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研究东方科技学院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程度,从东方科技学院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24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比较三个不同的维度,性别,年级和地区。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高水平,生活喜欢度和消极情绪存在性别差异,消极情绪的成绩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关键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本文引用格式:资晓洁,等.独立学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18):229-231.
主观幸福感是基于个体标准对个体生活质量的总体主观评估,是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独特心态[1]。生活事件是人们在家庭、工作、学习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出现的各种刺激的总和,通常称为精神刺激[2]。
大多数年龄在18-20岁之间的大学生处于生活中人生最多变和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最困难和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大学生需要在家庭和学校面临许多生活问题。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旨在找出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东方科技学院随机抽取大学生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检索出222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占48.4%,女生占51.6%;一年级学生占49.4%,大二学生占50.6%,城市学生占38.4%,农村学生占61.6%。
(二)方法
主观幸福感问卷。幸福指的是定量表、情感量表和生活喜欢度量表。临时幸福意味着量表包含9个项目,情绪量表包含12个项目,生活喜欢度量表包含6个项目。幸福意味着规模是9分制,情绪量表是一个7分制,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7=所有时间”得分越高,正负情绪越高。生活喜欢度量表是一个6分制,其选项范围从“1=非常不一致”到“6=明显一致”。青年人生活动量表,由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活动量表包括一份自我评估问卷,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相处关系、学习的紧张压力、惩罚、损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六个分量表,包括26个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有所反应的负面生活事件。如果发生,将根据事件的心理体验进行评估,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非常严重=5,分数越高表明事件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大。受试者必须进行上述问卷调查并回答,统计数据,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大学生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生活事件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学习的紧张压力、惩罚、损失、健康适应等五个维度在9-19之间,这是适度的。从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平均6.55,总分为9分)。[3]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生活喜欢度和消极情绪方面存在很明显差异(t=-3.492,P<0.01;t=2.935,p<0.01),男孩的负性情绪评分高于女孩,男孩与女孩的整体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没有很明显差异;在生活事件及其维度中,男孩和女孩在学习压力、惩罚、健康适应方面存在很明显差异(t=2.746,P<0.01;t=2.601,P<0.01;t=3.778,P<0.01)。
大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新生和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喜欢度和积极情绪在表明上看起来是没有很明显差异,然而,负面情绪存在极明显的差异(t=2.523,p<0.001),主观幸福感、生活喜欢度和积极情绪得分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地在降低,二年级学生更是低于新生。负性生活事件的得分就是在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地在增加;生活事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及其明显的许多差异及其各个方面。[4]
表4列出了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区域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喜欢度方面存在很明显差异(t=-2.315,p<0.05),整体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没有达到很明显水平;在生活事件的因素中,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学习压力因素方面只有很明显的差异(t=-2.118,P<0.05),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有一个很明显的是高于城市学生。
(四)讨论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情况为6.55,属于中上层。总的来说,它反映了研究型大学生的良好生活喜欢度和主观幸福感,。一方面,在如今这个开放的社会,学生有了更多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有一定能力去学会处理困难和面对挫折,学生有了较好的心态,对生活有了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学校一直比较重视学生的日常的生活情况,着力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学生处理负面事件的能力得到了很明显提高,因此生活事件的整体表现更好。[5]
生活事件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中男孩的学习压力、惩罚、健康适应因素明显高于女孩,研究表明,面对许多重大灾难,女性比男性更强大,女性在面对灾难时可能会有积极的情绪。可以看出,虽然女孩更容易感情,容易受到外界针尖大点的事情影响,但面对重大的外部事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外界对男孩的影响较之女孩们更小。同时,由于性别角色,社会需要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这使得男大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承担了社会的负担,而比女生体验到更少的正性情感。
在年级差异方面,本文分析了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之间的一种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发现虽然主观幸福感、生活喜欢度和积极情绪没有很明显差异,主观幸福感、生活喜欢度和积极情绪评分随年级提高而不断地在增加,负性情绪评分随年级下降而下降;为了通过T检验分析,发现新生和大二学生之间的负性情绪是很明显的,二年级学生的负面情绪明显高于高于大一学生,生活事件总分随着年级增加,新生得分低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生活事件比新生高,整体主观幸福感、生活喜欢度和积极情绪评分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不断地在降低,即新生最快乐。[6]在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但总得来说,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仍然很低的一个总的状态,但由于毕业生自身的期望值与就业市场的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加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导致多数应届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导致大多数雇主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也过早地冲击到了高年级的学生。
从区域差异的角度看,不同地区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因素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原因是较高的收入会给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带来很多的好处,相应的生活满意度也很高,城乡之间得经济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原因就在于,原因就在于,农民负担重,对于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家庭经济更加紧张,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卑,父母对此寄予厚望,这使得农村大学生们更加紧张。
(五)结论
大学生的整体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没有性别差异,女大学生们的生活喜欢度有一个很明显的指标是高于男大学生的;大学生的整体主观幸福感,积极和消极情绪没有很明显的城乡差异,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有一个明显可以看出来的存在很明显的城乡差异;大学生的整体主观幸福感,积极和消极情绪没有很明显的年级差异,大学生总生活事件和生活事件因素都存在很明显的年级差异,分数随年级的增加而不断地是在增加的。
二 培养策略
(一)拥抱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微妙的影响,这将对他们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尊重老年人,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宽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将形成一个开朗的性格,体验生活中的幸福。相反,糟糕的教育方法可能会限制儿童的发展甚至摧毁他们的生活。2011年3月,大学生药家鑫“撞人刺死案”在西安开庭,药家鑫告诉记者他的短暂生活经历。他说他的父母非常严格,他“感到自己的生活没有价值,很郁闷,生活没有意义……”药家鑫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但他的父母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父母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氛围和教育对孩子生活的意义,不要让家庭成为孩子不幸的根源。
(二)重视理想教育,提高反挫折能力
有位革命家曾经说过:“青年,你应该开始运动之前设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一个巨大差距的,这就是一个不幸的来源,也反映了我们理想教育的缺点。因此,高校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此外,理想的过程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90后”大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好时光与逆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表示,当你处于逆境时,你不能悲观和失望。
(三)加大就业支持,反对就业歧视
目前,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另一方面,许多雇主不能招聘合适的人才。这非常紧急得要求政府进一步增加就业支持,加强政策指导,鼓励创业,缓解就业压力。顾海良教授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此外,应坚决杜绝广泛的就业歧视,不要给不易找工作的大学生增添压力。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 a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23-28.
[2]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12(1):46-48.
[3]王栋.“90后”大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培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3:14-15.
[4]冯惠敏,刘小芳,李汝璇.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幸福感调查及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17-123.
[5]申琦,廖圣清,秦悦.网络使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6:99-113+128.
[6]朱小根.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03:197-2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