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但在职业发展中他们面临教学、科研双重压力,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相应的培养制度、支撑平台、激励措施等。今年“成都宣言”强调,教师要致力于教书育人,要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本文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政素质培养、教学能力提升、科研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增强、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提高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师培养;课程思政;教书育人
本文引用格式:王明霞.“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9):5-7.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Young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Ming-xia,ZHAO Yi-ping,ZHANG Ya-bin,ZHANG Gui-fang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Engineering,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China)
Abstract:Young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However,i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they faced the dual pressur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This required some measures in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system,support platform,incentive measures and so on.In this year it was emphasized that teache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teaching and educating and they should improve comprehensively their education teaching ability on the“chengdu declaration”meeting.Aimed 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training,teaching ability,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and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ng teachers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Teacher training;Course ideological;Teaching and educat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日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应立德树人。今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教师要致力于教书育人。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要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奋斗。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但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他们面临教学、科研双重压力。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相应的培养制度、支撑平台、激励措施等。
一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
1、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责任意识方面有所欠缺。青年教师大多刚出大学校门,尤其现在一些新入职的老师已经是“90后”,角色发生转变后并不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青年教师的激情容易被耗尽,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
2、青年教师往往教学能力不强。他们在学历上、在知识储备上没有问题,但是教学经验欠缺,教学能力不强,需要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加以积累。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会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青年教师科研起步难,发展空间受限。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会挤占开展科研工作的时间。同时,教研室原有科研实力薄弱,新入职教师在科研上未能得到有效指导,不管在申请科研项目上,还是在开展研究上都严重受限。再者,由于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都较少,相对缺乏对外交流的机会,特别是学术层面的交流,使得入职后的教师对职业的发展产生不确定感。
4、青年教师存在科研态度不端、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现在有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多重压力下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论文、专利发表的数量,而不注重学术文章的质量。长此以往必定会严重响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进步。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举措及实践
(一)思政素质培养
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先导,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突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1)青年教师入职后会参加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学习。这些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授课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运用、科学研究的把握、实践技能的操作等全方位的培养,对于牢固树立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课程改革,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及其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构建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类专业课为环的“一核三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学、德育教学等意识,培训一支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和水平较高的课程思政专业师资队伍。
(3)在推进高校课程思政过程中强化项目支撑引领,在各类人才项目评审和表彰项目中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定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及其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
(4)开展党校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专项培训。努力为大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强化理论学习和非专业学习,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把理论思维作为惯性,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搭建多样化交流平台,加强交流和研讨,以此为契机促进跨学科之间的融合;使青年教师知行合一、学思践悟,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培训具体可以通过集中报告、青年沙龙、专题调研、现场教学等环节的课程安排,切实打牢青年教师的思想基础,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二)教学能力培养
(1)规范管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资深教师,通过传、帮、带形式将老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使得好的教学传统得以延续。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新开课、开新课”的准入制度和我校教师新开课与开新课的管理办法,对新教师试讲、备课等环节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准上讲台。教学过程对教师开展学院有关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当地减轻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或给予一定的灵活调整的空间,让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全面执行学校为新教师制定的培训项目,以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保证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严格教学质量督查制度,对所开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开展学生、专家评教活动,对评教结果不好的教师进行帮扶,对教学效果确实不好的教师予以停课处理。鼓励青年教师观摩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课,在听讲中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实验基本功大赛、综合实验评比、课件大赛等各比赛,对比赛获奖的教师在进修、职称评定的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2)跟名家、大师学习,开阔教师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利用学科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面对面地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
(3)倡导青年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对项目获奖的青年教师予以课时补贴或其他精神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校级创新训练计划、科技作品竞赛、科研招募计划、启智夏令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教师在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方面予以指导,同时增强青年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层认识。
(4)教学研究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积累案例、总结经验,发现并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对已经立项的教改课题大力资助。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教育教学类研究论文。
(5)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支持学生“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在线教学资源,比如MOOC和SPOC课程建设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扎实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优先建设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体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授课水平的精品在线课程,示范带动学校课程质量、以达到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三)科研能力培养
借助学科平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创新团队。在团队中感受科研氛围,积累科研经验。鼓励青年教师追踪学科前沿,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目前我院主持国家级青年基金的人数超过青年教师总数的50%以上。实践证明主持科研课题的过程对提高青年教师学术水平大有裨益。
借助行业优势,积极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另外通过博士后流动站等形式鼓励教师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进企业活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辟与企业合作的渠道,通过科技咨询、科技服务、新工艺探索、新产品开发等形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这一活动为青年教师科技知识学以致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借助学科建设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定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会议的相关报告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
借助人才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参加教学研修和学习。多年来我院青年教师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访学,归国后根据国际材料科学前沿理论与自身科研方向相结合拟定科研课题,进一步提升科研竞争力。
(四)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
面对我院近年新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科研能力较强,工程应用能力较弱的实际问题,学院制定了《关于对青年教师培养的规定》、《关于青年教师到企业工作一年活动的相关规定》等相关系列文件,为青年教师配备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并对青年教师在工程研究、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评;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工作一年,积累生产一线经验,培养了工程、技术与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力,为今后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产业相结合,以及进行指导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些青年教师把在企业工作一年的过程中,积极承担的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优化等应用型研发项目带回了学校,为校企结合、服务社会找到新的切入点。
(五)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1)利用各种平台和政策苦练内功。鼓励青年教师上好理论课,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教学和科研的不断磨练中不断学习,增长才干。
(2)加强青年教师的互帮互学。材料从设计合成到应用服务具有长流程特点,团队合作是唯一可行的发展道路。鼓励青年教师在课程群建设中、科研课题的深入研究中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积极发挥团队成员协作精神,用知识、技能互补的优势形成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机制。
(3)鼓励青年教师要深入剖析自我,认清自我,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合理地位,制定中长期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张强,陈逸超.“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5(8):15-16.
[2]周立斌,王彦婷.全程育人下的《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52):291-292.
[3]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2.html