对大学生进行引进,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了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
(一)大学生和家长就业观念落后
许多家长还没有改变传统的理念,认为大学生读完书不应该回到农村,甚至还有人认为大学生读完工作应该分配工作到单位工作,认为应该在大城市发展,到农村没有前途可言,认为考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农村的贫苦,难以接受孩子再回农村[3]。并且随着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市场人才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一直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漠视农村的农业发展,没有到农村就业创业的观念。
(二)学生没有足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我国一直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现,没有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可以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因此导致我国大学生的创业企业成功率非常低。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创业大学生进行足够的创业知识教导,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经验,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学教育,导致大学生在我国创业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宁愿留在大众城市待业都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创业。
(三)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分为两个阶层,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这两个阶层社会保障制度不同,在大城市中的医疗、养老、住房等福利制度都比较完善,而偏远地区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差距,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养老等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虽然近几年我国一直在实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定了关于农村医疗保险、发放养老金等政策,但是大学生在考虑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时面临户籍、职称晋升、其他社会保障等的原因,不愿意到农村基层进行就业创业工作[4]。
(四)农村发展缓慢,条件艰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占比较大,在农村的发展状况较缓慢,农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先比有较大的差距,农村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在农村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较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当前农村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条件比较艰苦。如果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就要面对艰苦的条件、比较低的工资等各种因素,还有较高的创业风险,这也是阻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因素之一。
(五)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和创业平台
一些大学生有想要到农村进行就业或创业的想法,但是没有足够的平台,没很好的机会进行引进,进行创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现自己的计划,有的因为家人的反对面对资金的困难没有得到学校或者社会的帮助,导致了不能到农村进行创业。
四 促进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对策
对于引进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的计划,需要共同建立农村实践基地,改变目前出现的问题,制定一定的解决计划。
(一)做好宣传工作,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指导
政府或学校应该做好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宣传工作,建立一定的宣传组织对学生或家人进行思想指导,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农村急需人才的形式进行宣传,从学生开始进入高校进行思想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把就业观融入学生的思想里面,让大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5]。同时,在进行思想引导的时候,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建设农村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大学生三农问题教育,使大学生意识到当前农村发展形势政策的优势以及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让大学生了解到去农村进行就业和创业的美好前景,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扎根农村,建设农村的热情。对于有意愿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可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重点解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帮助大学生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方面的政策,帮助大学生解决工作和生活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大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就业创业实践当中,从而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承担起社会发展的光荣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搭建农村人才市场桥梁
社会保障制度的差距是阻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最大的因素之一,正因为到农村的医疗、保险等得不到太大的保证,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进行工作,需要建立相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把更多的福利引进农村,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学校或政府可以组织农村人才市场,共建农村实践基地,让学生了解农村的需求,突出自己的价值,吸引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设置绿色通道,建立和城市就业学生一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保险体制落后的弊端,使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感受到相应的温暖,克服自身的心理矛盾。除此之外,当地政府部门还应该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探索,在保证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优化福利机制,给予农村就业创业大学生更加优厚的福利待遇和政策扶持,让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更有尊严。
(三)加大对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既没有相应的就业创业经验,也没有良好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因此在实际开展就业和创业的时候,就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无法及时解决,将大大影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有些大学生即使有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想法,迫于现实压力,也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就业途径[6]。对于一些有心无力的大学生而言,政府和学校的帮助是必要的,政府或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建立创业基金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资金平台,对到农村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发放一定的启动资金贷款,较少或免收利息,并进行一定的补贴,对条件需求较大的可以进行减免或反还学费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
学校可以在平时就业指导和课程教育实践中增加相应的指导性课程,比如给大学生普及一些农村发展政策,给学生讲解农民合作社或者公司的注册流程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一些常见的融资技巧和农村资源开发等内容,让大学生具备基本的农村创业和就业知识[7]。也可以让大学生积极深入到农村实践基地之中,实际了解农村的现实情况,加深对于农村的认识,这样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不至于因为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从而避免出现盲目性的情况。
(四)优化农村就业创业环境
与城市相比,农村各方面的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偏远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交通设施不便利,通信设施也不够完善,这也是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农村的艰苦环境也是阻碍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城市出身的大学生面对艰苦的农村生活环境望而却步,因此,改善农村的就业创业环境也是必要的措施[8]。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农业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9]。改善农村交通和通信设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问题,强化农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让更多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科学技术能够传到农村,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提供基础性保障[10]。
综上所述,引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还能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引起重视并加强农村就业环境、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加大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扶持力度,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进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共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立成.新形势下大学生农村就业与创业路径的探索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3):11-12.
[2]董伟,张佐.共建农村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02):52-54.
[3]杜丽华.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就业的机制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265-267+273.
[4]严鸿雁.大学生农村就业创业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11):111-113.
[5] 吕军书.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08(07):16-19.
[6]刘月秀,刘卫民.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培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20).
[7]马招弟,杜楠楠,丁天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农村经济与技,2017,28(16):143-144.
[8]王克其.大学生村官创业存在的困难及建议对策——基于江苏省X市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7(12):60-64.
[9]姚祎,赵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农村创业研究--以安徽省大学生村官为例[J].农学学报,2015(2):118-123.
[10]刘益平,黄永明,周立华,等.把合作社建成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2(11):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